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通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建设量化考察指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中日美三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综合绩效进行差异化分析和动态比较,以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国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灵魂和标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提倡",进一步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实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开始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加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汇聚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和拓展外向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根据"软实力"的来源与影响,我们有必要从思想层面上筑牢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从制度层面上根除缺乏创新力的固有"病灶",从器物层面上打造创新文化的得力载体,使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必备部分和有益助手.  相似文献   

4.
一、人格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社会的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七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达程。[1]它包括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第一是器物、技能层次;第二是制度层次;第三是思想、行为层次[2]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器物、技能的现代化最为容易,因为它仅触及文化的表层,并不影响到国人生活方式的内部价值。制度层次的现代化比器物、技能的现代化更深了一层,也难了一层。因为制度比器物更能触及人们所持的内部价值观念,触及文化的“体”的层面。思想、行为层次的现代化则最难,因为它牵涉到…  相似文献   

5.
文化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器物层次;二是组织层次;三是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层次。它是指特定区域的器物、制度与精神气质的总和。探究江苏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首先要尽可能地描述和概括出江苏现时性的区域文化的历史发展态势与文化特质。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避开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的研究范式。在经验实证的方法论视野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序格局,努力寻找区域文化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内在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提要]国家创新战略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最深刻的创新危机,往往深潜于一定的文化问题之中。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幅上升的条件下,中国创新水准的提升依然面临种种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新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培育。破解中国创新危机,首先应破除学科藩篱,着眼于器物、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激活中国文化创新精神源头,从政治、经济、社会、精神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大文化”观出发,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培育,为国家创新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发展而来,它成为分析国际问题的视角之一。中国援助非洲的政策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诚"和"信"、革命文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平等思想、改革文化的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理念和经济先行的国家发展哲学等六个文化软实力因素。这些因素是中国在非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髓,对于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8.
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着重视软实力的悠久传统。软实力概念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其内涵获得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可以从宏观特指、泛指三个层次把握其含义。文化软实力具有系统性、独立性、依附性、特殊性、普世性、潜规律、内生性、外生性、联系性、共生性等特征,面对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要通过实施信仰战略、品牌战略、创新战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国际战略、基础战略、普及战略和市场战略打造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的重大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之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而强大的文化产业是其依托,这是我们建设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三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巴政治、经贸关系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软实力在巴西不断提升,中巴在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吸引力与影响力增加,中国国家形象得到改善.其中,巴西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巴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巴文化交流;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介绍中国发展模式,促进中巴经贸交流;理解和支持中国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中国和谐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增进中巴政治理解与互信.我们既应该重视也应该巧妙地运用华侨华人这一资源,努力构建中国、华侨华人和巴西三方共赢的局面,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论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民族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国际间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此消彼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以便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语言形式、组织规律和语用特征都是该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反映。研究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寄予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和哲学思想。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从语言的认知属性出发,将民族文化精神纳入教学研究领域,比较中西民族文化精神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提高语言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史上影响最大的绿色世博会,充分挖掘和弘扬上海世博会主题昭示的环境伦理精神,对于后世博时代推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价值。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反思和解答"城市发展之谜"时所彰显的环境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主张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发展理念;二是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方向;三是强调和示范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世博会主题积极倡导和展示的环境伦理精神,为人类城市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为破解生态危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的民族气质、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气慨、民族情操.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革命的和科学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灵魂,它对内具有最高权威性,对外具有最高独立性。但是,随着战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表现在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和管理权遭到严重的削弱,国家政治自主性的削弱,国家安全的自主性受到极大的冲击,国家的文化主权遭受到极大挑战、民族国家的认同遭遇空前危机。为此,我们应致力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努力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提高综合国力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多极化发展中能够拥有一席之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善于利用国际规则及国际组织来增进我国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制定适应全球化的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自主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宽厚精神源远流长.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宽厚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培育宽厚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文化建设中 ,关键是建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凝聚民族团结和民族力量之所在。坚持发展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十六大精神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化的几个层面--段国超先生《鲁迅论稿》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界面:外省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和跨国文化界.外省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多是间接的、文字的,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是文化的,而是政治权力的或物质实利的.京海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但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它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政治权力关系和物质实利关系的束缚,但它不如外省文化界的地方,就是对"个人成就感"的重视.个人成就感一方面极大刺激了中国文化的再生产,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颗粒化、沙漠化.跨国文化界由国内研究外国文化或外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及在国外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就感在跨国文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制约作用.影响之一就是使跨国文化界表现为向单一文化主要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影响之二就是加强了他们与京海文化界和外省文化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开国进取”政策,主旨就是在保障其原有的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前提条件下,广泛吸纳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实行本民族经济的技术改造。从而促成日本在岛国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文化的兼柔并蓄特征,促成了技术更新机制和对世界文化汲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现代城市工业经济高度崛起和发展。站在东方文化这个共同性质的前提和基础之上,“考其辨证之次第,鉴其行事之得失”,对于我们的改革事业,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