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小说大家,是有“自己的声音”的作家,他所构成的艺术世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幽默。 幽默作为美学术语,是英语humour的音译。要想给幽默下个准确的定义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学概念不象数学概念那样确定单一。幽默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幽  相似文献   

2.
杨绛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其中和谐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杨绛散文的和谐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淡泊与沉郁的有机“中和”,浪漫与现实的奇特交融,严肃与幽默的微妙平衡,平凡与崇高的真实协调。  相似文献   

3.
老舍话剧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政治意义、醇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幽默是特殊标记,自然和空灵是老舍执意追求的审美境界。老舍话剧的美学特征是经过作家主体的生气灌注,浸透着作家毕生的人生和艺术追求的“心灵的音乐”。  相似文献   

4.
夏元瑜的“雅”幽默散文 ,是由以诙谐的知识构建雅正幽默、在审美距离中创造雅致幽默、以俗的笑料来烘托高雅幽默体现出来的。他的“雅”幽默散文的美学意义有 :清除俗恶杂念的净化美、刚柔相济的“中和”美与“妙在象外”的韵味美  相似文献   

5.
要讨论幽默艺术,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幽默。我们应把它与更高层次的美学概念“喜”区别开来,又与同一层次的其他美学概念“讽刺”、滑稽”等区别开来。幽默是喜剧中的一个范畴,是喜剧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讽刺、滑稽不同。在笑的领域里,对肯定性事物的缺陷付之同情的嘲笑为幽默,对否定性事物的无情的讥笑为讥刺,单纯而不含道德评价的逗笑为滑稽。老舍也说:“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有更高的企图,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则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1].幽默是老舍语言的一贯风格,较…  相似文献   

6.
论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姜志军(呼兰师专)萧红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并在海内外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萧红热”,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萧红现象”。研究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对弘扬中国优秀的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7.
幽默文学具有特定的艺术情境,这种特定情境是孕育幽默感的温床,也是幽默文学的重要艺术命脉。境,是文学作品主人公活动的时空条件,是艺术与生活,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总和。西方美学侧重客观事物,把“环绕人物並促使他们行动”的“社会环境、条件、事件”,叫做艺术环境。而能“反映时代的基本内容、特征、倾向、矛盾”的则是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我国古典美学则重视文学作品主客观的结合,重视情与景、意与境的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义概念,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特殊样式和人类智慧的表现。研究幽默和幽默语修辞,对于认识语言创造幽默和语言幽默美的表达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幽默特点与魅力幽默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原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指“体液”。作为美学范畴的幽默,历史并不久远。最先将幽默引入艺术王国的是英国戏剧家本·琼生。他于1598年、1599年分别在他的两部作品的命名中运用了幽默,这就是《每个人在他的幽默里》  相似文献   

9.
试论古典美学"丽"范畴的审美内涵与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主要有:它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深深渗透在宗教、伦理、文化艺术和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作为一种美学范式,表现为情感萌动的审美主体在审视美学客体时的自觉地“形式美”追求;作为一种文化品格,从美学角度透视,是一种“美学风格”,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是知识阶层文化身份的代表。“丽”范畴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表现出“和谐”、“自然”、“绮靡”、“清淡”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幽默散论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汀曾说:“时间究竟是什么?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与此颇为相似的,人们对于幽默现象也有这种奇怪的困惑。无论生活中的幽默,还是艺术中表现的幽默,一旦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不感到陌生,也会感受幽默所特有的情趣。但是若不是感性地把握它,而是要从理性上对它作出把握,并且还要用语言符号加以概括与表述之,那就会与表述时间这个概念一样,看似容易却艰辛了。历来有许多哲学家、美学家试图对幽默下定义,结果似无一人如愿以偿。从幽默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看,充其量犹如英国著名喜剧作家康格里夫所说的,要确定幽默的含义,“那是一桩了无止境的操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义”。①语言在幽默现象面前似乎显得十分苍白与贫乏,以致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为人所公认的幽默定义,并成为美学中的又一个“谜”。不过,也唯其是个“谜”,它又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探索其奥秘,  相似文献   

