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常熟翁氏家族耕读传家,读书振家,以诗书忠厚之泽传家为训,身教言传,培育价值理性,由此人才辈出。翁氏子孙走上仕途后,"总期不负圣主,不玷家声",公忠体国,勤政廉洁,翁同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翁氏家族文化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家学家风绵延不息,对当今文化建设、官风官德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族依靠传统家风,对家族成员进行文化熏陶,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近代以来,随着宗族观念的淡化,尤其是现代社会"小家庭时代"的到来,传统家风受到冲击,家风的传承和弘扬显得极为迫切。成都东山客家,自清初从闽粤赣边迁徙来川,数百年来,通过有形与无形两条路径坚守和传承客家优良家风,为当前家风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宋代金紫胡氏家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胡仔的学识品性继承和发展了胡氏的家学家风,既呈现出甘贫守静、敬祖崇德和博学好文的特征,又表现出与家族成员同中有异的学术兴趣,反映了家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演变轨迹.他对北宋诗歌发展史的思考与探索超越了家风家学,对后代诗话和诗歌评点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江南著名的世家大族,以科第仕宦、研习诗文、治学习艺等著称于世,在其长期发展延续过程中积淀而成深厚的家族文化。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五世方法因靖难发作毅然殉难,此忠孝节义之举为后嗣敬仰,积淀成为方氏世代传承的精神意志的象征;方氏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表现在重视教育、诗礼传家、勤学著述、编纂家族遗书等方面;方氏家训、家学、家风的传承也为家族的稳固与兴盛奠定了基础。作为个案研究,探析方氏家族的文化特征,为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常熟翁氏历经六世、160年的家族藏书在2000年4月28日入藏上海图书馆,结束了海外漂泊,划上了中国传统私人藏书楼的句号。这是中国藏书史、文化史上的大事,更是吴地藏书史、吴文化的壮举。本文通过阅读《常熟翁氏藏书图录》,对常熟翁氏藏书的源流加以梳理和辨析。翁氏不少藏书原本就是吴地藏书名家如汲古阁毛晋、稽瑞楼陈揆、百宋一廛楼黄丕烈的珍藏精品。正是它们在吴地文献名家或世家之间的辗转传藏,确保了吴文化的典雅品位以及吴文化在明清中国文化的重心地位。翁氏藏书对于吴地和中国文化典籍的保藏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6.
清初宣城地区学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成就。文章以清初宣城著名学者吴肃公为例,绍述他在继承理学家风的同时,直接追溯到孔孟,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佛禅进行批判,其在学术上寓意深远,思想上颇具特色,藉此说明江南文化家族如何在传承学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在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传承与家教实践,历来受到后人关注。他继承发扬了祖辈以耕读为本的家风,对儿女倾心爱护、灵活施教,对弟妹反复训诲、大力提携,对妻妾恪守礼道、严格要求,形成了尚耕读、务勤俭、重孝友、戒骄奢的家风特色。由于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殷勤培育,100多年来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早已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历史现象。探寻曾氏家风家教的思想与实践源流,对今天我们深入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名人家风模因及其参鉴价值——以钱学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重构家风、重塑家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名人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家风文化的重构与重塑起着引导与带动作用。钱学森为钱王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其父母的嘉言懿行和良好家教、钱氏家族重学明礼的优良传统以及历代钱氏才子俊杰的激励与带动等都构成了他引人称颂的家风文化与家风模因。在大家族的传统社会演变为小家庭的现代社会,对钱学森家风模因的研究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央视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人们对家风的认识,意在弘扬中华美德。那时我就想: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呢?家风虽然没有成文条款,但却能代代传承,世世相袭。它包含着家族文化、生活习惯、处事原则等等,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一个家庭的品格,一个家庭的标志,一个家庭的历史传承,一个家庭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对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考察,明晰该家族总体发展脉络;论述了南阳范氏家族是两晋南朝时期名门士族之一,其势力一度达到顶峰,在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人才辈出,影响深远。指出其发展历程虽然起起伏伏、潮起潮落,但俊杰辈出,并留名史册;从“亲近皇室,审时度势”“尊崇儒学并与时俱进”及“尚文多才,成就博杂”三方面分析了南阳范氏家族的家风家学,提出南阳范氏家族在政治、文化上的的杰出表现,与他们的家风家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纳 《东方论坛》2017,(5):52-55
以徐搞、徐陵为杰出代表的东海徐氏家族以文学、政事彰显于世,家族名人辈出,多有文献传世,乃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文化望族之一.南朝时期东海徐氏家族家学绵延,以经史、文学传家,文献相承.同时,东海徐氏家族忠孝传家,子孙不坠家风.厚重的家学、良好的家风是东海徐氏家族振兴、维系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2.
