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者索赔权是在消费者因为购买商品、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该权利与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维护尊严权等密切相关,尤以与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本文从我国消费者索赔权实现之现状着手,分析概念的同时,探讨消费者索赔权内容及法律缺陷,提出了完善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环境权的基本概念出发,从生态性环境权和经济性环境权两方面,分别对环境权的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进行论述:这种平等不是结果的平等,而是权利义务的平等,自然环境权是人权的组成部分,因而是人人平等;理想的、独立封闭的环境系统间的环境权是平等的,这是因为:环境系统间无利益的交流,无利益主体人的交流,无环境污染破坏存量的交流。现实的、开放的环境系统间的环境平等权不是绝对的,任何获取利益的主体,只有在其承担的环境治理义务范围内享有相应的环境权,这种环境平等权方可存在。而现实中的平等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不平等,为最大程度的实现该平等权,本文提出了对环境平等权的系列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民平等权是"二等公民"、"受损者"的平等主张,即作为中国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农民享有或应当享有与其他成员同等的权利、公平的利益以及受到平等对待。就其性质而言,农民平等权是一种基本人权,同时具有三代人权的属性,既是一项消极权利也是一项积极权利,并且是建立在形式平等之上的实质平等要求。因此,保障和实现农民平等权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控权和人权,是宪政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由此,将公共利益设计为行政权的授权规则,目的是要设置权力的合法标准,建立起控权机制,最终指向对个人自由的价值回归。但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其作为授权规则的模糊性造成其作为控权机制的失灵,其在实践中往往为权力所利用,成为权力获得合法形式的一个说辞,最终导致行政权演变为失控的"暴力"。这种公共利益控权机制的失灵正是当代中国突出社会矛盾的原因。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使公共利益控权机制重新发挥应有的效能;这一控权机制的关键是突破"公共利益"概念的抽象性。因此,通过对公共利益进行概念澄清和价值本旨的探寻,方能为相应行政权力划定清晰的权力界限并设定明确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试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徐淳厚消费者权益是与每一位消费者有密切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指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某种商品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下,消费者在进行具体消费行为和完成具体消费过程时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消费者权益的内涵包括:获得正确的商品购买...  相似文献   

6.
公诉权的概念及其权能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甚至普遍性迷思的理论问题。公诉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以及如何起诉犯罪和请求法院做出实体判决的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公诉权是实体性审判请求权、私诉替代性权力、公益代表性权力和审判范围限制性权力。公诉权的权能主要包括:提起公诉权、不起诉权、支持公诉权、公诉变更权和上诉权(抗诉权或者提请再审权)。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一个在本质上可争议的概念。在当代西方学术界,自米尔斯出版《权力精英》一书以来,学者们就权力问题展开了非常激烈并且旷日持久的争论,产生了精英权力观、多元权力观、整体权力观、激进权力观。西方学术界对权力理论的认识在争论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虽然每种权力观各有利弊,但是它们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权力与利益密切相关,利益如果不确定,权力观就不可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权力失衡、“明主”崇拜以及“多数”专制是当今民主建设进程中的三大障碍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健康发展 ,必须跨越这三大障碍。对权力失衡 ,应采取以权 (利 )制权 (力 )的对策 ,号召大家积极守法 ;对“明主”的盲目崇拜 ,应加强法律至上的文化渗透 ,转变守法者的观念 ;对“多数”专制现象 ,应在保护多数人利益的同时 ,兼顾“少数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乙肝歧视案蕴藏着丰富的宪法问题,学界对此观点不一。该案所涉及的宪法权利系劳动权和参政权,这种自由权利又与平等权发生竞合构成劳动平等权和参政平等权,因而同时受到宪法平等原则的保护。综合衡量基本权的法益重要性、所受限制程度以及政府利益大小,本案宜参照美国的严格审查标准进行宪法判断。本案无法通过严格审查标准的检验,该种限制措施是违宪的。  相似文献   

