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方国家在遵循“政治-行政二分”的基础上,普遍将公务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两类,实行相对独立的分类任用、考核、监督与管理.此种分类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国家政局稳定,另一方面对政治民主与行政效率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公务员分类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尤其是中共十三大为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但无论是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还是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都没有延续党的十三大关于公务员实行政务官、事(业)务官的“二官”分类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探究“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精髓及其在西方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中的有效应用,结合我国的国情,重新思考我国公务员分类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在我国行政系统内构建上、下级责权对等、彼此制约,实现政务性公务员民主决策与事务性公务员科学执行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包括以英国为代表的品位分类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位分类制。作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发祥地,美英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经历了"萌芽—发展—完善"的历程。综观美英公务员分类制度发展历程,呈现出融合性、由繁至简、分权化、两官分立、让管理者管理、开放性等特点。在推进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改革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美英有益的公务员分类管理经验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活力、效率、积极性的提高,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即制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並且在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对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这是党的十三大报告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逐渐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地设计专业技术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已经成为人才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务员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公务员一样,仍沿用1993年制定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十余年的社会发展,当时制度所依托的客观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要想吸引、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就必须改革原有僵化的薪酬制度。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专业技术型公务员薪酬制度,包括实行政府聘任制度、建立专业技术型公务员与外部门同类人员的薪酬比较机制、加强公务员部门的内部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公务员薪酬制度在职位分类、平均工资水平、激励功能、津贴和补贴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务员的绩效意识,要根据公务员群体的特征,制定科学的职位分类,合理调整薪酬地区差距和部门差别,采用薪酬幅度制,增强激励功能,改革和完善津贴和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6.
政事分类制度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公务员法律规定与实践操作不相符,存在矛盾,迫切需要对政事分类加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我国有必要通过实行政事分类制度来克服现行公务员分类弊端,加强公务员管理的针对性,实现政务官管理的政治化、民主化和事务官管理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政府人事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 公务员制度作为政府人事行政新型式,反映了现代人事行政的客观要求。首先,在政府规模扩大和管理事务复杂化的条件下,政府为有效地实现国家行政管理功能,达到行政高效能目标,人事行政应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各人事行政环节实现科学化管理。同时,为增强政府系统的活力,激发政府人员的动力,人事行政应贯彻功绩主义激励机制,实行职业保障制度。其次,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突破传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管理的高度专业化.而政府管理的专业化则依赖于一支专业性、技术性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如何引得进,留得住一支专业性的人才队伍为政府所用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的核心.现有的大一统公务员职位管理模式忽视了专业技术类职业在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上的差异性,致使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激励严重不足.因而,在总结分析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激励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职业激励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把职务和职级平行地分别作为公务员两种不同职业发展路径的公务员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有拓宽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遏制官本位现象、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避免公务员队伍老化的优势,但面临着职级晋升时间过长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受限、职级与既有公务员职位设置匹配度低、职级晋升与财政负担之间存在张力、职级晋升过程存在寻租现象、职级晋升考核过程过于依赖于职务晋升考核过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还没有在公务员所有待遇方面真正做到并行这些挑战.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概括和划分中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国当前公务员职位分类具有分类对象广、分类主体多元、分类标准少等特点.通过对分类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现状的研究,归纳出职务分类不科学、职级设计不合理、差异化考虑不足等设计缺陷,以及可操作性差、不具备事实基础和没有配套制度支持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从政务类和事务类公务员的区分、中央和地方公务员的区分、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和配套制度完善等方面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是激励广大公务员实现共同的行政目标的重要保障。对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忽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措施不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了解基本需求、遵循激励理论、健全配套制度、造就行政文化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给出了组织实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即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自我激励机制;鼓励岗位竞争,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强调实绩考核,健全目标激励机制;提倡优胜劣汰,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全面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部门成员改善工作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一流的人事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考核制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和激励功能的发挥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盐城市射阳县为例,分析了乡镇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从切实提高乡镇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专业知识、加强日常管理、引进激励机制、改革考核机制、引进人才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乡镇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中的激励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政府和公务员两者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混合战略分析,建立政府对公务员激励的博弈模型并进行拓展,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如何构建公务员的激励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退出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公务员退出在实施中存在成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浪费、利益机制的非正常化及公务员人才安全等问题。虽然近年来由于中央的支持、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和吸取国外经验以及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和社会就业观念的变化等因素为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公务员职业就业理念及官本位思想的存在、政府机关的所有者缺位、公务员退出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劣势的基础上,强化公务员职业化观念,推广聘任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配套制度,以促进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的“经济人”假设肯定了其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同时,公务员职业的政治性特征和公务员个人的政治追求,决定了不能忽视传统的政治激励和道德激励。但现阶段公务员物质激励和政治激励都显现出功能不足的危机,因此,必须有机整合公务员的双重人格,从人性的耦合特性出发,导入工作激励,以塑造公务员敬业精神为目标,以引导公务员职业发展为路径,以优化激励环境为保障,重构公务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综括而言,国内有关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六种路径:一是激励原则;二是公务员制度;三是公务员行政伦理法制化;四是公务员激励要素;五是公务员行政环境;六是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其中,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专门化,以此为契机,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中,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被列为重中之重。公务员退出难是综合原因形成的,有内在制度的缺陷,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在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方面,应当规范考核、问责制度,推行聘任制,完善提前退休和辞退制度;从外部来说,可以考虑从转变就业观念,改进社会保障,完善权利救济等方面加强对公务员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流动激励机制是指政府通过有效激励整合各流动要素,使公务员在流动过程中采取有利于行政组织需要的流动行为的方式方法体系。激励目标是激励机制构建的出发点,要素分析是激励机制构建的依据,政府与公务员的博弈平衡最终确保激励机制效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近二十余年的实践为企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借鉴企业知识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依托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通过创建学习型政府、完善电子政务和公务员激励机制等措施实施知识管理是提高政府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