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晓 《生存》2020,(10):0062-0062
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的主要学科,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因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在的教学模式往往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学习之中。使学生在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特点,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之中。以课堂为主,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内在传统文化素质素养。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永艳 《生存》2020,(9):0145-014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探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添砖添瓦。  相似文献   

3.
余婕 《生存》2020,(15):0161-0162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期间,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更应该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明确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作用。语文从某种层面上看,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就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方法开展深入性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4.
段睿 《生存》2020,(7):0172-0173
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灵魂,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陶冶学生的品行,实现德育的培养。如何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尺度。文本主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及语文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具体对策,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晓雪 《生存》2020,(14):0126-0127
小学生是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主人,是我们国家民族兴旺的希望之源。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刻不容缓,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却不是理想。我们大多关注到的仅仅是让学生去背诵一下古诗词,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中感悟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渗透方式及途径,只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从内心就会逐渐产生抑制的想法,因此,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高度重视起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付之以行动。  相似文献   

6.
周怡顺 《生存》2020,(7):0114-0115
本文通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课文主题进行升华、进行课外拓展的途径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7.
周银玲 《生存》2020,(9):0193-0193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五千年上下传承而来,不断教育着众人,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深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化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必然的。本文先阐述了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加强传统文化深入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陈瑶 《生存》2020,(11):0216-021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作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最佳载体,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促进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武保剑 《生存》2020,(1):0164-0164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上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的来源。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对传统文化的讲解。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回归课本,细致把握课本中的人文情怀与传统文化精神。运用情景模拟、课堂内外辅助教学等创新形式助力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意义和目的的界定,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娄正明 《生存》2020,(7):0160-016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其中,初中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许多包含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如诗词、中国古典故事等,它们向学生们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品德。本文首先指出了初中的语文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然后专注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12.
方玲 《生存》2020,(1):0149-01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高中生提高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知和维护、传承和弘扬。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块瑰宝.作为华夏子孙,应更好地继承与发扬.而语文课程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这块主阵地,就可以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作为.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呢?对此,我就谈谈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显见解.  相似文献   

14.
日本儒学及其对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评王家骅的三本书南开大学刘岳兵,孙惠芹日本民族向来被人认为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善于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儒学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外来文化,早已渗透、积淀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日本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更成为有关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浙江近现代教育体制确立过程中的外来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浙江教育在由传统旧体制向近现代新体制演变的过程中,来自外国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起了很强的冲击作用。吸取外国文化中的有益经验,有助于本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施秋夙 《生存》2020,(8):0081-0081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各个科目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是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并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研究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探索一些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养提高。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倩 《生存》2020,(9):0126-012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关注语文教材中现有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对课内外传统文化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借助于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形式,促使传统文化的渗透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邹莉莉 《生存》2020,(6):0064-0064
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客家文化的教育,根据客家文化特点,从客家语言、客家美食与风景建筑、客家历史与风俗民情等方面,分析以语文教学拓展客家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而哈韩、哈日等也逐渐成为了高校学生的一种潮流趋势,对我国优良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造成了严重影响。鉴于此,在高校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适当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高校声乐教师是我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种有效手段,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不仅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提升也有重要作用,也能切实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郑孝萍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延伸,所不同的只是时代和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现代文学自然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几十年来,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上是取这一认识的。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广泛而细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