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我国29个省份1993~2004年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进行测算、比较,利用各年截面数据对其与人均GDP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较高,地区间人力资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上;人力资本不平等性和人力资本水平具有很高的负相关性,各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状况在3大区域间的差距基本上没有改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强劲的负相关关系,且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变化将引起人均GDP更大幅度地变化,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经济增长政策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人力资本存量,更要重视改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2012—2017年我国地市级城投债为研究对象,探索城投债债务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投债债务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存在显著阈值效应,当城投债债务金额/GDP低于0.4%时,城投债债务规模增加会损害经济增长,当城投债债务金额/GDP超过0.4%时,城投债债务规模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当城投债债务金额/GDP超过0.6%时,城投债债务规模增加的促进作用放缓。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受短周期调整和中长期增长阶段转换共同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效益性指标有所好转。展望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效应集中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可望有所缓解,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当前,应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将稳投资作为重点,着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更加重视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不难发现其过多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是以大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的实体经济,出口量大幅度下滑导致2008~2009年GDP增速下降,2009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为6.1%和7.9%,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从科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金融危机,探寻我国经济第三增长级——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许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中期地区的发展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09,(8):M0001-M0001
胡锦涛 中共中央总书记 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要坚持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把保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经济     
《决策与信息》2005,(4):77-79
2010年人均GDP将达1900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急需提高,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实施绿色GDP面临的四个挑战,出口贸易安全四大对策,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有望加息,中国开始修建“第四经济通道”,三峡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应适度调整外资优惠政策,跨国公司可参与东北振兴,日本应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视野之中,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5%。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28):30-31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达到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然而,在数据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十分明显;内需不足,居民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今年以及未来数年内.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旧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正在成为一个"GDP增长目标出现可信萎缩的"年份.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务院将经济增长目标由之前的896下调至75%.近日,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96,声称更低的增长数字也是可能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减速是真实的,但却是相对而言的.尽管政府已告知不要为GDP太过担忧,而应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但是,投资者们仍将焦点集中在原始指标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卫生总费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真实人均GDP与真实人均卫生费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卫生服务是一种奢侈品。经济增长对卫生费用的贡献达到60%,真实人均GDP可以解释大部分卫生费用的增加。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应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卫生服务的供给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实际测算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有学者通过建立以出口或其增长率为自变量和GDP,或其增长率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出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问题在于,GDP的增长是消费、投资、出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建模应以对经济结构的分析为基础,否则所得结论可能有误。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苏、浙、粤等省在GDP总量达到1.5万亿-2万亿规模,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适时提出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启动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最终在4—5年内实现了经济总量规模的倍增。  相似文献   

12.
曾繁旭 《决策》2006,(1):19-20
政府工作属于公共事务,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不仅是经济指标,不仅是GDP的增长,而应该更看重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系统性危机的发生与经济增长状态变化紧密相关,外部冲击和内部脆弱性是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发生的两个来源。已有研究在分析经济增长对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时一般将经济增长视为外部冲击,忽视了系统性风险度量模型已经内生化了经济增长状态影响的问题,使用的系统性风险指标不能将外部冲击和内部脆弱性引发的风险进行区分,难以判断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来源,而且无法准确判断经济增长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 将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引入或有权益分析方法分析框架,计算经济增长状态的转移概率与银行部门违约距离的相关概率,得到违约距离的无条件概率分布,剥离经济增长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构造反映银行内部脆弱性风险的无条件违约距离,实现对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分解。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希腊和中国上市银行整体作为样本,分别考察外部冲击和内部脆弱性对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可以分解为内部脆弱性风险和外部经济状态影响,该系统性风险主要由内部脆弱性决定,经济增长对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类似于增效器。经济增长下行状态会导致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急剧上升,而经济增长上行状态能改善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状况。经济增长状态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效果具有不对称性。银行部门内部脆弱性风险状况出现恶化时,经济增长状态的增效作用更强烈;而银行部门内部脆弱性风险状况得到改善时,经济增长状态的增效作用相对温和。短期内救助政策通过外部机制影响系统性风险,危机状态下救助政策能够对系统性风险发挥明显的稳定作用。 在宏观审慎监管中,不仅要求银行部门降低内部脆弱性风险,而且重视外部经济条件和实体经济部门与系统性风险的联系,建立前瞻性的逆周期监管机制,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管理。当银行部门陷入危机时,政府部门应及时提供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连续四年GDP在10%以上的速度运行,并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趋势。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趋旺、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就业基本稳定,特别是连续增长了数年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如果从2000年GDP重新进入8%以上增长速度算起,则已经连续高速增长了7年。这种避免了大起大落的持续增长良好发展势头,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的。而对于2007年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预测,国内专家学者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一致,绝大多数人认为,今年我国将继续维持经济高增长的态势,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会逐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区域R&D投入与GDP增长关系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迟迟未能转型,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1998年至2003年我国各省的R&D经费投入以及GDP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GDP与R&D投入稳步增长,但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反而在逐步扩大;GDP与R&D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统计线性关系,GDP随着R&D投入的增长而增长;中部地区R&D投入的边际产出最大,西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0):30-31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与增长回落的普遍预期相左,今年1季度,在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持续强劲与货币供应和贷款投放偏多偏快的相互作用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GDP增长10.2%。鉴于产能过剩加剧,货币政策适度趋紧是必要的,但政策调控很难解决体制障碍造成的问题。重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取向是正确的,放松政府管制和减少市场干预,增加汇率浮动幅度和灵活性,实属明智之举。不过,一些安排与此相悖,一些选择的实际效果也无保障,需要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关注GDP增长的质量,发展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主要讨论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婵 《领导文萃》2011,(2):114-117
GDP的增长是真实的 "实际上只是心理层面没有感受到GDP的增长,物质条件一直在改善。"中国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赞同"人民生活水平随GDP增长恶化"的说法。"不然每年那么多房子、汽车、家电,不是老百姓买走了,那都是谁买走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因为不断增长的GDP,并没有转化为居民真实的幸福感。让幸福与经济同步增长,把好看的GDP与居民真实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成为最大的民生诉求。在居民眼里,幸福不仅体现为耀眼的GDP数字,更表现为他们腰包里鼓鼓囊囊的钞票、餐桌上丰盛可口的饭菜、脸上流露出的温馨笑容和心里纵情流淌的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