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牧生态-环境知识是一套关于游牧民与草原、牲畜之间关系的知识、实践和信仰的延续性体系。它以游牧生计为基础,以牲畜和草原为主体,并包含一套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规范人们行为规则的知识。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的哈萨克游牧民的实地调查,把游牧生态一环境知识纳入人类学本土知识体系研究的序列之中,探讨其在保护和维持游牧民与草原生态的和谐关系中的意义。游牧生态-环境知识是哈萨克游牧知识体系里的核心部分,也是这套本土知识体系的信仰或精神层面,它根植于游牧民对草原上一切生物的认识。基于此,游牧民在长期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并在游牧生态一环境知识的指引下维系着游牧民对草原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饮食人类学关于饮食礼俗的研究,多从象征维度入手,解析食物及相关实践的象征意义。而本文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区社会的饮食的考察,试图将象征的分析放入具体社会结构之中进行,从而指出,一方面,哈萨克牧民在与草原环境的长久互动中形成了一种嵌合于其饮食及相应礼俗中的游牧生态观;另一方面,这样的饮食文化在具体的地方社会中,又不断形塑与巩固着相应的社会秩序与游牧文化之特质。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疆哈萨克牧区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围绕着草原产权的“质”变过程,探究其质变后在基层牧区社会的反应,并分析其对牧业生产及牧民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指出草场承包开启了牧区草原产权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但同时要关照到牧区的传统文化以及草场资源时空分布的异质性特点,只有对其加以创新和完善才会更有利于促进牧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依据当代的世界发展形势,审时度势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发展战略。俄罗斯把独联体、欧洲和中日作为能源战略的重点实施对象,该战略的成功实施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传统游牧生计方式随季节变化,以四季游牧方式有效利用牧草资源。传统游牧文化习俗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协调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维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乌伦古河流域农业的开发及牧民定居点的建立,河谷内人口、耕地及牲畜数量激增,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西南部的下雷--湖润锰矿床为基础,利用首次从锰矿矿坑水中分离出来的两种锰的氧化细氧进行了细菌对碳酸锰矿石的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细菌地锰有较强的氧化作用。结合矿床的其它方面特征,认为自然界中细菌在氧化锰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高磷碳酸锰矿石的选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长期的田野调查,以草原牧区灾害为主线,主要探讨了哈萨克传统生态知识在规避和应对灾害中的作用,并揭示了这些生态智慧至今依旧在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抗灾保畜的功能.同时也发现,在诸多强大外力的影响下,哈萨克社会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应对各种灾害的传统策略和力量日益被消解,即传统的灾前预警和抗灾策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族歧视是美国当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种族歧视导致的不平等反映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表现为白人警察对非裔美国人暴力执法这种显见的人际种族主义,而且更多地以结构性种族主义的隐形形态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疫情在美国大爆发后,结构性种族主义在疫情以及更广泛的卫生健康和医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疫情中非裔美国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远高于白人,他们在疫情中遭到了不成比例的打击。结构性种族主义导致非裔和白人之间巨大的健康鸿沟,疫情只是将这种鸿沟的一个方面展现出来而已。疫情凸显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祥军  王金龙 《理论界》2006,(6):118-119
和谐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因素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的机制,促使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和谐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也使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和谐;不仅使某一时期和谐,也使学习阶段全过程和谐;不仅使教与学和谐,也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实施和谐教育,是科学育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国家在准噶尔盆地实施的野马野放工程,探究了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初步认为,如果该项工程排除当地牧民社会的参与或忽视其利益,必将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与野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