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务员退出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公务员退出在实施中存在成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浪费、利益机制的非正常化及公务员人才安全等问题。虽然近年来由于中央的支持、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和吸取国外经验以及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和社会就业观念的变化等因素为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公务员职业就业理念及官本位思想的存在、政府机关的所有者缺位、公务员退出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劣势的基础上,强化公务员职业化观念,推广聘任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配套制度,以促进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印度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制度曾是印度民主政治体制引为骄傲的组成部分,印度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在稳定印度国内政局、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印度的公务员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弊病,成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四大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民主与集中严重失衡.二是长官意志大行其道,三是惰性和创新意识缺失.这些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得尤为突出.了解"印度式民主政治体制"下的印度公务员制度特色与利弊得失.也许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一些缺陷,程序法制的缺乏成为其最重要的表现之一。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公务员制度的程序建设也应加快步伐。本文由此出发,提出并论述了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程序的思路:立法规定统一的行政程序原则,加强公务员制度的程序建设,完善公务员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公务员的程序制约意识。  相似文献   

4.
公司退出是私法自治与经济规律的必然,而公司退出又涉及到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平衡,故公司退出法律机制也应当兼顾私法自治与管制的权衡、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平衡。在完善公司退出法律机制方面,应当以现有制度为基础,以自治性规范为主体,建立或健全相关具体环节性制度,明确公司、股东、债权人、政府、司法机关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否认我国的公司退出法律制度,也不能忽视对某些关键环节的完善,并适当借鉴域外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完善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在对公务员考核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之后,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在分析这些难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从依法考核、细化考核、民主考核和考核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参照国内外的一些期刊和著作的基础上,主要从国外公务员薪酬制度、中国公务员薪酬制度以及西方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三个方面对公务员薪酬制度进行文献综述,以探求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不足,为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更好地发挥激励与保障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司退出是私法自治与经济规律的必然,而公司退出又涉及到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平衡,故公司退出法律机制也应当兼顾私法自治与管制的权衡、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平衡.在完善公司退出法律机制方面,应当以现有制度为基础,以自治性规范为主体,建立或健全相关具体环节性制度,明确公司、股东、债权人、政府、司法机关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否认我国的公司退出法律制度,也不能忽视对某些关键环节的完善,并适当借鉴域外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作为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的结合体,其权利及权利救济历来是个重要话题。在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中,作为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仲裁等权利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为法律制度缺位、救济程序不规范等方面。因此,只有在完善行政救济的基础上,加强法律保障、构建司法最终救济原则,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提出了完善考录制度,把好公务员的进口关;完善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公务员的工作业绩;实行薪金养廉制度,为公务员提供优厚的生活保障;建立财产申报制度,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强化行政法律监督,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等五项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全文约1.2万字,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却是其中的11个字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其实工作规划中并没有对公务员退出机制作进一步说明,这反映了公众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根据自己的意愿,辞去公职,是公务员的权利,国家机关应该尊重和保护。公务员辞职符合法定条件、经过法定的程序,就能够解除与国家机关的职务关系,终止公务员的身份。现行有关制度已有具体规定,但也存在不足,建议用更高位级的法律、法规来统一规定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建议建立公务员辞职后再就业事前审查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公务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领导能力构成新挑战,也对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长期以来,纯政府型供给带来了公务员培训“质冶与“量冶的双重困境.由此,寻求公务员培训市场化路径,因应了公务员培训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迫切情势.考虑到公务员培训产品的政治性、准公共性,“有限市场化冶是破解公务员培训难题的新思维.推进公务员培训“有限市场化冶,需要在完善多元主体并存的公务员培训供给体系、形成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公务员培训运行机制、培育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论公务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者,从根本上说,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政府的效能。同时,公务员管理机制也是影响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从增强公务员行政意识、提高公务员行政能力、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等方面大力加强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家公务员的渎职事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为此,日本政府于1999年4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具体规范了公务员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特别职公务员与一般职公务员伦理立法相结合;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在对公务员不当处分的救济程序上体现了《行政程序法》与《国家公务员法》的衔接。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规定对我国反腐败的立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公务员法》的重要条款,公务员对上级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应当采取的态度不能仅仅落脚于可否说"不"上,还应该甚至主要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具体的前提条件、权利义务、配套细则、救济方法等方面,从而保证法律规范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培育公务员"政治发展素养"是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务员政治发展素养的培育应包括政治创新素养、政治哲学素养和政治艺术素养,使自身的政治活动富有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研究是在周边绩效研究和公务员绩效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周边绩效理论包括:(1)归属:周边绩效是总绩效的一部分;(2)组成:周边绩效分为工作奉献、人际促进;(3)行为动机:追求晋升、个人行为习惯、追求群体行为一致性;(4)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工作类别、岗位级别、组织文化、考核程序。公务员周边绩效保持了一般群体周边绩效的归属、组成、行为动机的特征,但是受到国家体制、政治体制、地域文化、服务群体特征、公务员制度等因素的硬性制约,被动适应特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在担当行政职责的同时,应享有相应的权利保障。我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确立了全体公务员对于上级错误的决定或命令拥有抵抗之权利,但对于此种权利的行使边界、救济程序并未臻于完善。公务员抵抗权的研究需要从权利基础、权利边界以及权利救济等维度予以立体性的审视。同时,作为行政主体内部完善的有效保障,公务员抵抗权更需要来自立法层面、政策层面以及民众的正向关注。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它确立 了文官考选、常任、中立和通才原则,建立起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满足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100年后,英国再次对文官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革,重点改善文官的素质与构成,加强文官 专业化,以适应科技时代对文官的要求。这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虽各不相同,但 却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廉洁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考公务员”已成为时尚话题,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面临如何择业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对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公务员考试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大学生为此作了充分准备;(2)公务员“热”的是福利待遇和职业稳定,就业压力是报考公务员最主要原因之一;(3)“公务员热”得到认可和理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时首选行政机关。以上启示我们,要使“公务员热”得以降温:建立分级分类考录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内部流动机制;正确认识公务员考试,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机关锻炼;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公务员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