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建筑脊饰鸱尾是最富有魅力的艺术形态之一。从诞生起,其造型由凤鸟纹转化而来,后演变为鱼形,并一直在南方古建筑中广泛运用。"鱼形吻"与南方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造型又和印度文化中的"摩竭",以及本土神话中的鳌鱼存着一定的渊源。本文就鸱尾"鱼"形纹样的来源、演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文化的"球土化"发展态势中,由于民俗文化出现的结构性失调和政府政策的规定性支配,民俗文化的保护不仅面临国际强势文化空前渗透,同时在本土市场利益刺激和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双重驱动下快速"碎片化",文化符号的交流日益蜕变为简单的货币化的商品输出。本文通过对"庆阳香包"这一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与前景的个案调查,分析了庆阳香包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在市场化、产业化开发过程中民俗文化面临的窘境,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思考"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民族文化的维系、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鄂西南民族地区有14个县、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这14个县、乡(镇)中有民族中小学校21所,占这个地区民族学校总数107所的近20%.民歌进课堂、原生态艺术进校园等文化传承、保护和建设工作已卓有成效.如今,这一区域已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划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深度生态旅游地段.如何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打造这一旅游板块,使民族教育与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工程同构,从而实现区域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值得探讨的课题.鄂西恩施州民族工作部门与教育工作部门联手创建开展"五个一"工程,创办民族样板学校,不失为校园文化与民间艺术融合的一种特色模式,有利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文化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需求分析理论和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各类需求信息,并围绕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分阶段、模块化、应用性、行业性、个性化、多元化"的独立学院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并以此确立了新课程体系的框架模型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游牧生态-环境知识是一套关于游牧民与草原、牲畜之间关系的知识、实践和信仰的延续性体系。它以游牧生计为基础,以牲畜和草原为主体,并包含一套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规范人们行为规则的知识。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的哈萨克游牧民的实地调查,把游牧生态一环境知识纳入人类学本土知识体系研究的序列之中,探讨其在保护和维持游牧民与草原生态的和谐关系中的意义。游牧生态-环境知识是哈萨克游牧知识体系里的核心部分,也是这套本土知识体系的信仰或精神层面,它根植于游牧民对草原上一切生物的认识。基于此,游牧民在长期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并在游牧生态一环境知识的指引下维系着游牧民对草原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行为文化层面的农村民俗文化呈现形态统一化、价值边缘化和传承断裂化的新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保护与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建立政府主导机制,以群众参与为基础、文化组织为依托,形成农村民俗文化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与本土设计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如何将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融入本土设计体系的架构与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工业设计与传播设计方法,挖掘其智慧与情感价值,营造先进的多样化本土设计,以适应后工业社会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音乐文化亦是如此。但随着文化地域的位移,近几个世纪西方音乐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音乐教育为线索,探讨如何将本土母语音乐引入课程,构建一个以本土母语音乐为基础的新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郭泮溪  李萌 《东方论坛》2011,(3):48-53,85
劈柴院市井民俗文化的形成与青岛早期城市建设密切相关,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集餐饮小吃、民间艺术、娱乐消遣等为一体的劈柴院,已发展成为与北京天桥、天津南市相类似的市井民俗文化空间。在"文化青岛"建设视野下,审视近年来对劈柴院市井民俗文化空间传承保护所进行的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之成为传承百年青岛城市文化基因,彰显城市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常德九澧渔鼓是一种以湘西北地域语言为基础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其作为湖南地方传统戏曲的突出代表,是远古文化的“活态”承载,是民俗文化的“活态”守护,是 大众文化的“活态”引领;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以“说唱”而非“说教”的表现形式,在楚俗巫风的承载、本土文化的守护及大众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保留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弘扬文化的多样性。抢救和保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迫切地摆在了北京乃至全社会的面前。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浅议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非物质遗产的生存面临着生存环境和传承问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资金匮乏问题。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而不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单纯的保护不是非物质遗产发展的最佳途径,而需要合理的利用、适当的创新。本文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保护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市属广西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丰富。近年来,百色市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法律保障不力,保护机制不完备以及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对个体、民族的教育意义不容抹煞,尤其是其启蒙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为幼儿品德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性刺激。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主要部分如节日民俗、民间艺术、人生礼俗、民间知识等的产生与传承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民间信仰是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之源和生存土壤,提出了要保护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民间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水族民间棋类游戏活动。研究表明:水族棋类活动是水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并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研究水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据此提出了水族棋类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思维方式与行为活动的整合体,其本质是非物质性的活态文化.并依附于人的存在而存在。通过高度人合性的过程,使得文化内蕴与文化表现形式有机融合并向外表达,共同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属性,并反映特定群体的文化生活特征与思维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物质产物和作品只是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应区别于文化遗产本身。  相似文献   

19.
重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及长江沿岸,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应该在一般保护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探讨开发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方法。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首先加紧对一批土家族、苗族的濒危珍贵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民族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财富。分析了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特点、保护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