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因,它虽具有“根”文化的特质,但却并非强势文化,尤其在青岛这样现代时尚的滨海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制约与影响,一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只有拥有成体系的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才能使该项民间文化遗产保持“活态传承”的状态。当前迫切需要为现有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建立活态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化的传承经验,是在宗法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也是行业在漫长历史中逐渐定型的,它对文化延续起到了关键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人为载体的传承。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培养传承人是保证文化活力的关键。在当代社会中,传统的经验应当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并使之更加完善合理。对民间文化传承机制与经验的研究,是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与立法之需,凡主要在中国少数民族民众生活圈内经久传承,并被其较广社会面奉为一统的文化事象,均可界定作"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鉴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类别,除物质、精神、行为等目外,还应增加"人才文化"一目.对"少数民族人才文化"实施法律保护,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苗族文化的传承机制,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苗族巫文化的传承机制,即指负载着苗族民间文化传承扬播与发挥其苗巫文化功能及社会效应的运作体。研究苗族民间文化传承运作体及其运作,有利于人们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开掘,这对弘扬发展民族文化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恩施土苗自治州的野三关镇为例,从传播学的视域解读样板戏上演前的政治宣传,探讨样板戏迅速取代乡镇原有民间文化的原因,关注样板戏在乡镇的传播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乡镇文化建设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互动关系,指出在当今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中,要合理利用大众媒介,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宣传,让本民族民众自发自觉地挖掘、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充实,处理好文化的多样性和同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品在传承发展闽台客家民间文化过程中,需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方法,设计战略理念的引入,可为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对闽台客家民间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战略理念的解读,对设计战略模型、特性及原则的架构、论证与辨析,提出运用创意科学主导型、多元化产业互通架构型、前向一体化、设计权利平衡型、自上而下型、智慧外包型设计战略模式,提升闽台客家民间文化创意产品竞争力,促进相关企业发展与闽台客家民间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恩施土苗自治州的野三关镇为例,从传播学的视域解读样板戏上演前的政治宣传,探讨样板戏迅速取代乡镇原有民间文化的原因,关注样板戏在乡镇的传播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乡镇文化建设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互动关系,指出在当今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中,要合理利用大众媒介,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宣传,让本民族民众自发自觉地挖掘、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充实,处理好文化的多样性和同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课堂教学潜藏巨大潜能。挖掘这些潜能,旨在:第一,充分利用民间文学的“民间”特色,建立田野调查研究基地。将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田野,大力宣传、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挥民间文学的实践效应。第二,改变民间文学课堂教学的单一结构,将静态的课堂教学与动态的田野调查有机结合。从课堂走向田野,将田野中收获的民间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播撒鲜活的民间文化知识,培养传承人才,创新民族民间文化传播机制。第三,加强民间文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理论检验理论,再利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以富有特色的理论促进并提升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96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考察了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及其经济来源的承受能力,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端正消费心理,以消费行为检验、规范、发育自己的人格,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能够认清实际及自己家庭经济现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指出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对其人格与精神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人格与精神生态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革步壮语民歌是广西壮族民谣中的一种,是以吟唱、快板以及壮剧等为主的特定叙述形式。其语言表述采用了叠行、比兴、借喻等修饰手法。革步壮语民歌内容反映了当地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以及社会变化。通过革步壮语民歌描述,语言表述的艺术特色以及其文化蕴涵进行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革步民间文化交流的意识,对进一步了解革步壮族地区民间文化以及传承传统的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为学者们提供研究祖国边陲壮族淳朴善良心灵和行为的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资源。采用文献资料及系统分析方法,针对民族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种类、保护等展开重点分析,并提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应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热贡民间唐卡艺术技艺传承情况的调查,就民间技艺的活态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佤族音乐文化传承却呈现出相对良好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佤族拥有相对完整而稳定的音乐文化圈;佤族民俗文化的长期延续和良好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制为其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土壤;佤族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的强烈自我认同感,也是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主要部分如节日民俗、民间艺术、人生礼俗、民间知识等的产生与传承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民间信仰是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之源和生存土壤,提出了要保护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民间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承人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民间文化得以上承下传的主体。陕北民歌传承人即:在民众中,按照一定的血缘、地缘、业缘或其它传递路线,将自己所拥有的陕北民歌曲目上承下传的演唱者。按照传承的影响及范围,陕北民歌传承人可分为普通传承人、优秀传承人和著名传承人。其传承类型又可分为血缘传承型、师徒传承型、无师自通型和混合型四种。传承人曾经的生存境况是他们能与民歌结合的重要原因,天生优势、个人性格、爱好、努力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他们对民歌本体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湘西凤凰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传承千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过度的商业化和非保护性开发导致其传承问题逐渐突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是凤凰民俗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和开发凤凰民俗文化最突出的原真性差、口传艺术弱化、管理不科学及缺乏提炼创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开发手段、创新的模式,并和现代的文化、科技相结合,才可以实现最佳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与传承人论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及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是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上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大都市,在民俗文化的传承机制上存在着家族性传承、行业性传承、社会性传承等多种模式。当前,由于传承人的递减现象非常严重,使得上海城市中许多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处于后继乏人,难以延续的状况。必须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民俗文化传承机制,加大对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提高社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民俗文化事业的认同程度,以有效改变目前这种民俗文化后继乏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传承机制是侗族口传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侗族民间严谨规范的歌谣传承机制和"饭养身、歌养心"的诗歌理论和精神追求,使得侗族口传文学的传承有自己民族的特有形式和特点.通过对"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的研究和调查,发现"珠郎娘美"的传承与口传文学的传承是紧密联系的,从而归纳出侗族口传文学的主要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