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可能性理论的经营者业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营者进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对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本文在分析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并利用可能性理论来处理指标量化问题,建立了能充分考虑各影响指标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模型,为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入相对业绩的经营者激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涉及多解释变量的经营者激励模型,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拓展研究,评析纳入相对业绩前后经营者的激励效果,从理论上论证了建立纳入相对业绩标准的经营者长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同时经验数据的分析表明,经营者相对业绩评价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但相对业绩-报酬紧密联系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3.
基于EVA股东权益回报率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业绩评价是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的基础.本文在分析了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后,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角度设计了一套新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一是构建了新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EVA股东权益回报率,使业绩评价更真实和科学;二是设计了相应的报酬计划,即EvA股东权益回报率红利计划和EVA股东权益回报率虚拟股票期权计划,对经营者进行兼顾短期与长期的有效激励.以避免经营者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出现,缓解由股东和经营者分离而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维度相对业绩比较的经营者报酬契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代理人采取最优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报酬和经营业绩挂钩。构建了基于二维度相对业绩比较的经营者报酬契约模型,以剔除经营者不可控的外部系统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资源质量给其带来的风险承担,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简要讨论,从数理上证明了该模型相对传统经营者报酬契约模型具有帕累托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业绩内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祖城  王旭 《管理学报》2010,7(3):338-343
在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广泛关注的现在,企业社会业绩内部评价正越来越成为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课题.由此,构建了一个服务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要求的企业社会业绩内部评价体系,该体系由理念层面评价(指企业关于社会责任的看法评价),行为层面评价(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及企业行为评价),结果层面评价(指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评价),战略性评价(指从企业战略角度对企业社会业绩的总体评价)等4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力和相对业绩比较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激励企业的经营者为股东的最大利益而努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解决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问题,本文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设计中同时考虑了经营者能力和相对业绩比较等因素,使得经营者激励机制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努力成本、相对业绩比较、风险厌恶程度等,影响经营者的激励合约。  相似文献   

7.
经理报酬棘轮效应与相对业绩评价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继辉  彭文平 《管理学报》2010,7(7):993-999
通过对上市公司总经理报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和股票回报率对报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报酬与业绩间不敏感.导致报酬与业绩间缺乏敏感性的原因之一是报酬棘轮效应的存在.检验了报酬棘轮效应的存在与方式,发现基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加总股票回报业绩的报酬棘轮效应存在,运用基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加总股票回报业绩作为参照业绩的相对业绩评价模型,可以避免棘轮效应的影响,提高报酬契约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8.
股标指数期机激励的定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领 《管理科学》2002,15(2):25-27
我国企业现行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本质是一种期股激励,使激励效果弱化.此外,考核业绩不尽合理,无法排除经理人无法控制的系统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给出一个基于相对业绩评价的、改进的指数期权定价模型,既可以排除经营者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通过惩罚函数来防止经营者操纵模型中的一些参数.  相似文献   

9.
论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东平 《管理科学》2004,17(2):82-85
通过对现有各种评价指标的分析,指出其优缺点;通过对会计指标和股价指标的选择及相应权重的确定,设计了新的业绩评价指标,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如何评判企业管理与经营业绩,如何有效激励和约束经营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所有者十分关注的课题。然而,激励性经营者报酬制度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一个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应验 《领导科学》2021,(6):48-50
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是公共和私营部门中常见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手段,但存在未能有效区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缺乏对组织战略目标和使命的重视、强调个人绩效而忽视整体绩效等局限。绩效治理是基于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结合治理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测量、多向评价、综合管理、系统治理的新范式,对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存在的局限有较好的回应与解决,其背后是理念与价值取向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绩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绩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方法,具体而言它包括BPM软件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绩效立方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素彬 《管理学报》2010,7(3):354-358
为了弥补基于单一底线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取向和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多元资本共生体,应追求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将评价内容、实现环节和评价对象3个维度相结合,构建了绩效立方体模型.最后,设计了企业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矩阵,并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绩效管理的取向对团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个人的绩效考核是一种必要的管理工具,但同时它可能对团队合作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并实证检验了员工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能够促进员工的合作,进而有利于形成正向的人际互动和提高团队绩效;相反,评估对比取向的绩效考核会增加员工的竞争,从而带来负向的人际互动关系和降低团队绩效.本研究在拓展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实施基于个人的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君  王雎  杨灿 《管理科学》2012,25(4):56-68
运用参照认知理论,探讨差序格局下员工绩效评价公平感知对工作绩效的特殊作用机理。以本土企业39个工作组274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感知差异和组织差序氛围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运用线性阶层模型检验二者跨层次交互作用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同时对组织为削弱偏私主义而强化绩效评价公平的努力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西方经典理论不同的是,绩效评价公平感知正向影响任务绩效仅在低差序氛围下才显著,因而淡化差序氛围的影响、降低主管在绩效评价中的主导权有助于提升公平感知对任务绩效的预测力;正规化与程序公平、分配公平的交互作用对任务绩效有负向影响,揭示出绩效评价的本土实践存在一个公平悖论,即不实行刚性化评价难以消除黑箱操作,而实行刚性化评价又容易落入买椟还珠陷阱;正规化与互动公平的交互作用对任务绩效有正向影响,说明注重情理交融、增强规则的张力有助于提高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Current models of the factors underly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ke use of a variety of variabl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A framework is presented in which variables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are linked together.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n = 437) of British manage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factors (using the big-five factors), work competencies and managerial performanc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es reveal a set of underlying competency factors, which show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rrelation with two facets of performance: current proficiency and promotability. In turn, these factors and the facets of performance show relationships with the big-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Current proficiency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competencies of organ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analysis – competencies more likely to be displayed by people who are conscientious and introverted. Promotability is linked more closely to competencies concerning action/motivation, flexibility/sensi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 competencies more likely to be displayed by people who are extroverted with lower conscientiousness and agreeableness.  相似文献   

18.
相对绩效评估与综合绩效评估的激励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评估及其激励效率是团队激励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相对绩效评估机制和综合绩效评估机制的激励效率,并将其应用于虚拟研发组织的绩效评价中。通过单期和多期团队激励模型的比较研究,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为:单期下相对绩效评估占优,而多期下综合绩效评估更具有激励效率;综合绩效评估具有自我执行、防范共谋及促进团队合作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研发组织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检验了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在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在结构上是可以区分开的,二者具有不同的构面(construct domain),从而支持了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同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任务绩效可以预测员工的提升可能性和离职意向,情境绩效的工作奉献维度可以预测员工的提升可能性。作者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Business Performance Analytics (BPA) entails the systematic use of data and analytical methods (mathematical, econometric and statistical)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Although potentially overcoming some traditional diagnostic issues related to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PMS), such as information overload, absence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lack of a holistic view of the organisation, research in the field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operationalising analytics for diagnostic and interactive PMS is still lacking. Adopting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and develops a five-step framework applied to a company oper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encouraging dialogue, BPA can contribute to identifying critical performance variables, potential sources of risk and related interdependencies. A number of critical issues in implementing data-based approaches are also highlighted, including data quality, organisational competences and cultural shif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