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贸易依存度不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相互投资,导致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具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局部带动整体,加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等四种途径来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缓和 ,南北经贸合作开始启动 ;中国已加入WTO ;该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东北亚日趋成为亚洲的投资重点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日趋改善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肩负重任,当前形势下继续深化该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成员国的自身境况和实力存在着较大差别,以及成员国间相互接壤的地缘政治现实,使得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合作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在不同层面上加以协调,化竞争为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和步骤,亟需在项目融资、金融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能源、交通等优先领域的合作步伐,为我国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寻得新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8年以来两岸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两岸经贸合作取得了实现三通、双向投资、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等实质进展,对台湾经济包括出口贸易、投资引资、股市、服务业及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已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 ,在新近确定的“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框架下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面临着战略升级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韩两国推进经贸合作既有潜力又有机遇 ,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标注了明确方向。然而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中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为此 ,中方要注重在不断加强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使双方在经贸、科技、信息与人才交流中形成互动局面 ;要注重引导韩国企业依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向进行投资 ,改变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布局、投资行业过于集中的现象 ,以利于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局面 ;要注重发挥中韩两国的地缘优势 ,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为双方经贸合作的大发展打开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6.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国际经贸秩序中的东亚方案,是对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能为区域产业链恢复、融合、繁荣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提供新动能。基于中日韩双边贸易、投资现状,结合RCEP中的具体条款,分析RCEP下中国、日本、韩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三国经贸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RCEP下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结合度高,关税减让力度大,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助推三国产业布局高度关联; 但是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美国经济霸权的消极影响等诸多政治挑战。中日韩需要抓住RCEP签署的契机,利用RCEP的政策红利,扩大在贸易、服务、投资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经贸合作方式化解政治分歧,增强互利互信,实现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提升三国社会总福祉水平,推动亚太区域向经济一体化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都进入新时代,而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可能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代,多重的新时代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中日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中日经济关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的最佳选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变"危"为"机"。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中日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疫情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双边投资、财政金融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极为广阔,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新型传染病防控、应对老龄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更是大有可为,迈向新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会更加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发展应当走“区域发展、重点推进”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了黑龙江省要以对俄直接投资合作,特别是大项目投资合作为切入点来带动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并重点探讨了黑龙江省实施对俄经贸发展战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与台湾经贸合作20余年来,两地的经济联系与产业合作日益密切。自2002年之后,台商在江苏的直接投资一直遥遥领先于在其它省份的投资,两地的贸易份额逐步扩大。苏台经贸合作发展的内在原因在于台资企业自身的发展转型,江苏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与台湾产业的优势互补;外在因素在于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台湾政局的乱象以及国际经济的波动等。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内地方税负差异和税收流动是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的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内经济利益分配状况。该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地方税负差异和税收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内各地区宏观税负呈现趋同趋势;区域内各地区间存在税收转移现象;厦门市的宏观税负受税收转移影响大,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明显。为此,地方政府间在选择税收竞争策略时要更加理性;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建立合理的区域税收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但二者之间的互动尚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者目标差异和互动机制滞后。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划、监督和协调,建立健全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构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平台,加强企校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国家海洋战略的一部分,是中国区域发展版图中的重要一块,也是促进山东半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互利合作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国内其他区域内政府间合作相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在作用空间、合作动因、推动力量、合作策略和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点。地方政府领导者应着力转变思维、探索规律、树立共赢观念、不断提高合作能力,以促进区域融合,实现协同效应。省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在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合作中起到积极的规划、指导、协调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引智工作的新形势,以合肥学院为例,提出高等学校引智工作应该在以服从与服务于学校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以国际合作项目、外国专家为依托,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有效的合作项目。发挥外籍专家的工作热情,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学术研究机构为平台,努力实现学术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促进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法制建设原则主要有反对地方保护、强调合作协调和做到因地制宜三大原则。促进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法制建设措施主要包括:在立法方面,要制定支持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专项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建立经济区内各地间立法协调机制;在行政方面,要设立黔中经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经济区内各地间行政协调机制;在司法方面,要维护司法公正,建立经济区内各地间司法协作和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应尽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开拓法》,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经济合作投资保护协定》,简化境外投资手续,建立多层次合作对话机制,推进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实现区域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公私法规范在损害认定和损害责任适用两方面未能实现有序、高效的协作。其原因在于缺少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化分析,忽视了不同类型损害在规制的经济学原理及法律制度需求上的重要区别。通过梳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学解释,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无法通过市场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因在于其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损害,降低交易成本所需的经济学方法和法律制度供给并不相同。局地型生态环境损害可以通过明确和激励求偿权利人的私法路径得到有效救济,而行政命令救济制度仅能在相关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有限范围内,为局地型生态环境损害提供更及时、迅速的救济。因而局地型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需要并存、互补、协调的公私法协作模式。区域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主要方法是命令控制型管制和经济激励方法,因而区域型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只应以公法规范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部分国家发展落后地区的策略和经验教训对我国西南地区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即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应给予切实帮助;西南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西南边境地区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应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图们江开发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课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前一阶段,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主要是以周边各国的自主开发为主,双边合作、小区域合作、地方间的合作稳步发展,但至今仍没有建立制度化经济合作机制。近期,我们的周边,特别是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形成了大家主动地、积极地合作开发的态势。今后一段时期的图们江地区开发应为自主开发向联合开发及多国合作转换阶段。为了实现这一转换,需要采用一种新的、较为高级的合作形式———组建横跨中俄两国、中朝两国的边境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对于湖北经济最直接的贡献是:提供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国际型人才资源;通过地方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其的投资来增加消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要办好湖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来设置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科学研究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