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同时更是人生的反思,人们虽然过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却因为有了不同的反思和觉解而使人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根据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智慧的把握,特别是对自己所做事意义赋予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人生大致分为四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尽快提高他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姚奠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现在人们只知道他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是山西省文化界的泰斗,还曾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古道热肠与人生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论性质。  相似文献   

4.
黄兴的人生境界已经进入道德境界,由此规范和影响着他的一生革命实践。探索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2,(12):31-31
什么是宽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境界     
<正>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相似文献   

7.
正从字面意思理解成熟,就是花儿开了果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长大了,很多人认为成熟就是一种成长,小孩长成了大人就有成熟感了,桃子甜了就是成熟了。不管年龄多大,是年轻还是很老,只要在经历一件重大事情后,都会使自己的心态产生改变,这便成为一种成熟。当你在社会里迷失自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苏轼博大人格和深厚思想的重要渊源.苏轼对生命自身本质的追寻深受庄子影响,他对生死祸福有超凡脱俗的透彻领悟.他推崇的理想人格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摆脱名缰利锁,追求心灵自由.庄子思想指引苏轼在被贬生涯的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中,超越苦难,寻找自我生命的新的价值,他的人生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摆脱了外在的功名利禄,祸福得失,追求心灵的丰富体验和精神的自由.同时他以新的审美眼光发现大自然,打破物我的界限,开启了山水诗词的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境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范畴。文学强调“境界”,我国现代大学者冯有兰先生更倡导“人生境界”之说。冯先生通过对“人生四境界”的划分,给予传统的圣贤思想以新而具体化阐释,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作了逐次超越或渐次提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提供思想启迪。为我们理解传统中国的人格理想开拓了一个新维度; 而现代以来人生意义的诸般讨论及困惑,也使得我们关注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似乎是一种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先生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极高明"是就人的境界说的;"道中庸"是就人的行为说的.就境界说,由于人对人生觉解的程度不同,可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妙的精神境界;就行为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一种平凡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小就立志“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与体验,人生行为与结果是统一的。本文从多侧面论证了毛泽东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把道家哲学界定为境界形而上学,但他认为"道"不具有客观性、实体性和能动性.蒙培元认为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境界形态的哲学,提出"道"是实存或实在,但不承认"道"的独立性和本源性.实际上,在老子那里"道"是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的,也有独立性和本源性.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哲学的境界形而上学意义.中西哲学差异主要在于,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学"主要是在学问、学说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学"则凸显的是"觉悟"的意义;而且中国哲学所说的本体并未远离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段奇清 《社区》2013,(14):9-9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境界》中,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即圣人贤人境界。这是社会与人生金字塔的塔顶,这样的境界人人为之景仰为之奋斗。追求了。奋斗了。即便达不到.其大概也不失为一位高雅之士。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心”、“性”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立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了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境界理论;天地境界是其人生境界说中的最高境界,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境界。指出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审美意境的探寻,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更好地尽心尽性。  相似文献   

15.
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 《社区》2012,(8):14-15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吉林从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理论家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其个人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儿童深沉的爱是其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童心使她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体察儿童的心灵世界 ;充满诗意的心灵使其发现教育、自然和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体验美的世界 ;她勇于实践 ,善于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此其智慧之心 ;她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终臻成功佳境 ,此其恒心。爱心、诗心、童心、慧心和恒心构成其自成高格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为对象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它与个人的人生境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不同的层次并构成一个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生境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人生境界 ,对于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依据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建构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而作为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体系构成的“贞元六书”则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哲学。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最终仍要指向人生的问题,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到贞元六书之一的《新原人》,冯先生通过对已有的文化哲学的分析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构化出关于人生境界的体系界分,也最终将对文化哲学的探讨落实到对人主体本身的追问和思考上,这也表现出冯友兰先生对于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和人主体价值的终极关切。  相似文献   

19.
人生境界的成就,是孔子思想和实践的终极目标。孔子一生的历程,就是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历程。这是一个不断成熟而又历经艰难曲折的过程。从一定的程度上说,孔子的思想比他的行为更伟大。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导方针,而且还因为他要行道他要当老师,就必须提出至善至美的要求来,虽然有时他本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思想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也可看成他人生的一种实践。也正是这种思想在千百年来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精神生命在生机勃勃地有机地延伸着,终于成就了他理想中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以往论者大都没有注意庄子的理想人生境界有层次之分,只是笼统地将庄子人生思想标注上某某主义了事。通过考察,可以知道,庄子的人生理想包含三重境界:游于方外、游于有间、游于心或艺。这三重人生理想境界基本上与绝对自由、相对自由和精神自由相对应,都因为合乎无为的精神而臻于道的境地,也即通过无为而回归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