红色家风是马克思主义家庭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有利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传承红色家风,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要在全社会推进红色家风建设制度化;要创新红色家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家训和家书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来对家文化极其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家风,对内影响着个人的品格,对外影响着社会的组成.而家风,传承于家训里、体现在家书中,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训、家书,都是一个成功门第的家风展现. 家训里著名的《朱子家训》,从清朝初年问世以来,被很多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当做是“治家之经”,可以说,它不再仅仅是作者朱柏庐自己一家的家训,而是被推而广之地奉为中国共同的家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陆氏声名赫赫,得益于深厚的家族文化。论文通过对陆氏的家学与家风、江东文化对陆氏家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陆氏家族文化的转型与发展等的分析来考察陆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借以管窥汉魏六朝的家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汉代时期,个体小农家庭逐渐普遍化,为农民家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当时,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统治者特别注重发挥以"忠孝一体"为内涵的"家国同构"核心价值观对农民家庭这一社会主体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奠定了家风家教的基调和底色。在此背景下,汉代农民家庭家风家教以"孝亲忠君"的道德教育为主,以"为人处世""耕读传家"为辅,共同构成了家风文化的主旋律,并以其自身别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和方式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汉代农民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等,对加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接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河洛地区康百万家族繁衍昌盛了12代,计400多年,成就了河南传统商业家族的传奇。康家的优良家风是其家族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河洛康家家风的内容与康氏族人扮演的四种人生角色相关,主要表现为:为臣以忠,为商以信,为富以仁,为人以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豫商家族典型代表——河洛康家家风的研究,将给现代商业经济发展更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以学术界为首的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来探析家风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家风建设等问题,在家风的研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对"家风是什么"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讲,家风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形式,而对于家风文化本质的思考可以通过文化哲学介入的方式来实现。将家风文化与哲学合流,从文化形态、结构、功能等角度来解读家风,探讨家风的概念、特点、构成以及育德机理等,似乎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从明朝末年到清朝前期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新安县吕氏家族经历了从兴起到中衰再到重新崛起,家族命运的起起伏伏与其家族良好的家风有着密切的关联。吕氏家族崇尚儒学、尊崇孝道、注重教育、重视诗文的家风,使其跨越明清两代仍然具有勃勃的生机。吕氏家族家风为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7,(2):31-34
裴氏家族是中古时期重要的士族,长时间活跃于政治舞台上。家族的长期兴盛,原因很多,但为官清廉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从而能使家族成员避免政治动荡时期的各种不利因素。裴氏家族清廉家风主要体现在:屡修家谱,强化家族观念;克制欲望,甘受清贫;注重小节,防微杜渐;不畏权势,秉公执法。裴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几百年保持清廉家风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转型不无关系,自东汉以来的社会出现的尚"清"风气,皇权的加强使贪污腐败逐渐不为朝廷所容忍,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世袭制度而形成的社会转型等变动因素促使裴氏家族为保持政治上的恒久性,维系家族的发展而不得不做出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郡阳夏谢氏是六朝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族,他们不仅是南北朝时期诗坛上实力雄厚的创作群体,在赋的创作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并在思想倾向、情感基调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的共性。六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各有其家风与家学,并由此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家族文化。谢氏文人赋创作上的共同特点是与当时社会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共同的家族遗传和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