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能否建立一种全球性的普遍伦理,以及如何来建立这种普遍伦理是目前伦理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是一项非常艰巨异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它不是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区域伦理”,而是跨越地区和国界的力求为全人类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世界伦理”.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伦理是一种本性上普遍的东西。”“耻”是其本身不能作为“普遍物的那种个体”。耻感是人对自己的普遍本质即伦理实体的认同和皈依。在伦理维度上研究耻感价值,从而推动民族伦理精神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 ,构建一种普世伦理 (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 )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话题。然而 ,在民族国家依然是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单位 ,民族国家的利益依然是人们参与国际活动的主要推动力的情况下 ,普世伦理的建立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主体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法律是理性的化身,法律主体因而具足了理性的属性。法律主体的多层次性,为理解其内涵及其行为带来了复杂性。基于法律主体的理性本质,分析不同层面的法律主体的样态,这成为解读法律主体的一把钥匙。法律主体可从个体、社会及国家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体层面的法律主体。个体法律主体有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存在样态,作为法律和伦理的实体,三者的理性和“普遍性”呈递增之势,个体法律主体只有圆融于国家层面,成为“普遍伦理”的化身,才能去除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个体法律主体的特殊性及片面性,在“普遍伦理”的统摄下实现“我”与“他者”及“国家”的和谐,从而解决片面与普遍、理性与自由的矛盾,实现“能分使群”的人的现代价值,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普遍涂饰了民族主义的色彩,借助国家行为建造与国民等同的“民族”成为各国政治和文化建设的普遍追求。然而,以文化和族性“同质化”为目标的民族建设已告失败,而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基础上的统一将是民族建设存续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确看待全球化同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包括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全球政治伦理只能是建立在多样性民族国家政治伦理的相互对话和重叠共识基础上的全球性政治伦理意识和政治行为规范,我们应积极寻找对策,促进这种共识性的全球政治伦理与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家族制农业经济组织基础上的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父权家长制和家族伦理的扩大和延伸。王夫之摒弃以君主为核心的私忠,重新构建以国家、民族为前提的公忠,从而动摇了君主家天下的伦理基础,而且提出“家国殊等”“环相而治”“虚君共和”的新型君臣伦理形态。王夫之将政治从传统伦理中剥离,成为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转变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8.
“贵生”是现代伦理学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鲁迅认同“贵生”的伦理原则,但将个体生命与民族种群及人类整体的发展优化结合起来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越的现代理性。一是认同“贵生利己”的价值观,即基于生命质量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的考虑,关注人的欲望释放、身心健康与遗传基因对后代的影响,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二是反对违背道德的“伤生害己”,视“舆论强制”和虚伪鼓吹“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三是从有利于更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及个体生命价值自我实现的目的出发,认同“伤生利人”,主张自我牺牲。鲁迅的生命哲学在顺应“贵生”普遍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极大地延展和深化了它的内在意蕴,给后人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庆祝习俗。  相似文献   

10.
关于普遍伦理的可能性条件的元伦理学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遍伦理”(又称“全球伦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种伦理学主张。对“普遍伦理何以可能”的元伦理问题深入探讨就会发现 ,在当代世界 ,任何伦理只有满足具体的绝对性、超越后现代、成为内在的“自生系统”、应用性、具有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价值观、跨文化等六项“可能性的条件” ,才能具有全球范围的普适性。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大概是当前讨论“普遍伦理”问题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新的生活空间,但也随之带来网络伦理危机,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伦理教育成为迫切的客观需要。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包含伦理意识、伦理情感、伦理行为、伦理人格、伦理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需要通过设置网络伦理教育课程、整治校园网络环境、加快网络立法、提高商业网站公益性、增加技术支持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是以德治国的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伦理兼具制度与伦理的特性,这使得制度伦理能够顺应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成为走出伦理困境的路径依赖。制度伦理取代个体伦理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以德治国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家庭血缘关系作为一种最基础最普遍的社会关系 ,是人类伦理道德产生的始基。家庭关系的原初性、普遍性和恒久性 ,决定了家庭伦理在社会伦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而家庭关系及其伦理的人情味 ,则决定了家庭伦理对社会伦理的巨大感染作用。家庭的这种特殊伦理道德功能具体表现在 :家庭伦理是家庭成员获得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 ;家庭伦理在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家庭伦理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奠基功能 ;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在家庭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具有社会伦理所具有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和成功观都有力地支持着企业伦理,但德性伦理还需要规范伦理作为副本,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简析黑格尔的伦理有机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没有一本伦理学专著,他常常把伦理和伦理学都称为伦理,有时又把道德学说也叫做伦理学,这就增加了研究其伦理思想的难度。实际上,黑格尔关于伦理的思想是前后一贯的。在他那里,伦理学是客观伦理、主观伦理和绝对伦理构成的“一个伦理有机体”。黑格尔的伦理学决定了他在西方伦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全球伦理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全球性问题的显现。全球伦理是避免相对主义的伦理,是相对于区域性伦理而言的、普世同质意义上的、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应该共同遵守的伦理,是"全球意识伦理",指向全球性共同问题的、最低限度的底线伦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伦理。  相似文献   

17.
后立法时代的伦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现代伦理受立法思维支配而落入伦理立法不同,鲍曼认为伦理领域是道德个体的自决领域,后现代伦理或后立法时代的伦理是回归个体道德自决的伦理,它接受他者作为道德守护者的地位,悦纳他者,承认道德难题的乌托邦性质,不用立法的方式,而用道德的方式解决道德问题,故此,与现代伦理追求立法基础上的伦理和谐不同,后现代伦理或后立法时代的伦理将追求基于道德基础上的伦理和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小说中存有一种政治伦理与生命伦理相交错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显示了反抗传统政治伦理等级秩序的象征性意义。改革英雄超越复杂的政治伦理并同时超越生命伦理。"弑父"和生命伦理毁损是改革英雄生命中常见的样态。改革小说中这种叙事模式实际上是新一轮政治觉醒与人的觉醒的显著表征。  相似文献   

19.
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伦理主要包括教师制度伦理和教师德性伦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强制性与自觉性、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关系。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伦理水平,不能单靠教师制度伦理的强制性约束,而应正确把握教师制度伦理与教师德性伦理的关系,搞清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建立教师德性伦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寓所,日常生活伦理是为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秩序而确立的规范,具有"底线伦理"的性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的构建是中国社会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建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儒学的人伦精神作为基础的一元,与其他文化共同整合出既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更具有民族性的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