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将丁玲早期小说移置到女性话语语境内进行其外本文层次的阅读,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本文叙事的欲望及叙事风格。认为推动丁玲进行现代女性写作/叙事的本因是丁玲对女性自我的关泣及性别受压迫、欲求解放的现代意识焦虑,而丁玲执着女性性别的叙事与现代叙事系统即男性神话的差异,则赋予她早期小说本文鲜明的个人化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在借鉴了现代派小说理论及叙事话语之后,重新发现了叙事的重要性,不仅改变了以往小说忽略形式因素的模式,而且在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文本策略.本文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者、叙事方式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进行深入考察,认为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真正进入了文体自觉时期,小说的叙事"话语"与文体相互对照、补充,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作家特奥多尔.施笃姆的小说《白马骑士》以其具有反思性的叙事话语,聚焦于市民社会的性别意识以及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本文采用性别叙事的视角,分析了文本中叙事话语和性别建构的社会性及其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4.
性别特征是小说叙述者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的叙事理论研究对此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则试图从小说叙述者的呈现方式、话语动态形式及其作为反对话语这三个方面,具体剖析小说叙述者的性别特征及其对于叙事文本语法层和语义层的重要影响。文章作者参照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又力图超越这一层面,因此,文章立足于叙事文本的本体而进行的多层面的探讨,最终期待能够丰富与完善当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叙事理论的建构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蒋光慈革命小说的阅读显现着批评话语的暧昧,其原因是二十世纪语境内始终存在的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间的文化冲突。蒋光慈革命小说本文中现代革命符码与革命者的欲望———结构关系,隐喻着现代革命的叙事逻辑。现代革命通过叙述者的置换使其在政治与性本文内的叙事真实化,但本文内许多话语的裂痕暴露了现代革命叙事的意识形态焦虑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叙事学理论引入小说研究,使小说叙事话语的探讨成为热点。区分出一部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话语,可以说明作品的艺术效果及其感染力,反映作者创作的艺术成就。王小波《这是真的》的叙事话语,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零聚焦的叙事视角;恰当的人物话语表达形式;定与不定的话语人物身份叙述;黑色幽默的叙述笔调。  相似文献   

7.
风俗是合作化小说重要的叙事策略之一。大量的风俗描写渗透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中,与政治话语同谋共生,演绎当下意识形态,表现现实秩序的合理性。本文从风俗自身的特性和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入手,考察风俗叙事与政治话语的结合状态,及其在合作化文本建构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定“历史惯性”的强大作用,新时期初期的小说创作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摆脱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既定规范。从“知识论”的角度将这一时期隐含在小说叙事背后的话语模式概括为“X说是P,所以是P”这样的一种潜在逻辑公式,以此重新解读这个时期的“伤痕”、“反思”小说,能够更为清晰地把握新时期初期文学的内在生成机制及其模式化创作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晚清前期(1840-1902)的女性弹词小说虽已呈衰落之势,但晚清女作家们在继承弹词小说叙事传统的同时,也于实际创作中自主地带上了求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对弹词小说文体本身所做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晚清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入手,探析女性弹词小说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丁玲、张辛欣早期创作所采用的是一种私人化的叙事方式 ,这种迥异于主流话语的小说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这一创作状态并未继续下去 ,很快便被处于社会政治文化中心的主流话语所遮蔽。在她们从抒写“一己体验”而转向直面“众生相”的变化中 ,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她们的创作转变中 ,流露出了私人化叙事向主流话语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变迁入手,根据知识分子身份的转换,分析1950年代前后乡土小说在表现内容、叙述框架和言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论述现代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学中寄托的启蒙理想及相应的叙事方式在1950年代的文学转型中被改造成为表达国家意识形态的革命话语的复杂过程,并探讨这个特殊群体在这一过程中自我认知和身份定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晚清小说中政治话语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传统“事学话语”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事学话语”的蜕变,这种以娱乐为导向的“事学话语”构成了对政治话语的消解,使得“新小说”成为了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该时期的叙事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学的"国情"特色,具有标本或示范功能.<明清叙事思想研究>分四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即:从体制形态看明清叙事思想;王国维、梁启超的叙事思想;报刊语境、读者意识与近代叙事思想的变化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其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设置独具匠心,视野开阀,思路清晰,尊重历史,新见迭出,从整体上凸显了明清叙事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其文本中关涉性的叙事越发引人注目.大家小言的以性入文可谓"意在性外","情自然"与"性无邪"成为文化复归的切入口与着力点.此类小说文本坚守人欲的自然性与合情性,在谈性言情的逆向叙事中,反驳了意识形态与封建伦理纲常对日常人欲的碾压,澄明与证明了人性的自然与存在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塑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形象成为十七年作家们自觉的创作追求。在强大的意识形态规约下,复杂暧昧的民间英雄一步步地沦为不情愿的反英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注定要强势崛起,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关照下,这一"拥有本身话语类型的叙事陈述",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神话的另一再造之途。  相似文献   

16.
家族小说的叙事话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家族小说的叙事机制和主题建构相当程度上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参与家族文本叙述的话语模式主要有西式话语、政治话语和古典家族话语。现代家族故事就是一场话语之争,是西式话语、政治话语解构古典家族话语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纪之交,中国20世纪小说疯癫叙事文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皆隐秘漫溢出特殊的历史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疯癫叙事踯躅于对历史的建构、置疑与重构之间,某种意义上,疯癫叙事是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与参照。90年代以前,疯癫叙事致力于挑战同时期文学实践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与宏大;世纪之交,疯癫叙事在浓郁的历史虚无主义氛围中,展现出对虚无主义历史意识的审视与过往历史话语价值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着力于描写一些充满离奇爱情的故事,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心的爱情架构过程是她小说创作中的重要观照点。她的小说《断头》,在叙事进程方面,考察故事中人物关系的不稳定性及其在话语层面表现出来的叙事张力;在叙事判断方面,探讨故事如何实现从社会伦理维度向宗教信仰的转换;在叙述语言方面,研究故事的叙述模式和语言的转喻性,揭示其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塑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是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已有不少论著先后问世。虽然其中不乏新见,但也存在仍然重复1980年代历史语境中产生的研究思路。只有真正摆脱把个人与集体、政治与文学、政治与人情人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加强文本细读与话语分析,十七年文学研究才能够真正深入。《上海的早晨》继承中国传统的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历史传统,以传统叙事模式讲述现代社会生活,是作品在大众化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金沙洲》初版本到修订本的修改痕迹,透露出不同思想、不同话语、不同语境在作家个体身上不断摩擦互动对话的历史症候,从而可以看出十七年时期思想、文化、精神、意识形态的动态位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