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的沉淀资金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然而沉淀资金的法律性质模糊,孳息权属混乱,加之我国相关立法欠缺,监督管理体系滞后,直接阻碍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现行法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间属于混藏保管合同关系,虚拟账户沉淀资金应认定为债权,依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间的协议,孳息权属于前者.为了有力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建立科学监管制度,实现沉淀资金法理和实践上的统一,提升用户资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业服务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第三方网络支付就是金融服务的新型模式之一。但是与电子支付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却处于滞后的状态,这不仅会导致纠纷出现时归责不清,也会阻碍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试图从未经授权划拨、经授权划拨和是否可以以不可抗力来免责三个方面对电子交易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应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参考国外较为成型的现有法律法规,明确了电子交易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的责任归属问题,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电子支付业的法律监管提供一些意见,确保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三方支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支付拥有在现金收付方面的便利、可拓展功能以及信用中介的信誉保证等优势,但是,第三方支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风险问题,业务革新问题,恶性竞争问题等,因此,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应在固本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尤其要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第三方物流发展和客户满意度的理论,结合现有第三方物流选择研究成果,以顾客满意度为切人点,设计了工商企业的第三方物流(TPL)服务商选择流程框架.并对该流程框架进行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理论界对该平台的研究尚未成熟.在综合分析当前学术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内涵、特征、分类及其监管,并指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更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支付产业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北京市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虽多,但是市场份额非常低,没有行业中的领军企业,这与北京市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人才等优势地位非常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7.
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现代化市场经济在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金融体制的变革。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非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13年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构成了基本的监管体系。但不足以全面预防"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行业潜在的风险。文章旨在以民法的视角探析第三方支付可能产生的侵权行为,试图通过公益诉讼制度应对风险,从而完善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积极调动了"长尾"消费者的投资热情,导致消费者金融服务需求膨胀和风险预警矛盾日益严重。运用德尔菲法对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感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并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进一步分解出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性分布及其逻辑关联。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是表层因素,接受深层次因素传导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安全技术操作等诸因素是中间层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和互联网环境是深层次因素。为了降低感知风险,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网络环境、健全第三方支付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9.
网络消费的发展促使网上支付的产生,由此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网上支付的一个模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却令人怀疑,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个从事代理收付款等业务的网络消费支付中介机构,其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均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可以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两方面探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并从准入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飞速发展,消费者的交易越来越依赖第三方支付平台。但由于我国法律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定存在漏洞,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发展中存在些问题,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范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上购物中信用体系缺失的不足,降低了客户在网上交易的风险。虽然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有关沉淀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利用信用卡套现、洗钱以及内部人员卷走客户资金等问题却层出不穷。长尾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可在市场中发挥“集合器”“过滤器”的作用,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趋显著,但不同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面与影响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使用16家上市银行样本数据并按类别分为4组,采用了GMM估计法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和检验了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这三种互联网金融形态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以及业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P2P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有负向影响;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有正向影响;众筹对5大行和城商行的盈利以及非利息收入无影响,但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有正向影响.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变革,吸收互联网金融形态中的优势部分,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直销银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服务价值与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功能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对监管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从功能角度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深入分析,沉淀资金、虚拟货币、平台商务和网络技术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本风险模块。建议设立以征信体系为轴心的"伞形"功能型柔性监管机制,切实作好在途沉淀资金的风险隔离,严格监管第三方支付工具的货币创造。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第三方支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各种增值服务还不完善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应用现状,笔者论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阐明了网上银行支付模式在B2C市场和B2B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我国大额电子商务市场中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支付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过程,明晰关键影响构念,借鉴技术结构采纳模型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第三方支付的技术采纳模型(TAM),并对模型展开了阐述。同时提出了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的实际使用是受其使用意愿的影响,而使用意愿则是由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的有用认知、易用认知、第三方支付的经济性等构念以及消费者的使用经验共同影响的,并对“有用认知”的影响构念、变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引领的线上支付手段正飞速改变着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和习惯。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正逐步将发展重心转向庞大的线下市场。第三方支付通过模式创新增强用户黏性,抢占收单市场份额,造成银行业用户大量流失。同时,银联作为收单业务的重要环节,其收益也受到影响。银行业想要在收单业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加快智能服务转型、支付模式创新,更要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较为安全有力的支付媒介。移动支付为今后电子支付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世界各国对此展开的研究方兴未艾。移动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相连,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更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现以我国移动支付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最后揭示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面临的信息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肇因,并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给出风险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触角不断拓展,不断对传统银行市场进行蚕食。第三方支付兴起于发达国家,国外商业银行已采取了相关举措来顺应市场发展。从国外第三方支付业发展概况,国外商业银行的应对战略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模式、网络信贷模式、电子货币模式、众筹融资模式等4个互联网金融模式,探究其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价与展望,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技术便利、主观规范、安全认知和信任等影响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外部变量,同时加入协同性这个外部变量,建立了大学生使用第三方在线支付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便利、主观规范、安全认知、信任和协同性是主要影响大学生使用第三方在线支付模式的影响因素.对第三方在线支付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