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性别化的时间配置与女性职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女性就业和女性职业生涯的研究中,已往研究较少关注时间配置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时间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约束,时间配置的性别差异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传统社会性别规范制约的结果。被性别化的时间配置对男女两性职业发展的差异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性别化的时间配置与女性职业发展的关系:1、时间配置和时间配置效益的涵义;2、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下的时间配置的双重标准;3、职业女性时间配置的冲突性和外部性的现实表现与深层原因;4、职业女性职业发展归因与时间配置误区;5、职业女性时间效益和时间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和社会性别规范重构的背景下,职业压力的性别差异以及从社会性别视角缓解女性职业压力的介入机制研究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文章通过对912名公务员和企业雇员的问卷调查,探索男女两性在职业发展中的处境与面临的主要压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压力指数,以男性为参照,从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三个层次来研究女性职业压力,分析受到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的职业压力在男女两个群体中的表征及其差异。同时,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构建基于社会性别差异的社会工作“五级程序”介入机制,以期达到缓解女性职业压力、实现有效的压力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澳大利亚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女性为例,从静态层面、主观平衡发展以及兼职工作的危害角度分析其对女性个体收益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观察分析的角度决定多重角色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由客观的角度来探讨;而就女性个体而言,她们更愿意从自身幸福和满足感这类主观感受出发考虑工作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过度地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而忽略了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厘定应从社会人、职业人、和谐发展的人的维度进行。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现了个体发展的主观诉求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统一,决定了该培养目标确立的历史必然性;职业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责任实现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责任的履行和实现是一个制度化的责任规范过程,是对客观责任进行设置并加以监控的过程,也是取得公务员个人主观责任意识与责任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主动行为选择的过程。行政责任的实现是依赖于一套完整的动力系统实现的,这个动力系统既包括公务员个体主观道德意识、职业价值观所决定的内在动力,也包括对行政责任实施管理和监控的制度所形成的外部动力,只有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达成统一和协调,行政责任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影响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对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进行研究,指出我国政府在改善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方面应着力于提升公务员个体的新媒介素养、职业认同感,完善公务员队伍的奖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察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在个人、院校、社会和文化观念四个层面上存在着阻碍。对策建议有: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制定具有性别敏感度的职位晋升计划,为知识女性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小环境;知识女性要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意识,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师是女性占绝对比例的职业群体,对其社会地位影响因素的分析,社会性别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进而发现,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是一种社会建制的结果。制约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提升的因素包括:职业性别隔离制约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角色期待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成就动机不足限制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权益。应通过打破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性别分工、加强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途径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是与生理性别相对的概念,表达了多重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在我国乡村地区,女性幼儿教师占绝大多数。受社会性别角色期望、性别角色冲突和劳动性别分工的影响,乡村女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职业上升路径狭窄。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大众传媒应加强性别平等的舆论宣传,幼儿园应重视性别关怀,而乡村女性幼儿教师自身应主动革新自我,突破性别角色设定,实现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女性杂志《女友·花园》封皮语料,以社会语用学研究方法为指导探讨视觉广告中性别形象建构特点,从而揭示性别元素编码的社会语用机制。结果发现:杂志封面上的女性图片和文字虽然并置于多模态语篇当中,但却表现出弱全息性特征;杂志封面女性与封面故事之间虽然存在强全息关系,但这一强全息性却因呈现空间错位而被悬置。视觉广告中性别编码的"全息性失衡"一方面表明了性别元素编码的商品化倾向,另一方面导致了不同对象对封面女性感知与描述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是"关系社会"、"人情社会",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组织内部的关系包括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与同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个体绩效的提升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与领导良好的关系对个体的晋升速度、薪酬水平以及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积极的影响。组织外部的关系如亲朋好友关系、政府关系、商业关系都是个体重要的社会资源,良好的组织外部关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心理学挑战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女性心理学的研究中缺乏本土取向,缺乏文化因素,缺乏性别视角,本土女性心理学的研究还没有发展起来。通过分析社会性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透过中国近代性别视角的转换来理解对女性人格建构的社会心理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构建本土女性心理学的三个角度:以中国文化为依托,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女性心理学的构建中;注重女性的主体性,推动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本土女性心理学的构建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性别差异、女性心理和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新时期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女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性别意识是基于女性主体性地位与反思传统的性别秩序并强调男性女性具有相似的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种性别平等意识,性别意识是建构平等的性别秩序的重要基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性别意识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参与意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弱;性别意识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显著影响,即性别意识越强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识越强,性别意识越弱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识越低;年龄、政治面貌、自评社会等级均对女性政治参与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则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经济背景的职业成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成功是指一个人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心理上的成就感,它由客观和主观两部分构成。客观的职业成功指标包括总体报酬、晋升次数和其他能表示个人成就的外部标志;主观的职业成功被认为是个人感觉到的对工作和职业发展结果的积极评价。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统计学变量、人力资本特征、动机人格特征以及家庭、职业群体、组织和社会变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加注重主观的职业成功,职业成功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色彩,而职业成功观必将对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意识研究是对女性问题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文章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的调查,认为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享用不平等;社会平等机制不健全;父权制文化影响深远,对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进。我们应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加强社会性别研究;开辟新途径,传播新现念;努力建立和健全社会性别平等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澄清其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作为社会意识的性别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超越性别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两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法律政策层面,正确把握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在社会生活层面,营造女性和谐的家庭与职业关系的文化氛围;在女性自身层面,处理好主体意识与性别角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天津市575位居民的调查数据,以居民个体及父辈特征为控制变量对人力资本要素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经验与学校教育对收入的影响显著;在职培训与健康投入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个体性别、单位性质、职业类型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控制作用显著;个体教育重要性认知、文体活动参与与父辈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对二者关系的控制作用不显著。接受学校教育与积累工作经验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女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与男性收入持平;薪酬政策制定应借鉴外资与港澳台企业的激励措施;社会福利应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高收入群体应注重学校教育和文体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9.
农村女性贫困的实质是其在接受教育、价值观念、个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化贫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造成农村女性陷入文化贫困境地的原因既有来自个体微观系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也有中观系统中婚姻家庭体制的负向影响,以及宏观系统社会资源不足、文化消费有限,体制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倡导文化自觉、提高农村女性自身的认知和评价水平,改变家庭传统观念,倡导男女平等,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是治理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的《公务员法》规定,我国实行以职位分类为基础、结合品位分类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如何在分类管理制度下激励广大公务员更好地勤政、廉政和优政,是新形势下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问题。根据分类管理制度,为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才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公务员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政府行政水平向更高层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