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私营企业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间存在着冲突与合作两种行为互动、交互作用的利益关系 ,双方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文章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 ,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看成是一种博弈关系 ,雇主与雇员是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 ,他们都是博弈决策主体和策略的制订者 ,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主体 ,双方都是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雇主和雇员需要相互合作 ,而合作中又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2.
置于经济场域之中的进城创业者,他们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济行动目标。基于柳叶湖客运汽车站棠华线路的经验材料分析发现,置身于城镇市场经济中的客运车经营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在策略中以变通与共谋的形式与客运车站、交管部门、乘客等进行情境博弈。在日常经济实践中,他们的经济行动以经济利益的大小为标准大致可以划分为逢客必争、超员载客、站外捡客三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内策略的实施,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从"保本"走向盈利"最大化"。反观不同阶段内的变通与合谋策略,在利益最大化目标使然下,面对不同的情境,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多有差异,经营策略因具体场景而变。情境化策略显示进城创业者不仅仅依靠自我割喉的方式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也通过诸多变通和合谋的策略,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精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三方博弈的过程中农民是最大的牺牲者,他们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土地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利益联盟关系,他们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据此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环境侵害,J 省 N 市高路社区农民的环境抗争经历了从个体抗争到群体抗争再到社企共建的过程。 在抗争过程中,农民运用理性的抗争逻辑在与 H 钢的博弈过程中,体现了个体理性抗争(找 H 钢理论)— — —诉求得不到回应、污染加剧—群体抗争— — —经济补偿后矛盾暂缓— — —污染危机生存,抗争升级— — —社企共建的行动策略演变;同时,从 H 钢的回应策略中可以看出,作为企业,H 钢表现出了经济理性人的一面,在不涉及企业正常经济生产的阶段,对农民抗争视而不见;到农民群体抗战阶段,则采取与农民代表谈判的策略;再到与社区共同建设,发展农民能力,避免直接与农民发生冲突。 不同阶段,H 钢采取了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化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增加了企业转型的阵痛,也带来了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动态失衡问题,由此导致监管低效,重大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以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的监管失败为例,以有限理性行为假设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和利益分析方法,对政府与企业面临价值抉择与行为博弈从项目引入阶段—经营发展阶段—后事故阶段进行多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遇到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的困境,企业基于盈利目标,在监管部门的宽松监管下存在追求超额收益的投机行为,容易选择消极管控和规避监管策略;地方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出于多重利益考量,对监管频度和力度会维持基本底线思维,并保持宽松监管策略,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导致监管流于形式.因此,政府安全监管博弈策略需要基于成本收益均衡的利益价值杠杆重构.  相似文献   

6.
人际会话是一个语言博弈的过程。作为理性人,会话双方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会选择恰当的策略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语言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体现在会话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上。以实例分别对几种不同的语言博弈类型进行矩阵分析,并列举了会话中运用和违反“合作原则”的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四条准则的实例,以探究博弈过程对会话策略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链中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工业链中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各类企业间长期持续博弈的现状,文章以三类企业群体为博弈主体,基于博弈主体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假设,建立三方合作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复制动态方程,并分析其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群体间的长期均衡受博弈发生的初始状态和构成博弈主体支付的贴现因子、超额利润总额及各类企业为合作所付出的初始成本的影响.详细分析了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的演化过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人际会话是一个语言博弈的过程。作为理性人,会话双方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会选择恰当的策略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语言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体现在会话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上。以实例分别对几种不同的语言博弈类型进行矩阵分析,并列举了会话中运用和违反“合作原则”的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四条准则的实例,以探究博弈过程对会话策略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非自愿性移民动迁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移民动迁机构和非自愿性移民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博弈.如果政府在利益博弈过程中能够坚持正确的原则,并针对移民动迁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因时制宜”,不仅有利于双方实现自身理性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对于加快移民动迁的速度,降低移民动迁的成本,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建立罪刑关系博弈基本模型,对罪刑均衡原则的缘起及刑法史上三种罪刑对称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罪刑均衡是理性的国家与公民以追求个人收益的手段/目的理性进行选择的均衡结果,其本质在于通过参与人双方收益最大化的战略组合来保障合作实现,而合作即可达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揭示了集体理性最大化(功利)与个人理性最大化(公正)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变迁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经历了四次大的身份变迁,即农民身份的阶级化、农民身份的结构化、农民身份的社会化、农民身份可能的公民化.农民身份的公民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民消费空间转向及其对“人的城镇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后,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农村空间结构调整使农民消费空间出现“内萎缩”、“外转移”特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乡村消费空间,农民物质消费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服务消费空间纷纷向城镇转移并使多数农民拥有城乡双重消费空间。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具有耦合关系,它是人的城镇化先决条件和实现手段。如此,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增加城市低端消费空间,开放城镇服务空间,不仅能推动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发展,而且可以以此为引擎和纽带,促进城乡空间对接和居民互动,进而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的现实背景下,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新型农民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和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农民、知识农民和现代公民。新型农民的培育应注重四个方面的建设:营造留住农村人才的有利环境;加大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农民组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41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合作社农户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村到乡镇的距离、政府扶持、入社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合作社是否投资农业设施、有无盈利返还、合作社对社员违约的处罚力度、合同中有无违约处罚条款与农户履约行为正相关;家庭劳动力个数、入社农产品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产品投入费用、基础设施与农户履约行为负相关,而农户的年龄与性别对其履约行为影响不显著;从事瓜果蔬菜与养殖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其履约可能性更高;为提高合作社社员履约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再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整合—价值增值—合作社再联合”为研究主线,通过对一家销售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案例分析,对联合社的生成路径进行了理论解释。研究表明,制度净收益决定着组织的制度变迁,资源整合既能够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规模收益,又能够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整合资源,成立联合社分享产业链价值增值收益是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农民成员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民成员权是指由中国法律制度确认的,有农民身份者在村社集体关系中享有主体地位和利益份额的法律资格。中国农民成员权是特定范围农民的群体性权利,可使集体权益回归农民,维护村社组织本旨,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在私法中,以成员资格为基础安排主体制度,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安排客体制度,通过成员权衍生权利体系展现权利内容。同时,按照法定程式行使成员权,并依据多种意志共治实现成员权变动。  相似文献   

17.
农民农是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它与郊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地农村人口大量非农就业密切相关,农民农一般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具有较强的专业分工并深受市场影响,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化都市小农。郊区农民农的存在反映了小农强大的生命力,也表明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水平的不足,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决定了都市郊区农村农民农是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还是都市小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人。因此,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社会现代化的形成基础。同样,农民现代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形成基础。研究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农民现代化的研究。尤其是在农民人数众多的中国,研究农民现代化问题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光 《东方论坛》2007,(5):100-106
我国农村人与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欲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量减少农村人口,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文章对农民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做好各种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五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采取合理的技术选择策略,大力发展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容量.六是创造各种教育平台和文化环境,全面提升进城农民素质,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并最终完全融入市民阶层.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在思想上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切实强化保护农民权益的意识;要将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