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的"字短语隐性中心语的内部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配价理论着手,考察不同类型的“的”字短语隐性中心语的内部提示,得出内部提示的强弱等级序列。接着,对内部提示与“的”字短语的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提示力度强的“的”字短语,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概率大,并运用这一观点对语料统计的结果作了合理的解释。文章最后指出,内部提示是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通过配价成分空位和语义选择、句法约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被”字短语的构成形式和构成成分的语法意义。“被”字和光杆动词直接结合的形式,是“被”字短语的基式。“被”字短语的扩展式是指那些在动词前后分别或同时出现其他符合要求的成分的语法形式。在动词前出现的成分在语义上虽然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施事、工具、原因甚至是受事,但概括的说来,更主要地是表示“出现什么人、物或事件”。在动词后出现的成分,可以是动词的宾语,也可以是动词的补语。  相似文献   

3.
法律语言以特有的文风和格调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体。法律语体既遵守民族共同语的普遍规律,又有它独特的表达习惯。这种独特的表达习惯既表现在法律文本中的一些用词习惯,也体现于它的一些特定的句法格式。“对”字短语是法律文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定语句模式之一。法律文本中的“对”字短语有其特殊的语法表意功能。“对”字短语的运用使法律条文的表述简洁、明确,具有权威性。但法律文本中也有一些“对”字短语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系统提要》在教学中的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一套丛书,共十八本,由张志公先生任主编。我应约于1987年11月底写成其中的一本《形容词短语》,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8年下半年出版。《形容词短语》分三节:第一节,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形容词短语的造句  相似文献   

5.
两种似是而非的“动+的”的“的”字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的+名”。省去名词,构成“的”字短语,有一定的规则:“名词能作前面动词的主语或宾语的,可省,否则不能。”(《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比较:①、游泳的人很多。——游泳的很多。(名词“人”可以作动词“游泳”的主语:人游泳。)②、吃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吃的都准备好了。(名词“东西”可以作动词“吃”的宾  相似文献   

6.
"化"字短语一般可以将其译成以-ization、-ized、-ize、-fy等结尾的派生词,也有将"化"字短语译作复合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比较级等其他译法。通过对"化"字短语英译方法的探讨,旨在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铁论》中330个"所"字有代词、助词、能愿动词、名词四种性质,其中代词构成的"所"字结构中"所 动词"157例,占49.5%,"所 动词短语"31例,约占9.8%、"所 以 动词(动词短语)"101例,占31.9%、"所(以) 动词/动词短语 者"101例,占"所"字结构的31.9%;从语料归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所"字在该时代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形容词短语是指以形容词为主体,具有跟形容词相同的语法功能的短语,也有人称之为形容词性短语。例如:“十分美满”,“好得很”等。形容词短语在现代汉语中是运用得比较多且比较广泛的一种短语。弄清它的结构形式和语法功能,很有必要。一、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形式 (一)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比较单纯,只有“状 形”“形 补”和“状 形  相似文献   

9.
文言动宾(“D+B”)结构,从语义综汇上看,是一种多义性结构。运用这种结构方式构成的动宾短语,由于受到构成成分诸因素的制约,在语义容量上有些是单义的,有些是多义的;在语义关系上,动宾间具有“动作——承受者”关系的,是一般动宾短语,具有“动作——非承受者”关系的,则是特殊动宾短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所”字短语的语法结构进行探讨 :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订二版 )中对此短语定义的阐述、结构的分析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这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此笔者把它提出来进行探讨 ,并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里的“所”是从古汉语中继承下来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所”是这样解释的:“所,伐木声也。从斤,户声。”李玉洁在《常用汉字形音义》中对“所”字是这样说的:“所是形六字。金文从斤,户声。小篆略同金文。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变异。所本是居住的地方。户是半扁门的象形字,居住的地方必有门。故从户声。”所以,“所”由本义“伐木声”而演变成的基本义应该是处所、地方.是名词性的。如《左传·隐公四年》“不如早为之所。”所,就是地方之义。此句的意思是:不如早晨给他准备住的地方.即臣子们要庄公早给共叔段一…  相似文献   

12.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3.
论四字语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识别“有”与其他动词构成的述宾短语,仅利用语法信息词典提供的静态规则是难以采用规则方法来处理大规模真实文本的.“有+V”述宾短语的组合,不但要受到静态规则的制约,而且也会被动态组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条件所管制.为提高计算机对“有+V”述宾短语的识别率,以CCL语料库为语料调查源,参照《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分析“有”跟一般动词构成述宾短语的动态条件.研究这些一般规则的突破条件,或许是提高大规模真实文本自动句法分析准确率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 :“为了”在名词性成分前面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而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是连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复句中的一个分句。有些人却认为 :“为了”无论在名词性成分前面 ,还是谓词性成分前面 ,都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这些争议实质上反映了介词短语的内部构成条件存在分歧 ,也就是在“介词短语 =介词 ?”上的分歧 ,也让人们难于分辨介词和连词。笔者在本文中以“为了”为例 ,考察了介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并试图明确“为了”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孟子》“以”字用法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语言比较接近当时的大众口语,所以,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法现象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孟子》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孟子》中“以”字的用法作一定性定量的分析,试图描绘出《孟子》中“以”字用法的概貌.通过对《孟子》中“以”字用例的分析,作者对“以”字词类的发展脉络、连词“以”与介词“以”的划分标准以及介词“以”带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和补语时用法的异同等易产生模糊看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单双音节动作动词与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组合成短语时在内部结构、外部功能和语义上的差异:在某一特定的组合中,“V单”短语通常只表示一种结构关系,而“V双”短语则往往构成多种结构关系;“V单”短语是单功能短语,“V双”短语则常常呈现多功能状态;“V单”短语是单义短语;“V双”短语则较易产生多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旅游文本的特殊需要和英汉语言的区别,在英译汉语旅游资料时有必要根据四字短语的含义、其出现的语境以及整个文本翻译目的,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法来翻译四字短语,从而更好地体现文本的原意,使译文流畅自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短语类型的划分情况,意在寻求一个适合教学的短语分类框架。一、关于短语的结构分类短语结构类是以短语内部词和词的组合特点为根据划分的短语类型。从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年)到现在,短语的结构分类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是由当初的局部性一次划分,发展到全面性的多次划分。划分的方法变了,划分的根据也丰富了。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们选择几家很有  相似文献   

20.
“也”字是《马氏文通·助字》中论述最为详尽的语气词之一。本文从分类、语法功能以及与“矣”“者”等语气词的区别三个方面评述了《文通》对“也”字的研究。《文通》对“也”字的研究 ,批判地继承了古人的研究成果 ,并有所创新、发明 ,而且对后人也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