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这一受东方主义启发但又有别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替代理论。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可以探讨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如何影响学术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性,认识后殖民理论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可理解汉学主义理论为何是一个可以弥补后殖民理论之不足、促进文化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可行性替代理论。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的局限入手,提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汉学主义批评理论,对汉学主义的核心问题进行概念性的探讨,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意义,研究领域和范围,内在逻辑、工作原理、性质和定义,以及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的总体基础之上的智性无意识或学术无意识。但汉学主义的理论不应成为后殖民主义的政治批判理论,而应成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批评理论,把追求尽可能客观、公正、科学的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作为终结目标。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思想的二次解放,克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惰性,建立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汉学主义”讨论有众多学者参与,但以周宁和顾明栋最具代表性。国内学人往往注意到两者理论的相同层面,却鲜见对二人观点之区别做出深入的辨析。实际上,基于对“汉学”概念理解的不同,周宁版本的“汉学主义”基本是对西方汉学研究领域内“汉学主义”现象的展示与批评,兼及对于中国学界盲从西方理论的批判。而顾明栋版本所提出的作为理论范式的“汉学主义”则将一种原本局限于汉学研究领域内的文化现象“超拔”为一种中西文化交互关系的普遍范型。然则顾著的做法却使得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出现了一种内在危机。这一危机一方面证明作为异质文明对话模式的汉学主义范式的失效,而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一种对于新型对话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汉学是一门几乎与中国研究同名的学问,本文提出的汉学主义却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而是一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性范畴,该范畴总揽了西方长期以来试图将中国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动机、逻辑、原因、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特点。本文试图对中国研究的一些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其主旨不是要修正谬误和偏见,而是要探讨支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核心和工作逻辑。本文的具体目标有:构想和定义汉学主义,分析其理论框架和范式形成,描绘其在中国研究领域的一些表现,探讨其工作原理和逻辑,指出其带有东方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及族群中心主义的观点、见解、信念和实践,最终目标是为构想出新的、更好的中国知识生产的途径而铺路。  相似文献   

5.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和批评话语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欲将汉学主义构建成一个可行的研究范式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包括研究汉学主义的产生、兴起、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审视汉学主义在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分析历史上一些主要的思想家和学者们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著,批判对形成中国学术研究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的学术思想,可以获得一个宽泛的汉学主义演变的历史形成脉络,把握其作为中国知识生产的一种体系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并了解其性质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最终演化为内在逻辑的一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进行定位.因此,对汉学主义的历史回顾其实是探讨其基本原则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6.
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有着类似于赛义德使用的“东方主义”的“汉学主义”的特征,这种特征有时表现得非常隐蔽。将列文森和余英时这一中一西两位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行比较,发现“汉学主义”对他们学术研究的影响,及他们自身对所处“汉学主义”环境的“内在超越”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汉学主义是一个新概念,研究对象是中国知识生产中出现的总体性问题。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前者主要包括了西方研究中偏离中国文明实际状况而产生的纷繁复杂的现象,而后者则涉及了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和中国在生产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时所采用的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整体上看,它是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构成的总体基础之上的,其理论核心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他者殖民与自我殖民。汉学主义赖以产生的背景和心态,思维定势与方法论,以及一些西方重要思想家和学者如何在他们的著作中奠定其方法论的表现,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摆脱这种思维习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海外"汉学"的一支,一直受到国内重视,但其成败得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讨论。其实,在海外汉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批评视角、以"文化场域理论"研究文化生产的方法,以及以新历史主义观点进行文本阐释的范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失之处。国内学界应该在吸取其长处的基础上,破除对海外汉学尤其是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迷信,并探索研究的新方法,建立历史/政治阐释学方法,以树立自身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赛义德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义德在福柯话语意义上理解东方主义,把东方学知识称为“东方学话语”,从而质疑其知识合法性,这是其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的核心。赛义德解构东方主义的最大意义不是得出了什么结论,也不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文化研究范式,而是以一种异常尖锐的方式提出了多元文化如何对话与共生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赛义德在福柯话语意义上理解东方主义,把东方学知识称为“东方学话语”,从而质疑其知识合法性,这是其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沧的核心。赛义德解构东方主义的最大意义不是得出了什么结沧,也不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文化研究范式,而是以一种异常尖锐的方式提出了多元文化如何对话与共生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制度与腐败、反腐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度是约束人和组织行为的规则(系统).社会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保证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合作即社会秩序,需要设立规则(系统)即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腐败是破坏社会秩序和践踏他人权利的行为和结果,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和执行制度来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人格的完善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和重要内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针对理想人格的培养,提出“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思想。发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并加以运用和转化,对当代我国公民道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孙玲的传记文学文本《我在丝绸之路上舞蹈》为例,通过文本细读,结合传记研究与文本叙事研究,探讨了该文本中存在的三种视觉关系,即作者凝视中的他者,作者凝视中的自我与他者凝视中的作者,探讨了主体的意识与其在公域与私域中协调作用间的建构与被建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都出现过关于人类寻求长生之术,关于死亡与再生及关于命运祸福的故事,这些神话大多体现了早期人类对于生的向往和对于死的恐惧,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这些神话中引发了人类关于人与神祗关系和生死命运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强化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迎评促建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教务工作与院(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中,教学秘书起着推进日常教学工作和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等关键作用,其素质、能力和工作质量的高低,都会对高校教育质量和迎评促建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在迎评促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提出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依据 ,初步探讨了证券市场交易制度设计中的目标选择及其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 ,以市场流动性目标为基本着眼点 ,立足提高市场的长期绩效 ,分析了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 ,提出了协调各目标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俗语“迅雷不及掩耳”在历史上还有其他多种变化形式,其中“疾雷不及掩耳”最常见,后者主要用于史书中的战争描写,而前者的使用更为广泛。这一俗语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句式变化和字词替换两类演变方式,但主要是字词替换。通过对其各种变化形式的比较可知,记忆规律和认知心理决定了该俗语以六字为基本模式,而意义的常用性和单一性是“迅雷不及掩耳”成为最终形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兵部尚书李世杰,从例捐小吏到封疆大吏,一品重臣,他非科举正途入仕却政绩卓然,百姓拥戴,皇帝恩宠。本文就相关历史资料,对其事迹与黔西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考证澄清与水西彝族李氏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女作家梅娘,出生于被沙皇俄国割据的海参崴,成长在日本帝国主义炮制的“满洲国”,曾留学宗主国日本、侨居战时日本新闻中心大阪、活跃于北京沦陷期文坛,内战后期,又客居台北北投。新中国成立前夕,有孕在身的梅娘,面对丈夫在太平轮海难中丧生的意外,毅然携带着两个幼女,从台湾经上海奔赴北平,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经历了政治运动带来的七灾八难之后,至今依旧坚守写作。再加上其具有传奇色彩的父辈、儿孙辈,梅娘的人生历程、写作生涯和社会关联,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丰富多彩地融函了和折射出百年来的中国演化史,是探讨和佐证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乃至东亚的跨世纪变迁的难得的作家个案,值得加以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茶泡文化是广西玉林市一种独特而典雅的饮食习俗,从其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倍受推崇到濒临消失的起落过程。对茶泡文化进行抢救与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在抢救与保护的过程中应注重传承与开发并举:第一,创特色,出系列,营造茶泡文化的软硬环境与浓郁氛围;第二,论坛会展双管齐下,激活茶泡文化的宣传;第三,突显文化、打造品牌,以新思路拓展茶泡市场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