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及不同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句式、段落、篇章之间,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本质特征问题 ,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自从F·de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象似性角度对任意性提出了种种质疑和挑战 ,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在简要评介Saussure有关语言任意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外界的批评以及象似性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 ,并就任意性原则能否继续发展、以及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关系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从而否定了“任意性支配说” ,阐明了“象似性辨证说”。  相似文献   

3.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既包括任意性,又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的根本性质是任意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象似性是语言在不同层面体现出的性质。理据性和象似性正好与相对任意性的两种表现形式——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相对应,可以说是任意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任意性的反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许多论文和论著过多地强调了语言的象似性特征而贬低索绪尔的任意性学说。实际上索绪尔的任意性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可以很好地统一起来。任意性是符号的一般特征,具有符号学的一般性理论意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一般符号任意性的一种佐证。基础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而语言的理据则体现在规则之中。符号任意性的实质在于,所指因认知方式不同而有差异,能指符号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象似性是对任意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任意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见仁见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人不在同一个前提或语言结构的同一层面来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导致了一些偏激观点的产生。文章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可论证性(象似性)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象似性的角度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补充和挑战".任意说存在漏洞,但象似说对任意说的质疑也存在不妥之处,针对狭义任意性的象似性分析对广义的任意性并不构成威胁.任意性是对语言的定性结论,象似性是量的分析,两者实为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在创造科技新词时,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使新词更有理据。因此,在翻译时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观为基础,从象似性的角度考虑英汉语的符号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主要指语法形式和其所指概念结构之间的一种映照性或可论证性,因此它是语言任意性的重要补充.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哲学基础不同,体现层面有异,但二者具有对立补充的辩证关系.以美国手语为例的对比研究表明,象似性的心理现实性,象似性和任意性的互补关系,象似性的腐蚀性以及任意性的提升等问题都应该并且能够得到合理而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而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性质更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进行全面分析,并且与现今认知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符号象似性进行比较,认为语言符号任意性或象似性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是片面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根据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提出语言产生的模式,并针对"可论证"说和"象似"说对任意性原则提出的挑战进行商榷和反驳。我们的结论是: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可论证性或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替代任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