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思想、生命价值观、感恩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意识已逐渐淡化,而热衷于西方的节日.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高校教育的失误,商家、媒体的争相炒作以及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薄弱等.因此,提高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商家媒体、高等院校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强化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营造凸显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洋节和传统节日并非完全对立的矛盾,是全球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碰撞和融合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将大学生过洋节与过传统节日行为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学生过节的行为习惯,探索根本原因。研究发现:第一,对大学生而言,我国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情况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有一定问题存在。第二,西方节日虽在我国大学生中有着普遍高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但是未与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冲突。第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节俭朴实节日消费观,不要奢侈浪费,要重视节日文化传承意义。第四,面对新潮的西方节日,我们也不应一味抵制,应该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节日观念,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自我的特点为:更注重高层次的理想社会自我的实现;理想自我的内涵中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女大学生的理想处境中更强调男女机会均等,家庭美满;男生强调开拓进取的理想心理品质及富于刺激的生活方式;城市学生期待真诚友善的社会处境;农村学生更期望能出人头地,得到社会尊重;文科生追求独立的、创新的心理品质,重视理想、抱负的实现;理科生更强调理想社会处境的安宁太平、人际及家庭的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传统节日为主要切入点,从大学生的视角考察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现代传承,文章立足于大学生所提交的以岭南为主要考察地的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如摄影、摄像、录音、调查提纲、调查报告、作品设计等,考察当代大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原初性”认知、对文化变迁与传承的自发性思考,在反思基础上试图探讨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有效关联。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大学生恋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大学生恋爱中出现曲问题,应该加强正确引导,深刻理解恋爱的内涵,端正恋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健全教育机构设施,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另一方面,刚离开高中校园的他们却显得相对稚嫩和不成熟。正是这种对比和反差的存在使许多大学生虽满怀信心和报复却往往感到迷茫、困惑、无助。文章结合作者经历,以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的思想贯穿全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困惑全面完善发展自己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读者少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交往需求强烈,但缺乏协作精神与交往技能,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依附性强,适应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挫折耐受力差;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好逸恶劳心理突出。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独生子女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其意志品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合理利用期望功效,激发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成才动机;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为独生子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潜规则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广泛,危害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信奉潜规则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利益诉求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市场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精神的异位和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的缺陷。减少乃至消除潜规则的影响,要完善显规则,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重塑大学精神;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保护名录,正日益受到国人的重视。以神圣与世俗的交替这一新视角来考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需强调指出的是,既要在民众节日活动中保持传统节日固有的神圣性,使其合理文化内核或文化基因得以延续,不可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同时也须防止那些迷信愚昧活动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审视表明,大学生社会化观念、方式、效果均发生微妙的不平衡变化;独生子女大学生常处于独立与依赖,个人追求与社会奉献等矛盾状态;介于高雅与低俗之间的校园亚文化受大学生普遍喜爱,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尤其强烈;贪富不均两极分化也明显表现在大学生当中并发生差异影响;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远未解决;基本的心理素质仍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化的主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更是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予以规定。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国家为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仅以学生自己的信用为担保的理想措施,本应得到很好的实施,然而目前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诚信教育、成长环境不良、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信用观念缺失。对此,应通过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建立健全信用的法律机制,增强法制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及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等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问小孩子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他们中大部分人肯定会回答不知道.但如果你问他们11月11日是什么节日.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光棍节;如果你问老人圣诞节是什么时候,他们会以摇头来回答你,但是如果你问他们光棍节是什么时候,他们会大声告诉你:11月11日。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人格的涵义及健康人格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提出了高等学校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措施:即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和人生修养;创立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唐骏 《可乐》2010,(4):40-40
微软是中国大学生最向往的公司一有一年,我出了三道特殊的考题,告诉所有人,有人答对一道题,微软就会录用;答对两道题,微软可以开出双倍的工资;答对三道题,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开工资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的要求和特点,分析了西部大学生资源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而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在西部就业的困境,提出了国家应加大西部大学生就业政策力度;学校要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校企结合各取所需;同时大学生要在加强技能、改变就业观念和增加诚心上努力,多方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就业变化的观念;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用1987年的自主时间利用现状问卷调查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对自主时间的感受;大学生自主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状况;对健身活动和文艺活动的参与状况;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参与状况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与二十年前的大学生一样,当代大学生也不希望被约束,希望可以通过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大部分学生积极向上、珍惜自己的自主时间,但当代大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