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激进的姿态去挑战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自然主义取代规范主义;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社会磋商取代实证划界。这些挑战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哲学预设的自然科学知识内容不可被社会学家涉猎的禁区,打开了科学知识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科学知识的广阔的社会与文化的分析语境,正确地看到了社会与文化因素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组成部分。但走向了极端,切断了知识与自然界的联系,消解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社会学把社会结构、社会利益、人类技能等都视为科学的组成部分,分析了这些要素与科学之间极具建设性意义的结合和作用。它围绕单一的"社会利益"全方位地说明科学,最终的理论结果是用"社会实在论"取代了"自然实在论",落得个实在论"两极相通",走向了其自身理论批判的反面。表征主义的科学观是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的问题和困境产生的基础,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走向操作语言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中最有前途的哲学流派,郭贵春先生近期的一系列论著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其逻辑框架进行了系统建构,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透过这些论著发现,科学实在论在理论形态上表现出“强一元论”的基本特征。其中,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横向展开,形成了科学实在论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纵向演化,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脉络;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进一步升华,表现为语境论在科学实在论中渗透和发展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4.
科学实在论在逻辑经验主义之后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科学实在论本身的发展又呈现出前后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这中间有一个转向的过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了科学实在论转向中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种倾向,指出这种转向的实质一方面是为了抵御来自反实在论的攻击,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当代科学哲学整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转向后的科学实在论者对待真理的态度来看,这种转向至少目前很难将科学实在论引上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的科学大战是科学卫士与建构主义者围绕"科学知识究竟是自然实在的客观表征还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这一论点而对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基础展开的论战。前者以"表征"为核心,坚持自然实在论与真理符合论,强调科学的表征本性促进了人类福利的无限增长。但随着科学践履其"为人类谋福祉"价值的频频失败,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标准科学意象开始面临表征危机。社会建构论的兴起直接颠覆了科学表征的客观性,认为真实的科学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社会建构论者以一种较为激进的眼光重新审视了科学,发现了科学表征的社会性,以"建构"取代"表征",为敏锐地洞察理解科学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启发,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建构主义思潮,但其蕴含的相对主义观念使其容易堕入自反性僵局,而后SSK的实践转向则为建构主义思潮的稳健发展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把真理当做对科学成功的说明,但无论采取严格意义上的“真”还是宽松意义上的“似真”,历史表明真理与科学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分析表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理论成功提供的说明要么是同义反复,要么就是不可避免地滑向实在论的说明,因此真理或近似为真成了理论成功惟一可以称得上自然的终极说明。但接受这种说明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修改对真理的传统定义,并采取对科学的信任态度。  相似文献   

7.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普特南哲学的终极命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是普特南哲学的内在追求。普特南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 ,即由科学实在论向内在实在论转变 ,再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向生活实践的进一步皈依。内在实在论由于尚未真正摆脱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思维方式 ,故显出自身学理上的不融贯。而自然实在论在生活实践的层面上纠正了传统二元式的思维方式 ,坚持了实在论的追求而又抛弃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的包袱 ,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寻得了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8.
普特南的科学哲学思想由早期的科学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到最后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实在论,其哲学立场虽有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但是一脉相承,即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进入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其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原有理论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包含了多种理论思潮,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最主要代表。SSK 通过反叛默顿的 STS 传统,坚持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并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内部的社会学研究。但布鲁尔的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建构论陷入了无法保证科学有效性的相对主义困境。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意图以理论的反实在论和实践的实在论予以解决。科学的有效性依靠实践来保证,从表征到实践的思路转变是实在论视野下 SSK 走向后 SSK 时代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0.
语境视阈中克里普克指称理论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哲学中,语境论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背景和指称确定的关键性因素,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克里普克从实在论立场出发维护指称概念的地位,这从一个侧面为语境实在论探索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科学解释提供了理论借鉴。因果历史理论包含了丰富的语用思想,强调语用语境对于确定名称所指依据的重要性,但它与语境论所倡导的语形、语义、语用相结合的整体思维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同时,在后现代语境论的视野中,一方面,因果历史理论未能完全超越规范语言学派的局限,体现出绝对所指观的狭隘性;另一方面,他对于指称心理因素的重视又与后现代语境论主体心理意向的回归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