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共和政体中的“人民”:孟德斯鸠和卢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启蒙思想巨子。从"人民"视角出发,暗含在经验研究的背后,孟德斯鸠要求变革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三种政体类型中无法达成与该政体原则相协调的启蒙人民的基本法。卢梭则发现,自私的个人根本不足以建构公共利益,但没有个人,政治生活又是不可能的,人民会丧失德性而变得十分卑劣。因此,政体缔造者首先必须塑造政体所属的人民。然而,共和政体中的人民既是臣民,又是主人。"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和"作为臣民的人民",是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政治身位,它包含了意志与力量、公共与个别之间的矛盾。孟德斯鸠和卢梭都面对着平衡两种身位的矛盾,进而通过"人民同意"的方式实现共和的再造和永续的政治思想重负。  相似文献   

2.
洛克是近代自然法学派中第一个明确提出三权分立思想的人,而孟德斯鸠则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政治学说.虽然二者在理论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分权学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却是不尽相同的.前者侧重于以财产权利为重心的公众福利,而后者侧重于以贵族特权为前提的政治自由.与洛克相比,虽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在形式上更加完善,但是在思想内涵上,还是洛克的分权学说对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指出,《法意》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涉及社会科学很多方面,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严复译介《法意》,并写下大量按语,对原著思想进行评述,与孟德斯鸠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严复的译介及阐发,促使中国上下自我反省,寻求救国之道。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西方的双向互动:孟德斯鸠的思想理论本身适合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中国特定历史语境决定了需要像孟德斯鸠这样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类似理论。  相似文献   

4.
孟德斯鸠是对近代中国有重要影响的法国启蒙作家。严复对他的名著《法意》的翻译体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归化西方思想的意图。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给中国的君主立宪派进行君主立宪的改良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孟德斯鸠与伏尔泰的思想观点既有相同的成分,也有很大的分歧。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虽然充满了偏见,但也有正确的成分,伏尔泰则从正面描述中国,把中国当作理想国家加以颂扬。他们的中国观代表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的双重认识。  相似文献   

5.
孟德斯鸠从"根本理性"出发来认识"人类理性",并指出"人类理性"的"独立行动"倾向造成人类政治的不自由。而"法的精神"克服了人的"独立行动"从而实现"政治自由"。同时,在西方国家政治体系中,"三权分立"限制了人的独立行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治自由"。通过对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分权制衡和司法公信等思想进行分析与批判,从而更加促进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18世纪末摆脱殖民地的身份、创立一个新型的现代国家,到迅速发展为世界上傲视群雄的强国,与其自认为优越的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建国初期,美国政治家在讨论创建国家的政治制度时,频繁地征引和参照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理论。美国的三权分立、联邦共和制、两党制的生成及成因,正是在孟德斯鸠启蒙精神的政治理论影响下,经过实践后而形成的。其中,美国近现代政治家如何根据美国自身国情对孟德斯鸠的启蒙政治思想进行应用和调试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权原则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组织国家机构的基本原则,也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分权思想的系统表述者孟德斯鸠一方面从理论上系统的阐述了分权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上又赞成当时并不实行严格分权的英国的政治制度。其分权思想的双重性实际并不矛盾,它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理解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实质与意义,对于理解如何通过寻找有效的权力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是西方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他对近代西方政治法律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不朽名著《论法的精神》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政治学和法学的理论宝库。他的不少理论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孟德斯鸠的立法和应用法学理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9.
孟德斯鸠和他的《法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的名字,一向受到各国人民的景仰。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我国社会科学界已经有过一些介绍和研究,特别是关于孟德斯鸠的传记和他的《波斯文录》(LES LETTRES PERSANES)(内容是讽刺当时的社会,揭露旧制度的腐朽和丑恶),专家学者们已经有过很多论述。今就孟德斯鸠的政法名著《法意》(L’ESPRIT DES LOIS)一书及其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实施的国家赔偿法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文章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为切入点,阐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与为人民服务内涵的融合,进而提出在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应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完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和孟德斯鸠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政体理论也都构成了他们政治思想的基础。从形式上来看,孟德斯鸠承袭了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的框架,并通过这样的框架讲出了十分不同的内容。孟德斯鸠从根本上改变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原则,德性不再作为区分政体优劣的根本标准,原因在于他将德性从其与智慧的关系中剥离开来,而降低为一种激情。于是,对于所有的政体,其动力——德性、荣誉、恐惧,都将处于激情的层面。因此,无论哪种政体,其权力的本质都是一致的。另一个与亚里士多德分类非常不同的地方在于:孟德斯鸠将专制主义单列为一种政体类型。这一方面是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上述原则的改变所致,专制主义这种权力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成了现代政体最危险的演变可能。孟德斯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写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相似文献   

12.
孟德思鸠的法哲学思想潘非欧孟德思鸠(1689年~1755年),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作为古典派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对近代法理学的产生、演进影响至深。本文试就其法哲学思想作一探讨。一、关于“法的精神理性论是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并以此奠定了他...  相似文献   

13.
法学界传统观点认为,洛克的思想只是两权分立,即立法权和执行权,而没有提出司法权。因此,洛克的分权思想是不完善的。孟德斯鸠才真正提出了司法权的概念。但结合英国法制传统重新解读洛克的思想后发现,洛克并未忽视司法权。他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司法权的概念,是因为英国"行政司法化"的传统已经使司法权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司法权及其独立地位问题在洛克语境中不成为问题。孟德斯鸠在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后,以之为范本,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司法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权力,应当在国家权力谱系中具有独立地位。得出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并无高下之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的自由观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的关于自由的思想和主张,对于人类社会思想的解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进步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德斯鸠是欧洲十八世纪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的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在荷兰出版后,震动了欧洲;他的理论著作《法的精神》,成为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的伟大奠基石。这两部作品,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这两部著作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6.
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体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占有相当显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史学世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所有有关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文章和著作中,一味强调其比较保守的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认为他主张共和  相似文献   

17.
在18世纪那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互相制约的理论,对人类政治学的发展和早发现代化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研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政治理论,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政治民主化和防止政治权力的腐败,不仅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哲学家,他的社会政治理论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本文就孟德斯鸠整体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以及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等政治哲学议题,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并实现人民的意志,在地方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有着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样的职能。随着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以及政府职能不断法治化,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强行政立法这一抽象行政行为的使用。然而不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地方政府的立法已经成为了地方立法的主导,政府立法权过重,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过轻的现象愈演愈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立法权限划分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合理划分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果用法律去改变应该用于习惯去改变的东西的话,那是极糟的策略. --孟德斯鸠 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公元前5世纪写了一本十分有名的悲剧--<安提戈涅>,其中有一出戏,生动描述了民间法与官方法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