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考古 《民族论坛》2000,(2):42-44
2000年年初以来,随着中外媒体不断报道,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再次引起世人注目。尤其神秘王陵被发现的经过,那个“谜一样的王朝”在历史上的消失,及西夏后裔今天的情况等,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为弄清隐藏在这条新闻背后的一系列“热点”问题。日前记者循着王朝遗迹,在原西夏都城“兴庆府”故地进行了追踪采访,试图揭开“冰山一角”。 西夏王陵偶然被中国军人发现,有关专家无不为之震动:其规模竟与河南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且在中古时期的丧葬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关于西夏帝陵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史·夏国传》,…  相似文献   

2.
《西夏志略》一书,见于近人编的几种西夏书目。如清道光中瞿世瑛撰《清吟阁书目》,载有《西夏志略》,但不记卷数,亦不著作者名氏。孙殿起《贩书偶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部卷五载:“《西夏志略》四卷,载记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旧钞本,后有何元锡印梦华馆印各一方。”在邓衍林编的《中国边疆图籍录》中,有与《贩书偶记》大体相同的记载。今所见《西夏志略》皆为传抄本,国内如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族文化宫、南京大学等图书馆都藏有传抄本,其所分卷者与各书目所载  相似文献   

3.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具有地方和少数民族的两重性。党项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党项”这一称谓最早见于《隋书》和《北史》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有关党项的活动,当始于北魏。党项的主宰者是强宗大族,直到李继迁建国,这种情况一直未变,而且“联络豪右”成为西夏政权的国策,强宗大族也就成为党项夏国的统治基础,其社会地位不断上升。“豪右”何以构成西夏地方之统治基础?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其一,西夏地方政权是在强宗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其二,西夏地方政权依靠豪右的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阔端时期的西夏文《大白伞盖陀罗尼经》发愿文残叶的研究,厘清了西夏《大白伞盖陀罗尼经》的来历,发现了西夏文译本的译者及此前未见记载的西夏帝师和国师,也补充了西夏灭亡后此经在凉州地区不止一次刻印、流传的经过,特别是真实地记载了阔端信奉藏传佛教,拜藏传佛教高僧等觉金刚国师为师,为"凉州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铺垫了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基础,西夏时期接受、发展藏传佛教对"凉州会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贺璐璐 《中国民族》2008,(9):101-102
“当初李范文用一个帐篷,一袋大米,一碟咸菜,在西夏王陵守望和解读了7年,他是一个真正的田野工作者,值得人钦佩。西夏有幸遇到了李范文,因为他的解读,西夏王朝才被世人聚焦。”几年前的秋天,余秋雨在与李范文晤面时,如是评价这位令他尊敬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我终于来到了这片神秘,苍凉的土地上。黄土夯筑的西夏王陵呈现在眼前。准确地说,这里是西夏陵区。一座座小小“金字塔”被来自贺兰山口的风亲切地吹拂着。我希望能立刻找到西夏开国皇帝李元吴的陵台,我对这位不太知名的帝王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即位,国号定为“大夏”,因兴庆府在宋朝疆界以西,故历史上称为“西夏”。它的国民是以古代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体。西夏王朝当时与两宋、辽金并存。李元昊雄才大略,武艺超群。他一生胸怀大志,理想高远。24岁就领兵出征,攻战回鹘、力取甘州,  相似文献   

7.
关于“回回”最早出现于西夏,我在《〈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辨》(载《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中业已提出。近读洪遵《谱双》,又得一重要资料,即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之前就有了“回回双陆”的记载,这是一个极为珍贵的讯息。《谱双》  相似文献   

8.
索罗宁 《中国藏学》2016,(2):93-101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献中保存有西夏文《金刚般若经颂科次纂要义解略记》的两个版本。其正文似为属于圭峰宗密体系中的《金刚经》的注释。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文献的序篇。序篇记载证明西夏佛教曾经存在"汉藏佛教圆融"趋势。据其内容所示,西夏佛学界的佛教史概念中不存在"汉藏"对立或分歧。由此,西夏佛学界把印度因明大师陈那,汉文译师鸠摩罗什,藏传佛教中的"黑小足"(帕当巴桑杰)视为同一人。文中有对序篇翻译及其内容的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藏语称西夏为mi-n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1】《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西夏地形图”记西夏陵为“木纳西夏祖坟”,“木纳”即“木雅”minyag。【2】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从公元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到1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长达600多年,其间你来我往,水乳交融,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  相似文献   

10.
西夏王陵     
余军 《中国民族》2012,(6):78-80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安塞王朱秩炅,曾经写过一首《古冢谣》。他在诗文中感叹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时王与侯。……人生得意须高歌,芳樽莫惜朱颜酡。百年空作守钱虏,以古视今还若何。这些诗句,生动描摹了西夏京畿现存最大的建筑遗址群——闻名遐迩的西夏王陵。  相似文献   

