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分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研究:一是哈贝马斯和米利班德等人对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危机的全面研究;另一个是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研究。而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在《合法化危机》一书中全面系统阐述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下面,笔者结合哈贝马斯在《合法化危机》一书中的论述来简要评述他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对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职能的形式、性质、作用及其所引发的新危机的分析,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矛盾、新特点,但当他最终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危机归结为思想文化危机时,又回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迅速席卷了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逐渐波及西方国家实体经济乃至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并最终演变为一场全面的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受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危机不仅对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而且还动摇了广大民众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信心,影响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全球扩张的进程,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并引发了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4.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未能"彻底"回答资本主义精神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内在矛盾之间所存在的悖论。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变革促进了资产阶级职业精神的塑造,以此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但是却疏漏了二者之间的裂变。他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头足倒置,并忽视了禁欲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矛盾使资产阶级必然坠入意识形态合法化危机的窠臼。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再生产的唯物史观叙述出发,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精神的时代局限性。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关照一种全新方案,也是对资本主义"增长"的意识形态的超越,是对"文明冲突论"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全球治理新意识形态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唯物史观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和革命的可能途径。其理论的弱点在于不能把经济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为在寻求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上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空修复机制”的系统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性。这既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提供了解释力,也揭示了“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域接续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必将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实质是大卫·哈维的“第二块危机理论”和“第三块危机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初步应验,揭露了“时空修复机制”内在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美国揭黑幕文学的代表作家厄普顿.辛克莱一生追求文学与政治的良性互动。他的揭黑幕小说旨在反映"揭示危机,建构正义"的宏大叙事。辛克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指向制度自身的改良,因此有闲阶层的慈善行为是辛克莱小说的惯用主题之一。在辛克莱的文本中,慈善行为具有分散性、短暂性、阶段性、偶发性的特征。慈善既是延续美国互助传统的文化行为,亦是有闲阶层缓和社会矛盾的政治妥协。  相似文献   

9.
本·阿格尔是从反思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入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和消费危机产生的根源,以生态、需要和消费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来建构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理论的缺陷在于他脱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把人的解放归结为消除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异化,其结果就无法找寻革命的主体,显示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佩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绿色战略思想,即走向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但他仍无法摆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局限,陷入了空想。笔者认为要走出困境还需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他流派有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对联共(布)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是由斯大林提出,布哈林进一步阐述并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在继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总崩溃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曾对于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价值,但同时这些政治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缺陷和弊病,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下,这些政治制度在处理危机和解决问题上软弱乏力。通过对比,进一步显示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家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现状和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文化和道德危机等方面都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他们勾勒出各种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如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彼得·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以及德因兹·迪德里齐的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蓝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定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六大形成的“第三时期”理论,认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已经到来,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世界性的革命高潮,是实现世界革命的有利时期。在这一理论直接指导和影响下,台共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结果招来日本殖民者疯狂地镇压,酿成了台共覆灭的悲剧,作为“第三时期”理论制定者和指导者的共产国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把自然生态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现实解决途径,确立了自身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奥康纳在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协作关系的同时,强调生产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作用。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等作为生产条件,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生产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新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制约作用、国家对资本生产与自然矛盾的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向生态社会主义转型。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其理论视域,还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都与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观念转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以他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探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摆脱危机的对策,他的理论和主张对于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仍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18年春制定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的理论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平复战争创伤,挽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在农业、工业及商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提高了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挽救了苏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但到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由于实行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开始排挤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奠定,新经济政策至1936年彻底消失和中断。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著名政治学家潘尼奇和根定把国家理论引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研究,论证了当今资本主 义全球化并非简单的由资本内在扩张性自发形成,它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政权有计划地 创建的非正式的美利坚帝国所催生、扶植、保护、调节之下得以成长和维系的。在此过程中,古典帝国主义理 论所依据的历史前提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有些一般性结论已不再符合今日资本主义的现实。当代帝国主义 的基本特征不再是古典理论所描述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而是美国为维系国际资本主义秩序而侵犯他国 主权。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推进对国际环境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认识,提出美国在"维护世界秩序" 名义下实际上推行着双重国家目标和国家功能--全球资本积累的普遍性目标与美国军事主宰的特殊性目 标,并初步探索了这种二重性所导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初露苗头的垄断趋势进行了探索分析,预见到资本主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二是坚决主张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只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三是评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指出了这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特点和社会矛盾。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正确对待处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