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本质特征问题 ,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自从F·de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象似性角度对任意性提出了种种质疑和挑战 ,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在简要评介Saussure有关语言任意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外界的批评以及象似性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 ,并就任意性原则能否继续发展、以及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关系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从而否定了“任意性支配说” ,阐明了“象似性辨证说”。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象似性是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语言象似性研究文献,发现象似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研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2.语言各层面象似性的研究.近十年的新亮点为:1.从新角度来研究语言象似性.2.象似性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既包括任意性,又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的根本性质是任意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象似性是语言在不同层面体现出的性质。理据性和象似性正好与相对任意性的两种表现形式——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相对应,可以说是任意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任意性的反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在创造科技新词时,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使新词更有理据。因此,在翻译时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观为基础,从象似性的角度考虑英汉语的符号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主要指语法形式和其所指概念结构之间的一种映照性或可论证性,因此它是语言任意性的重要补充.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哲学基础不同,体现层面有异,但二者具有对立补充的辩证关系.以美国手语为例的对比研究表明,象似性的心理现实性,象似性和任意性的互补关系,象似性的腐蚀性以及任意性的提升等问题都应该并且能够得到合理而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见仁见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人不在同一个前提或语言结构的同一层面来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导致了一些偏激观点的产生。文章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可论证性(象似性)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许多论文和论著过多地强调了语言的象似性特征而贬低索绪尔的任意性学说。实际上索绪尔的任意性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可以很好地统一起来。任意性是符号的一般特征,具有符号学的一般性理论意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一般符号任意性的一种佐证。基础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而语言的理据则体现在规则之中。符号任意性的实质在于,所指因认知方式不同而有差异,能指符号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象似性是对任意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任意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象似性的角度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补充和挑战".任意说存在漏洞,但象似说对任意说的质疑也存在不妥之处,针对狭义任意性的象似性分析对广义的任意性并不构成威胁.任意性是对语言的定性结论,象似性是量的分析,两者实为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概念和表示该概念的语音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和先验的联系。 然而,整合的符号观认为任意性体现在符号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等两 两相对的构件之间。和任意性对立统一的是非任意性,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理据性是语言 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分为语音、语义、语形等内 部理据和拟声、象似、省力等外部理据。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可论 证性,是对任意性的重要补充。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 上共同成为语言的两大自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对任意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事实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皮尔斯的象似性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对符号的定义不同,侧重不同的语言层次,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象似性(iconicity)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符号模式"的一种反思.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完全任意的,其也有象似性的一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处于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 "象似性"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质疑,有学者主张用"象似性"取代"任意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对"任意性"原则的反动。"象似性"对理解人类认知本质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人类认知工具的发展。认知科学的发展催化了象似性与隐喻研究的融合,尤其是在分析书面语篇中两者可以体现出极其强大的解释力和创造力。混合模型将隐喻与象似性结合起来,提供了分析语篇的一种新范式。尽管这种认知语篇分析法揭示了书面语篇的高度象似性,可是它依然不能推翻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特征的论断。"象似性"不能取代"任意性",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学者存在对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有相对任意性和绝对任意性之分,两极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二者并非二分对立。"象似性"早已包含在索绪尔的"相对任意性"之中,它不可能作为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根据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提出语言产生的模式,并针对"可论证"说和"象似"说对任意性原则提出的挑战进行商榷和反驳。我们的结论是: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可论证性或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替代任意性。  相似文献   

15.
非任意性是任意性的反题,主要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诸多层面。就语用而言,非任意性能对语言运用情况进行全新解释,具体表现为语用理据和语用象似。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实例分析了一些典型的言语行为事件,结果表明非任意性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任意的语用现象,并能取得以简驭繁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的本质争议颇大,其中,任意说与象似说之争较为激烈,前者认为语言的根本特征是任意的,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具有象似性。经过仔细考证,这两种观点的理论前提、论证视角、例证重心及所依赖的符号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认为语言是封闭的,静态的,例证重心为单词,其符号模式为二元的;而后者则把语言看成是开放的,动态的,例证重心为结构,其符号模式为三元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是一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它既存在任意性,又具有象似性。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制约着任意性,与此同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理据性提供选择的机会;从语音象征角度,利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语言符号是从任意到象似的连续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却又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8.
象似性(iconicity)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热门话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焦点.不少语言学家已从语音、语法、词序等层面揭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有力补充.本文主要从距离、顺序、以及数量等方面对句法的象似性展开阐释,试图探讨句法象似性对英语句法教学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