11.
论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小品是散文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成员。它既可干预生活,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又能娱人身心,活跃生活。在艺术结构、人物刻划和语言运用上,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在研究考察了中外众多幽默作家小品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意义,并肯定了这些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普遍追求思想 ,追逐深刻的当代 ,曹文轩却关注美感 ,倾心雅致 ,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 ,对美好人性与高尚情操的永恒追求 ,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 ,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 ,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 ,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文将通过对曹文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 ,进一步阐释曹文轩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艺术和讽刺与幽默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老舍的文艺思想:认为“美即真实,真实即美”是老舍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美学基础;老舍在人物创造方面主要受《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影响;其语言艺术方面的众多论述丰富了现代文学理论;其幽默与讽刺的独到见解至今仍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老舍的文艺思想以抗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注重“好不好”,后期注重“对不对”,即从重艺术技巧发展到重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美术是各民族人民自己创造自己欣赏的艺术 ,在历史的艺术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独特的意象结构深刻的体现了它自身的艺术规律。简练概括的造型 ;以形写神的审美价值 ;托物言志的美学观念 ;合情不合理的审美趣味 ,在世界美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研究它的审美特征 ,对我们在更高的人生境界上去追求“返朴归真” ,去获取“民间”艺术在精神上的自由以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微小品、微信、微博、微视频风生水起,“微文化”悄然崛起,具有即时性、暂时性、幽默性、角落性、批评性、都市性、实验性等特点,一个“微文化”的时代到来了.微,正在成为一种美学潮流,它以网络平台为土壤,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因其技术手段的大众化而成为中国人精神史的当代构成.本文在美学的关照下,在新媒体语境中,以微电影为例,从“微”的审美特点出发指出微所包含的微小、微妙、精微、细微、隐蔽、微服的含义分别指向微电影的时长、主题、美学意象、细节、支流、大众这样的审美特征,而微的这些美学特征与微雕、盆景、书法、禅宗、工笔画这些传统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笔者首次提出“微美”和壮美、优美一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而新媒体语境下的微文化如果能够吸收传统微艺术的美学精髓,延续传统微艺术的美学追求,并确立符合其自身特征的审美精神,微美学将会被写进美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美学思想方式是思想主体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较自觉的、有一定系统的思考和表述,体现着思想者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林语堂在美学思想方式上选择了闲适和幽默的向度,这一选择因区别于现代文学悲剧和正剧的主流选择而显得独特。更内在于这一选择的动力机制是感悟自在生命的美学思维方式。它源出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诗性感悟方式,并置入到现代文化多元参照的语境中。受益于这种美学思维方式,林语堂的写作、为学养性、生活的种种都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先秦美学中的“比德”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宝库中的一颗珠玑。“比德”说,作为先秦时代的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自然物的性质特征与人的人格品性有相似之处;自然美之所以美,在于它的某些属性特征“似有德者”;自然物可以用来比德拟人。宽泛地说,“比德”即“比人”。  相似文献   

18.
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幽默作为一种处世艺术,备受人们的推崇;在文学创作上,它是一种写作的技巧,为很多作家所采用。近年来,有很多文人学者在对幽默进行研究,力图揭开它的全部奥秘,但有些问题至今还未彻底认识清楚。幽默的外部表现形态是“笑”,这在感性上很容易把握,但它的实质却总是让人们感到神秘和困惑,若要从理论上用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述就看似容易却艰辛了。正因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幽默”的定义。《新华字典》给幽默下的定义是:“语言举动表面轻松而实际含有深刻讽刺的。”《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辞海》中  相似文献   

19.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美学的接轨点。  相似文献   

20.
“幽默”这个东西,也太“幽默”了:那些越说“我多么幽默”的人,越显得他不幽默;而在杂文中妙笔生幽默之花的鲁迅先生,却恰恰说过“我不爱‘幽默’”(四·567)。给幽默下定义,那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历来有“玩笑说”、“急智说”、“温和说”、“荣耀说”、“乖讹说”等等,各持一端,大相径庭。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个“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见”的概念。尽管如此,我们还可以从见仁见智的诸说中抽取一些公认的属性:它揭露生活中的乘谬和不合情理之处,以达到对可笑事物进行批判的目的;它以出人意料的隽思妙语,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