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拉奥孔》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辩论诗与画的美学名著,作者莱辛是促进日耳曼启蒙运动的前驱者,其思想更是对后世西方美学与文艺批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书以古希腊群雕拉奥孔与维吉尔的史诗拉奥孔被咬死的片段为例,从各个方向准确辨别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的诗画观以诗画异质为主,但也辨别地论证了诗画同质,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单纯追求诗画同一的学者们。本文从真与美不同追求、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媒介的不同、视觉听觉的不同感知、动态与静态呈现效果的不同四方面分别进行剖析,比较诗与画本质的区别,以此探寻莱辛的诗画观。  相似文献   

2.
《拉奥孔》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辩论诗与画的美学名著,作者莱辛是促进日耳曼启蒙运动的前驱者,其思想更是对后世西方美学与文艺批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书以古希腊群雕拉奥孔与维吉尔的史诗拉奥孔被咬死的片段为例,从各个方向准确辨别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的诗画观以诗画异质为主,但也辨别地论证了诗画同质,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单纯追求诗画同一的学者们。本文从真与美不同追求、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媒介的不同、视觉听觉的不同感知、动态与静态呈现效果的不同四方面分别进行剖析,比较诗与画本质的区别,以此探寻莱辛的诗画观。  相似文献   

3.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多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宗教学三个层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深层剖析.从政治学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之中东各国的民族主义自身弱点和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化本身蕴含着极大风险,正是由于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失败,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乘机崛起;从宗教学角度看,原教旨主义国家观与西方式政治理论迥然不同,加之传统文化层面对西方文化的抵触,激发起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4.
王淑兰 《民族学刊》2022,13(11):18-27, 143
西方学界对民族主义研究极为丰富,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却常常陷入“碎片论”“困难论”“割裂论”等各类误读。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进行比较、批判的基础上,中国学界积极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整体性研究,呈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研究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这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思考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尹允镇  王一帆 《民族学刊》2014,5(5):57-63,119
中国当代朝鲜族诗人南永前的诗歌大都取材于朝鲜民族的神话传说,在诗歌中,他将自然、天体、动植物作为抒情对象,从创造生命和生命永恒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不论是以天体或自然为主题的诗歌,还是以动植物为主题的诗歌,都表现出一种珍惜生命、爱护自然、天人一体的自然生态思想。不仅如此,南永前经常把自己的某种意图融入诗歌,使诗歌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理念色彩,而且还常用排比手法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全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色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世界赋予人类的美的视觉感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表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红”的民族,但这种观念并非在朝夕间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认知以及情感积淀过程。本文意通过对《诗经》中红色色彩词的分析,从心理文化认知视角来探究中华民族“尚红”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王维诗中有画起笔,探讨王维以诗人构思和画家布局的艺术特长使诗歌达到完美意境的因素,并仅从绘画构图方式之巡行移动式构图的角度研究王维山水诗通过布局、构图的艺术处理造成诗中有画的高境界。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王维诗画融合的艺术特色,对“诗中有画”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将工业化、西方化作为现代化、全球化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化、全球化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化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化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的多元类型。  相似文献   

9.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教师培养和教师素质是关键.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源于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本文就新课改环境下师范教育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李文实现在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居最大多数,这是据近代西方民族学说来确定的。西方的民族学源于古代希腊罗马以来的人类学,其发展史来说,是由氏族部落、部族而形成的。西方自摩尔根以还,便形成为进化社会、历史等诸学派。到了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3.
主观色彩表达进入西方现代艺术阶段后,开始放射出它耀眼的光芒,得到社会的认知与共鸣。这离不开在漫长传统艺术中对它的摸索与积累,在传统油画大师的作品中亦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从油画色彩语言的形式演变的层面、油画色彩与画家主体意识的对应状态的层面中呈现出一种由外部描摹向内心深入发展的转变轨迹,进而来研究主观性色彩语言的形成基因、显著特点和精神追求。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研究与探索油画的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画中主观性色彩表现这一审美特质是当今油画家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永祥 《民族研究》2023,(1):127-139+146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源于保护生物学。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式、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构了多学科研究范式。他们的研究,既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内容一致,又保持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推进生态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建构是民族政治学的核心术语,本身具有浓厚的西方学术色彩。正确解读这些术语是实现学术话语转换,理解民族政治学科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都享誉盛名.近几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加强,我国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肯定与借鉴,将具有本国特色的少数民族色彩观运用到很多领域当中.插画艺术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在艺术领域大放光彩,为了能够使插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感情更加强烈,色彩构思更加精美,将我国少数民族的色彩观应用在插画艺术作品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都享誉盛名。近几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加强,我国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肯定与借鉴,将具有本国特色的少数民族色彩观运用到很多领域当中。插画艺术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在艺术领域大放光彩,为了能够使插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感情更加强烈,色彩构思更加精美,将我国少数民族的色彩观应用在插画艺术作品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的多样性是傩面具显著的特征之一,因风俗人文的影响,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恩施傩面具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恩施傩面具的实地考察,并深入分析归纳了恩施傩面具色彩的运用状况,可以看出恩施傩面具色彩运用有着原生性、程式化、生态性和对比强烈的特征;同时,恩施为土家族主要聚居区,且与汉族文化交融频繁,傩面具色彩不仅受到了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影响,还将恩施土家族尚红尚黑忌白的色彩观念融入傩面具色彩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色。恩施傩面具色彩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丧葬,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变,在民国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等各方面都大大受到西方的影响,贵州丧葬表现出了过渡的特征,比如,封建迷信色彩仍大量存在,但踏上了渐开风化、脱离迷信的道路,孝道观念、迷信色彩逐渐改变,并且出现新式的丧葬礼仪以及公墓等等。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汉代乐府叙事诗,诗歌中共有30个话轮。话轮转换和话语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揭示人物之间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文章通过分析该诗歌中的话轮转换及三位主人公采用的截然不同的话语策略,兰芝的聪慧和反抗精神,仲卿的怯懦和无奈,焦母的专横和霸道,跃然纸上。在中国传统文学评论中,引入现代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客观的量化的论据,可使人物性格更饱满,使文献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