11.
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 7册佛经是西夏僧人直接从藏文本翻译成西夏文的 ,每册佛经卷首题记记载了这些佛经的著者、传者、译者及其称号。本文对这些题记进行了详细的释读 ,所涉及的吐蕃人名尽可能检索到其在藏文文献中的对应名字 ,涉及的称号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阐释。从而认为 ,西夏人在翻译吐蕃人名时采用音译或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认为其中几册佛经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的著作 ,它们均是西夏后期由吐蕃僧人传入西夏的。  相似文献   

12.
安禄山祖籍为昭武九姓康国考文川学术界都知道安史之乱总头目安禄山是“杂种胡人”,但他的祖籍究竟在什么地方?《资治通鉴》卷214称其为“本营州杂胡”,《新唐书·安禄山传》称其为“营州柳城胡”,《旧唐书·安禄山传》称其为“营州柳城杂种胡人”。根据这些记载,...  相似文献   

13.
彭向前 《民族研究》2022,(1):126-132+146
西夏文献中所载黄帝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以颜色特征命名的“五色帝”之一,另一种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古代杰出人物的代表。西夏人为避免混淆,把前者译作“黄色帝”,把后者译作“轩辕皇帝”。对黄帝形象的塑造不仅各民族广泛参与,即便在民族政权对峙时期也没有停止。辽宋西夏金时期,黄帝作为民族共祖形象继续得到弘扬,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脉相承。西夏王朝也曾经参与对黄帝形象的塑造,宣称党项拓跋出自鲜卑拓跋,进而认为黄帝是党项人的远祖,党项人是黄帝之孙昌意少子悃的后裔。西夏文献关于黄帝形象的记载,为论证西夏对中国的认同,为黄帝历史形象塑造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夏圣容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向前 《民族研究》2005,(5):100-102
文献记载西夏王朝建有圣容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汉文碑铭中有“庆寺监修都大勾当行宫三司正兼圣容寺感通塔两众提举律晶赐绯僧药乜永诠”,史金波先生认为其中的“圣容寺”当为凉州的一个寺庙。①西夏陵园残碑M2X:39+48+158(图版八)②第二行有西夏文八字,汉文直译为“年中西隅,圣容众宫”。这则资料是史先生首次译释的,他主张把西夏文“众宫”二字与汉文“寺”字对译,并为之做了精辟的论述。③然这座“圣容寺”在何处?寺名前“西隅”二字,是西夏境内的西鄙,还是中兴府地区的西偏,尚难断定。另外,圣容寺究竟为什么性质的寺庙,亦无人论…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国家向宁夏文物管理部门下拔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西夏王陵的发掘工作。正处于西部大开发热点中的中国西部不禁为此轰动。  相似文献   

16.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安葬在何处? 关于这个问题有多种传说,但传说终归是难以置信的。据史书藏文《新红史》记载:松赞干布“死于彭域塞莫岗,随后建陵于琼结索达。其间填以稀有之珍宝,称此陵为松赞干布陵,今仍称此名。”《松赞干布遗训》中记载说:松赞干布墓葬于琼结之雅隆顿卡塘,墓名称“红陵”。《松赞干布年谱》中  相似文献   

17.
二、边境之地的沙州上一节述说了东西交通路线上敦煌的位置。下面研究一下敦煌城市在元朝的防御地位。三年余的西征,凯旋回归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第二年又发动了进攻西夏的战争。这也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军事行动。但是,成吉思汗对西夏的进攻,并非从此时开始,在大可汗即位的前一年(1205年),就已正式对西夏开战了。此次战争前后历时五年,虽然进攻了西夏并取得优势,但结果,却未能彻底消灭西夏。在认为“西夏兵力尚强,不敢猛攻”的情况下,蒙古接受了西夏皇帝的请和。第二次征伐西夏,实际上是在成吉思汗西征中开始的。据《元史(卷一一九)·孛鲁传》  相似文献   

18.
知识荟萃     
黎族住房的进化黎族原始的住房为“干栏”式,是黎族人民历史上普遍采用的形式。对此,我国古籍中记载甚详。如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黎族“居处架木两重,上以自居,下以畜牧”。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条下记载:“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明人黄佐在《广东通志》中称:“珠崖人皆巢居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对西夏的佛教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西夏对藏传佛教的吸收并非简单而机械的复制。文章以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集成——《大乘要道密集》中所收录的大手印文本为例,通过同定其藏文原本,并进行相应的释读,初步厘清这些文本的传承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反映出西夏的传译者基于藏文原本所做的重组、编集与再阐释,由此彰显西夏对藏传佛教的本土化理解与融创,以及西夏佛教文化兼收并蓄、圆融汇通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诸宗二谛显理要集记》并提供西夏录文和汉译。在此基础上讨论《诸宗二谛显理要集记》在西夏藏译宗义书中的地位,主要假设是西夏存在"大手印"和"大圆满"二种宗义书体系,《集记》似乎属于后者,即属于"旧译密咒"体系。文章认为,本文献内容显示其属于西夏本土佛教文献,系圆融汉藏佛教资料而成的宗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