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他者是勒维纳斯思想的核心观念,他者思想给当代哲学揭开了新的研究视阈和思考维度,而责任就是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责任在勒维纳斯的文本中的出现伴随着他者思想的发展具有一个渐进的阶段,从早期的关心自我的死亡到中期的关心他者的死亡,从中期他者的出现到后期的走向不在场的上帝,一共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2.
维纳斯在其哲学写作中,很少使用例子和故事,这是不是对他异性的一种缩减,从而与他对他异性的倡导背道而驰?因为故事或文学,比起哲学论述更加多义,更加他异,也更能表现道德两难问题。故事、叙事这一视角,提供了一条重新理解列维纳斯思想的路径,涉及其思想中“言说”与“所说”的关系,以及言说的“述行”等问题。一方面,列维纳斯对“故事”抱有怀疑;另一方面,在他的哲学论述中又可以发现某种隐含的“叙事”,以及后期对于这种“叙事”的刻意消解。通过对故事、寓言与现代寓言之间的辨析,可以发现一种列维纳斯哲学与卡夫卡式现代寓言以及《塔木德》解经之间共通的可能性。对于哲学与叙事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伦理地阅读列维纳斯”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3.
114.
承认问题是当代哲学社会学的重要问题。与黑格尔之后的社会承认理论强调自我通过他人的承认而获得自我意识不同,列维纳斯提出了一种被动的非对称的承认概念,主张自我在承认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意识。承认是一次被动的形而上的冒险,其本质是对他人的无条件的尊重与责任。列维纳斯通过对他人的无条件的尊重与责任而将承认概念导向了伦理的至善性与神圣性。承认他人是困难的,但它是人成为伦理性的人(而非理性动物)的必经通道。  相似文献   
115.
维纳斯的哲学表现了一种超越的趋向,意在逃避存在奔赴善的超越。其路径首先是提出Il y a与存在相对,然后通过实显和享受逃避存在,再通过爱欲和繁衍逃避实显的孤独,从而实现真正的逃避,开始面向他者。  相似文献   
116.
孙庆斌 《北方论丛》2004,(5):100-103
他者(autre/other)问题为上个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埃曼纽尔·勒维纳斯思想的核心.勒维纳斯凭借深厚的现象学功底,又从犹太思想找到立言依据,从现象学出发最终又超越了现象学,通过反思现象学的他人学说,形成了对他者问题的独特理解.他的他者其实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他的全部努力就是企图把伦理学确定为第一哲学.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前,列维纳斯伦理思想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所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列维纳斯伦理思想加以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有不足之处,这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9.
爱始于差异性,而非同一性。现代性伦理从主体性出发,寻求清晰性与自由,将爱的内在矛盾性视作一种疾病,采用"固定"和"漂流"的策略去克服它,以规则与自由取代情感冲动与责任,最终却将真正的爱导向死亡。以列维纳斯为代表的后现代伦理学家从他者的绝对异质性出发,强调爱的非对等性和责任。他者的外在性是伦理的源头,外在性的进入使得主体自身性被打破,爱才得以可能;对他者的欢迎是去质问我的自由。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的让位,是由"以自我为中心"走向"以他人为中心",是"成为他人的人质"。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是现代性原始情感和责任缺失的背景下的一种回归,它试图探寻在主体性、理性和自由这些概念之前人类原初的伦理经验。这种"伦理的伦理"构成了罗尔斯和哈贝马斯这类伦理"立法者"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0.
在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中,"存在者"对"存在"的逃离是伦理关系出现的必要前提,而存在者从匿名存在逃离的那一刻,就是"现在"。"现在"之"瞬间"不仅意味着存在者纯粹的自身指涉和束缚,同时也意味着对希望和救赎的构想,这种构想为他者的到场打开了一道阙口,并使存在者置身世界并拥有"相对时间"成为可能。"现在"虽非时间,却已然通向时间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