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讨论了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对它们受力特征的认识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极值分析 ,找出了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参数 C,用 C值法设计 ,不仅能容易的完成某些特定条件下的设计 ,还实现了矩形与 T形截面设计格式的统一 ,从而使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思路和方法变得便捷  相似文献   

3.
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现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提出碳纤维布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设计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Visual-basic的可视化程序设计,适用于T形截面及可转换为T形截面的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可视化设计程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进行分析、推导、概括,所述公式概念清楚,简便实用,可在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役结构的现场检测是对结构可靠性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在役结构评估时将结构的状态参数引入到结构的物理状态研究中尚不多见。基于以上考虑,为对在役结构可靠性作出客观评价,基于现场检测数据的处理,利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的可靠度分析方法,结合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从正截面裂缝宽度角度对建筑工程中的受弯构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构件可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钢-混凝土双面结合梁截面从开始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开裂、材料非线性及滑移效应等影响因素。编制了用于计算M-ψ曲线的数值迭代程序,此程序也适用于钢-混凝土单面结合简支梁和连续梁截面。通过算例,对双面结合梁截面受弯全过程的M-ψ曲线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与传统的单面结合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非线怀分析计算的方法,对矩形、圆形截面的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做了理论分析与计算,建立了荷载偏心对构件承载力影响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裂缝出现的计算,在予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第一、二类抗裂性要求的结构。但是计算裂缝出现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在西欧及美国在计算予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出现中仍采用弹性理论的方法,在苏联的予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H10—57)中,在计算受弯、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裂缝出现时,只考虑了受拉区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而受压区混凝土仍认为是处在弹性工作阶段,采用了格沃兹捷夫教授及特米脱里也夫所  相似文献   

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加构件和结构的延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城市桥梁中,其中钢箱梁加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形式是现在应用很广泛的一种形式.北京南站进站立交作为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的一部分,其结构形式为曲线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目前曲线型钢-混凝土组合型梁的计算理论尚不完善,需要采用专门的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介绍了该桥的设计情况、技术特点,并且采用了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静力计算模块分析了进站立交的其中一个分联的受力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与设计软件结果相比较,通过分析表明该分联的设计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基于平截面假定,考虑二次受力,提出了不同卸载条件下外贴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地震作用计算、框架梁柱截面的构造要求、结构内力调整等内容有较大改变.文章介绍了工程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对结构内力调整的分类和方法,及其内力调整系数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莲沱大桥面部分的钢筋混凝土梁式构件,分别计算了正截面弯极限状态和 面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并采用窄界限范围估计法对件的整体失效概率进行了估算,给出了体系可靠指标值。  相似文献   

13.
对以新《规范》为依据编写的专科教材,就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钢筋砼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过程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管幕预筑结构受力性能,明确钢-混凝土工作机理,以栓钉布置、偏心距为参数,设计完成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偏压试验,研究了不同连接件设置偏压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分析了构件截面应变分布、承载能力、滑移。结果表明,在不发生屈曲的前提下,栓钉的布置对试件的受力性能几乎无影响,两侧不布置栓钉的试件,尽管两侧受拉钢板与混凝土界面上均出现了微小的界面滑移,但对承载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地震作用计算、框架梁柱截面的构造要求、结构内力调整等内容有较大改变.文章介绍了工程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对结构内力调整的分类和方法,及其内力调整系数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性,本文选取典型钢管混凝土构件-圆钢管混凝土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构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对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该典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机理、应力分布情况和破坏形态.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钢管混凝土的基本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根梁试件(一根免拆卸模板混凝土梁,一根普通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免拆卸模板混凝土受弯梁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包括荷载挠度变化规律、跨中混凝土应变、受力钢筋应变、正截面承载力、破坏形态等,对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现行规范计算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能够满足挠度限值的要求;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具有与常规混凝土梁相近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来说,配备一本适合学生学习提高的习题集是至关重要的.遗憾的是该课程现有的几本习题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选题不精、类型不足、编排不能体现课程教学重点或不便于学生自学运用的缺点.另一方面,现有习题集所列计算题仅为构件截面设计计算题.这无疑是将截面设计构造、截面设计向构件设计以及构件设计向结构设计的综合诸能力培养全部推到课程设计阶段.而课程设计时间很短,是难以承受如此重负的.因而需要从计算题命题方法上解决这种学习过程中的跳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下的板-桁模型理论为基础,并以箱形截面构件为例,讨论了预应力对复合受力下构件强度及破坏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通过8根以荷载偏心距e0/h,长细比l0/h为主要参数的SRC偏心受压柱试验研究,分析了SRC柱正截面破坏的形态、特征,找出了其粘结滑移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并建立了合理的粘结滑移计算模型,本文可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进一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了解其力学性能和型钢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