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A.S.拜厄特新维多利亚小说《天使与昆虫》第二部《婚约天使》中的人物莉莉娅斯·帕帕盖的形象分析,颠覆其表面灵媒的身份.她既是灵媒又是"反灵媒",在情节的推动及主题的彰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身份的蜕变也体现出拜厄特对女性生命的一贯关怀.  相似文献   

2.
细读<水浒传>原文和明清评点家的点评,<水浒传>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好有坏,明清书评家对她们的评价亦有褒有贬,这与当时所处社会现实是相吻合的,既不是特意反女性,也不存在情与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通过对尤金·奥尼尔晚期的两部经典剧作<漫漫长日入夜行>和<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勾画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下的不同反应,形象地再现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伴随着"人"的发现,妇女地位、妇女解放成为新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母题之一.随之,女性形象也成为新文学人物画廊重要的人物谱系.但在我们的文学史论著中,这一谱系却是不完整的,被经常提及的仅仅是它的两极.而占取社会大多数的"中间人物",却往往被文学家、文学史家所忽略.以<苔莉>、<红雾>等为代表的张资平部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填补了这一空白,完善了这一谱系.  相似文献   

5.
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通过女主人公穿越历史时间的心理活动,审视了母女之间的"代沟"现象,深刻反思了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历史命运;并且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女性打破传统生活的羁绊、寻求新的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阐释<玫瑰色茶杯>一文,并且以此为例证来探讨拜厄特短篇小说的思想价值和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女性意识在<纯真年代>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伊迪丝·华顿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女性梦想最大程度地张显出来.而华顿的启示是男权社会有一定的规则,女性如果超越这一规则,就有可能在精神领域实现一部分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8.
《占有》是一部新维多利亚小说,A.S.拜厄特在小说中创造性地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知识女性的真实生活,还原了被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扭曲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书信、日记和诗歌的解读,拜厄特在小说中展示了被男权社会边缘化的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和心理空间,解构和颠覆了传统叙事中的男性中心地位,提出了女性最终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女性解放运动促使女性开始思考父权社会中与女性生活相关的问题。拜厄特小说《占有》中三位女性人物的身份冲突,也即如何给自己身份定位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与男性的关系。这种冲突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妇女在争取自己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可以透视三种冲突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0.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以拉莫特和莫德的生活经历为叙事线索。本文旨在通过女性主义的理论,分析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性主人公在处理爱情和事业等态度的异同,透视拜厄特对女性自我的探寻,分析其实现的障碍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lt;阿Q正传&gt;和&lt;祝福&gt;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两者交相辉映,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三位女性人物是《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183;康普生(Caddy Compson)、《在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183;本德仑(Addie Bundren)和《圣殿》中的坦普尔&#183;德莱克(Temple Drake)。试图诠释福克纳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作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境遇的深切的同情,体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3.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乌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14.
"薰"与"驹子"--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 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是川端在女性形象塑造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自我超越",已达到了一种"非川端式"的境地."薰"与"驹子"是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当今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 A.S.拜厄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发表之初即一举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本文运用罗兰·巴特关于小说叙事策略的相关理论,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技巧的继承和创新等角度来剖析这一后现代主义经典巨著,从而揭示了拜厄特的婚姻爱情观、女性历史观和对文学、艺术、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人生困境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主题之一。本文借助Kellerman的空间理论,通过分析A.S.拜厄特名作《占有》中爱伦这一追寻思想自由的女性形象,揭露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乔利,作为澳大利亚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出版了十五部长篇小说,五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文集。作家融合了后现代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写作风格,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边缘人物,其中以《井》最为著名,这部小说一举拿下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对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国内有众多学者大多是从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理论进行分析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新弗洛伊德精神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的各色女性人物,力图为读者展现处于社会边缘的澳洲女性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柔美的语言里.<荷花淀>的语言涓秀柔美,清新质朴.<荷花淀>的语言简洁流畅,舒展自如.<荷花淀>的语言凝炼细腻,神情并茂.她以散文化的笔触描绘出荷花淀湖光景色的诗情画意以及小说中女性的似水柔情.<荷花淀>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使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唱出了女主人公心中柔美的歌.  相似文献   

19.
走出困境--谈《诺桑觉寺》的主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奥斯丁的小说<诺桑觉寺>,一般认为其中存在着双重主题--爱情主题以及对哥特小说的嘲讽,但这种双主题的观念,相对来说较为表面化,不利于我们真正解读奥斯丁作品的微妙之处,本文将从<诺桑觉寺>的人物、环境及叙述视角入手进行探讨,指出该小说的主题在于通过描述女主角走出各种两难处境的历程,揭示理性之于女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清冯镇峦先生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评点方法.评者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相对照评点.其方法是比较法、比喻法、借用法.说明冯评<聊斋志异>,有着内容丰富、知识渊博、语言简明,抓住事眼、一语道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