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冀锋 《民族论坛》2012,(14):13-15
新一轮援疆工作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对新疆的民族关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两者密切联系:新疆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基础;援疆工作是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助推力量;完善援疆工作是推进新疆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主要途径。一是要正确认知援疆工作,明确援疆工作理念;二是加快法制进程,从体制和制度上确保援疆工作与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良性互动;三是要积极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推进援疆工作、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一个民族问题相对复杂的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的内涵及其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新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的区情诉求与内容,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把和谐民族关系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一次深化、一次飞跃,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文章进而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简述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民族关系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路和措施。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到达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信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高校民族团结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广大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校园环境。构建民族高校中信任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尊重差异是基本前提;加强沟通,化解矛盾是关键;加强文化引领、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民族关系和谐性监测预警及主动调控机制研究》一书是民族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的优秀成果,系统建构了民族关系监测预警及调控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创性。该书将管理学理论引入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构建了民族关系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相关方法用于民族关系监测预警过程,建立了民族关系和谐性预警调控实践模型,以提高预警调控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该专著的内容进行了评介,专著的若干观点既是对民族问题研究或民族事务治理理论的丰富扩展,又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民族工作或民族事务决策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北京开放性和国际性的进一步增强,北京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方面也必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文化多元性增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管理与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以及“三非”外国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有必要对当前新疆民族关系现状加以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本文通过对新疆6县市入户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已取得重大成就:当前各民族族际交往意愿较强,本地居民与流入人口相互包容,民族身份平等程度较高,各族众的中华民族意识认同与对本民族意识认同协调,各族居民对过去民族关系的态度较为满意.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缺乏共同语言媒介、宗教信仰差异显著、族际通婚意愿低等问题,当前民族关系不容乐观.正确审视民族关系问题,需要结合民族之间接触率、文化融合程度和结构整合状况加以分析.本文基于以上结论分析提出有关促进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兵团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组建兵团推进了新疆民族关系发展。新形势下,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边疆治理策略对新疆民族关系进程变迁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为今后贯彻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为出发点,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发展与“两种资源”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学术界在观察、思考我国民族问题方面及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个别观点,结合国内外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做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田钊平 《民族学刊》2013,4(2):17-25,96-98
经济和谐是民族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不和谐是制约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是促进中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目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要素配置、经济利益平衡和经济活动联系等几个方面。应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制度基础,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为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利用作者实地的抽样调查和统计,辅以访谈资料,对新疆库车县的维汉民族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作者从认同问题、整合程度和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据此对当地民族关系问题作了五点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手段。不同文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构路径,殊途同归,达到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湖南)基地设立重点课题:《石榴模式:多民族嵌入式社区结构研究》,特委托本刊设"民族关系研究专栏",诚向全国各地学者、民族工作者及志同道合者约稿,共同研究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和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3.
信任是社会交往中影响交往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反应/不反应联想测试(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范式,研究了维族和汉族这两个在新疆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民族对彼此的信任情况。具体而言,维族和汉族被试依照指导语对民族面孔(维族面孔vs.汉族面孔)和描述信任态度的词语(信任vs.不信任)作按键反应,借此测量出不同民族在本族和异族两个条件下面孔和词语之间的内隐关联强度。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两个民族都表现出对本族的信任和对异族的不信任。相较于维族,汉族更加信任本族。并且,汉族不信任维族的程度高于维族不信任汉族的程度。与其他组间关系(例如黑人和白人,或基督徒和穆斯林)研究对比发现,汉族不信任异族的程度处在较低到中等程度上。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异族不信任程度在新疆不同地区呈现出了区域的特异性。本调查的结果能够为有效地制订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互信团结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手段。不同文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构路径,殊途同归,达到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湖南)基地设立重点课题《石榴模式:多民族嵌入式社区结构研究》,特委托本刊设"民族关系研究专栏",诚向全国各地学者、民族工作者及志同道合者约稿,共同研究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和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5.
<正>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手段。不同文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构路径,殊途同归,达到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湖南)基地设立重点课题《石榴模式:多民族嵌入式社区结构研究》,特委托本刊设"民族关系研究专栏",诚向全国各地学者、民族工作者及志同道合者约稿,共同研究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和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兵团民俗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133团、143团民俗生活的田野调查,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方面观察与参与观察,运用民族关系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探讨,由此折射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动交融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7.
张立辉  徐学初 《民族学刊》2013,4(4):80-89,128-131
本文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视阈,论述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要旨在于说明:古往今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所在;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不仅是对中华各民族关系之历史与现状的精辟的理论概括和真实写照,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做好民族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国各民族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本期发表林升栋的《中国人和谐心理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回应了党和国家提出的加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的号召,阐述了和谐的心理学含义以及和谐研究的心理学意义,认为中国人的和谐实际就是中庸思维。唐贤秋的《信任:构建和谐民  相似文献   

19.
廖梦雅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6-71
兵团民俗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133团、143团民俗生活的田野调查,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方面观察与参与观察,运用民族关系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探讨,由此折射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动交融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20.
赵杰 《回族研究》2006,(3):17-20
本文从“回族与生俱来的结合力”、“回族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的适应力”、“回族与外族热情沟通的亲和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回族人的性格优势,从中论证了宁夏能够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并使小省区办成了大文化,是与主体少数民族的上述优势密切相关的。回族的“三力”不仅对构建和谐宁夏起着基石作用,对构建整个中国和谐的民族关系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