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矫正的概念和性质问题,是决定能否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正确定位和能否科学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犯罪矫正模式的基本问题。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社区矫正的性质并不是刑罚执行活动,而是对罪犯的管束保护或观察保护,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兴刑罚执行方式,在推动中国刑罚执行制度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为女性罪犯的矫正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女性罪犯改造已经与社区矫正模式衔接,但是由于女性犯罪动机类型的不同,在社区矫正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原女性罪犯改造模式与社区矫正模式整合,是女性罪犯社区矫正模式发展和完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人道、教育复归理念的指引下,刑罚逐步向轻缓和行刑社会化方向发展。社区矫正制度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走向,在我国尚处在试点阶段,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研究国外刑法中的社区矫正制度,借鉴其中的合理内核,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可以增强服刑人员的自律意识,减少重新犯罪,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等重要的意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还存在明显的缺失.应通过更新刑罚观念,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构,明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采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社区矫正这一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刑罚适用的指导原则。本文探讨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社区矫正较之传统刑罚方法,具有正义、人道和效益等价值取向.鉴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现状,应从更新观念、尽快立法、设立专门机构、改进制度设计等几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喻国卿 《社区》2004,(16):4-6
新闻背景:社区矫正,英文Community correction,有的国家称为“社区矫治”,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开展社区矫正,有利于推动司法改革,是司法文明的体现;开展社区矫正,将一些不需要监禁或不再需要继续监禁…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新兴的刑罚执行措施,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执行的潮流趋势之一,并为我国所引入.其所体现的人道化、社会化、经济化和罪犯回归理论价值,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社区矫正在我国作为一个刚被引进不久的"舶来品",在实践中的发展并不如人意,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体制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缺陷甚至盲点.因此,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有利地推进我国行刑方式的改革和新的刑罚执行制度的建立,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以罪犯复归社会为矫正目标,以社区为矫正平台,以国家、社会为矫正主体,可见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刑罚执行属性为主兼具社会工作属性的新型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的这种独特属性决定了其独具特色的制度价值追求。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蕴含着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两个层次的价值目标,其普遍价值目标包括公正性、人道性、效率性和民主性;其特殊价值在于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预防和促使罪犯重返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已经被许多国家广为采用.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既是行刑社会化的体现,也是社区矫正工作目标的要求.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是矫正对象社会化与再社会化实现的重要保证.如何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能够有效实现,笔者认为:整个社区矫正工作过程必须始终坚守社会化手法参与其中,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途径主要针对矫正对象适应能力提升与自我功能完善,以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矫正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矫正模式,通过把罪犯置于开放环境,即社区中进行教育改造来实现既能够达到惩戒罪犯,彰显法律权威的目的,又能够使罪犯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协调一致,实现从犯罪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区矫正制度能够克服监禁刑矫正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有利于提高再社会化质量,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必须看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尚处于摸索之中,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发展要求的社区矫正制度,并非易事。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基本设想,即观念更新、制度保障、专门机构和人员、相关机构分工配合、前瞻性调研等。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尊重人权的司法文明理念,是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刑罚执行从消极的监禁矫正逐渐演进到积极的社区矫正,是社区矫正本身功能作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区矫正存在着适用范围过窄、地区标准差异较大、主体职能划分不合理、缺乏专业社区矫正队伍以及社区发育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对于逐步推进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是发端于西方、近年来被引进到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和罪犯处遇模式。本书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选择社区矫正这一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学界整体研究还很薄弱的问题作为选题,展开对社区矫正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求证,以期为我国社区矫正的深入推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在行刑社会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符合国际行刑趋势。开展社会矫正试点工作是我国势在必行的历史选择,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我国社会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只有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转变刑罚观念;完善相关立法,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社区矫正在我国的正式提出并设立第一批试点地区,表明我国刑罚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社区而言,其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应与非民族社区有所区别,要在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探索出其有民族特色的刑罚制度,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民族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已经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社区矫正起源于美国.理论上,美国的社区矫正集中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实行社区矫正主要致力于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然而,中美两国社区矫正的主管部门、矫正对象、矫正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中却大相径庭.中国尝试行刑社会化改革并非象征性的,自2002年开始移植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工作,最近正准备在城乡全面推广.研究、借鉴美国的社区矫正经验,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导向下,西方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尝试用最有效、最人道、最文明的方式处理犯罪和犯罪人,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刑罚执行方式和罪犯处遇模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日趋完善,成为矫治罪犯的首选方案,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已经超过监禁人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反映了现代刑罚"报应主义"向"目的主义"的转变,作为一项新的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但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法律程序、具体工作方法等缺陷不断暴露出来,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亟需解决。社区矫正的运行现状考察、英美做法的借鉴、制度法理思考、制度缺陷及完善是社区矫正未来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