10.
对预算权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预算权是指确定一个国家预算以及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权力的总称。预算权是国家财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宪法关系。分析了宪法对预算权进行规制的内容,预算权纵向划分为中央预算权和地方预算权,横向划分为议会预算权和行政预算权。探索了预算权的宪法规制路径,有利于保障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批准权的决定性权力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私人性到公共性——论公共权力的属性和归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圣中 《东方论坛》2003,(1):100-109
本文试图从权力的两重属性(即私人性和公共性)来梳理权力的内在运行法则.本文认为权力的私人本能性是促使权力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动力,而社会资源的稀缺就会造成资源占有者对缺乏者的支配.这种支配性权力就是控制权.与支配性权力相对的是个人自主性的行动权.正是行动权(包括人的行动和言语)赋予了个人自我展现的能力.按照私人性逻辑生成的公共权力将会对社会道德责任造成严重的压力,所以本文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制度公共性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旅游权理应并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公民均应享有的一项权利。旅游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的提出,其研究一直未得到理论界应有的重视。在我国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法律确认和保障旅游权显得尤为必要,它对保障宪法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实现、公民自身得以发展、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都有重要作用。旅游权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自由权、旅游平等权、旅游资源共享权、旅游保障权等,因此,法律应当从促进措施、旅游时间、旅游资源、具体旅游权利等方面加以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被媒体和部分学者称为消费者后悔权(反悔权)。但后悔权(反悔权)带有较强的道德色彩,无法准确反映该权利之法定属性,不仅无助于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护,还可能造成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撤回权的称谓因其客观中立特性则更能准确反映其法律性质以及平衡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不同利益的立法本意。撤回权也不是绝对的无因退货,它的行使也有适用范围和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海权是海洋权力的缩译,它是一个权力政治术语。权力是自上而下的,强调国家暴力,因此用海洋武力进行海洋利益的诉求是海权的本质属性。海洋权利则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是国家主权在海洋的延伸。海洋权益是一个国际法术语,它突出了利益,并强调在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实现海洋利益的维护。三者概念的辨析是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纠缠于概念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5.
密尔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权主义者,他在强调两性平等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女性应当享有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但他并非只停留在抽象的平等权概念上,而是从当时英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女性应当享有具体的政治、经济平等权——选举权、就业权以及受教育权。特别是他的杰作《妇女的屈从地位》的出版,把他对女权问题的深切关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推动了第一次女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艺术商业化、产业化程度的加深,文艺消费权益是一个必须被提请的概念。它是指公众在购买、占有、使用和处置艺术产品及服务时所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应至少包含自主选择权、信息对称权、公平交易权、产品退换与受损补偿权、维护尊严权以及监督批评权等。对文艺消费权益的维护不仅关系到个体权益和社会公平在当下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也关系到艺术市场的优化、繁荣与升级。目前对文艺消费权益的维护还存在难点,如艺术产品价值在判断上的模糊性、艺术生产链中的利益同盟过于强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对滞后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文艺市场监管,强化艺术、传媒等各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多元动态的艺术评价体系,培养公众的艺术辨识力等就十分必要和亟需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西方有关消费者增权的文献,认为西方学者所持的消费者增权模式主要是一种信息供给型模式。文章力图超越信息供给型消费者增权模式的局限,提出制度供给型消费者增权模式,并从制度供给型消费者增权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中国城市宏观消费模式转型的性质和路径,提出消费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必须朝着有利于消费者增权的方向迈进。而且这种增权应该是人民大众的增权,而不是少数群体的增权,更不是以牺牲人民大众的消费者权力而达到少数既得利益群体的增权。  相似文献   

18.
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就业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宪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普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安全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不平等。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全面充分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后盾。因此,要改变户籍制度,强化平等观念,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永评 《南都学坛》2003,23(2):121-122
<正> 一、品牌与消费者心理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的品牌往往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标志,也是使商品流通渠道顺畅的保证。因此,企业要充分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品牌心理,这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促进商品流通,并使消费者对商品更满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费者的品牌意象 消费者的品牌意象,即一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以及加之于消费者的一切特性和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各种各样促销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能会对特定品牌产生认识、评价和信念,尤其通过使用该产品,加深对该品牌的印象。在此基础上,个体的需要、期望、态度、价值观、情感等,很自然地投射到该商品上,形成消费者的品牌意象。例如,轿车中“红旗”品脾,使消费者联想到我国的开国领袖们、天安门或新华门,联想到民族工业、黑色的较长的车体、鲜艳的小红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平等权及其宪法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兴起于启蒙时代,于二战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平等权的理论根源于人权的普遍性,其实质在于反对歧视,是国家权力正当化的基础。国家对公民进行区别对待需要有合理的理由,且采用一定的审查标准。平等权不仅是理论上的权利,也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应当制定保障公民平等权的宪法性法律——《反歧视法》,以保障公民宪法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