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借用R.W.康奈尔有关男性气质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告诉我是谁》中男主人公威尔在婚姻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分析,表明身处20世纪中期美国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中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其男性气质危机,进而展露郊区生活的虚无。  相似文献   

2.
借用R.W.康奈尔有关男性气质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告诉我是谁》中男主人公威尔在婚姻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分析.表明身处20世纪中期美国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中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其男性气质危机,进而展露郊区生活的虚无。  相似文献   

3.
小说《搏击俱乐部》是美国当代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成名作。故事的主人公身患精神分裂症,生活空虚,性别身份模糊,他的生存状态具有社会代表性。《搏击俱乐部》着力描写了残暴血腥的搏击场景;而主人公的经历暗示,搏击俱乐部的壮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男性面临的性别气质危机问题,体现了帕拉尼克对当代社会朴素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一体化的语境中,"身份认同"已然成为德语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获得2010年德国图书奖的移民小说《鸽子飞去》便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主题。小说着重描述了主人公对自己边缘生存的焦虑和身份认同的困惑。在瑞士主流文化面前,作为移居的少数族裔因缺乏认同感使主人公感到愤懑;同时在南斯拉夫-匈牙利文化面前,主人公同样遭遇身份焦虑。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剖析了主人公对身份认同的焦虑与追寻的思想历程,展示了欧洲一体化中当代欧洲移民的真实心态和混杂身份。  相似文献   

6.
从多个维度阐释短篇小说《阿拉比》中主人公身份危机的象似性表征发现,小说主人公身份危机(情感危机、认知危机、个体身份危机、集体身份危机)在话语象似性的诸多层面(语音象似性、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语用象似性)上均有所体现.分析表明,从语言学视角展开文学文本诠释不但可以为文学文本批评提供夯实的语言学指导与佐证,而且证明,借助实证性的语言分析方法探讨文学主题的路向具有充分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从身份建构的视角出发,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莎拉由于自我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自我身份危机,以及她重建自我身份的过程,以期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英国当代作家艾伦·霍林赫斯特获奖小说<美丽曲线>中主人公、同性恋者尼克向往上层社会的奢华与美丽,在学生、审美专家等身份的掩盖下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圈,但其地位从未稳定,他游走在"美丽世界"边缘,充满身份焦虑和认同危机,这体现在"方向感的丧失和定位的偏差"、"个人语言的丧失"、"道德框架的塌陷"、"与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及"焦虑感的增强"等不同层面,为特定时代、特定文化做出了独特注脚.  相似文献   

9.
应用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研究表明,小说的主人公宠儿是奴隶制下黑人社区的替罪羊。小说围绕奴隶制导致的社会和文化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普遍混乱;宠儿还魂报复犯下"混乱者"的罪行;宠儿的黑奴女性身份具备被选定为受难者的特殊标记;塞丝杀婴、黑人社区对宠儿的集体驱逐构成暴力本身四个方面的书写便是对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四个范式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在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正是她寻找全新的自我并逐渐释放潜藏的主体意识的过程。小说的开放式结尾渲染了19世纪末的女性在身份建构过程中的悲剧性胜利。通过对比肖邦笔下不同男女角色在社会地位、社会作用方面的差异,分析造成女性身份危机的外部冲突与内在诱因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身份建构的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探寻文学作品、社会变化和女性身份建构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化身份的原因和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指出只有尊重过去,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仪式,才能成功建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从流散批评、身份认同以及"第三空间"建构等角度,对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考察,可揭示三位女性对身份的困惑、疏离、接受和重新建构的内在因素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4.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15.
小说《太过野蛮的》将女主人公放置于殖民地环境下的男权压迫之下,突显女性被挤压的生存空间,旨在揭露遭受夫权制的女性以及帝国主义扼制下的殖民地人民的创伤经历,揭露性别政治和殖民罪恶.小说在不断变换的时空中描写人物的创伤与身份认同,以旅行、集体团结等为媒介,为遭遇身份认同危机的人们提供了重新认知和建构自我的机会.作者津岛佑子站在政治的视角关注小说空间与权力的关系,突显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入世关怀.  相似文献   

16.
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对性别的焦虑、对男性气质的追求,反映了华裔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被女性化、被阉割的华裔移民史。在写作策略上,汤亭亭跨越性别界线,以女性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者,正是其颠覆男性叙事者、女性主人公这一传统二元对立,改写女性被书写、被构建的"他者"形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生理身份和社会身份不同的“兼性人”。《捕蜂器》的主人公弗兰克成了一个被排斥的“他者”.他只有通过残害动物和谋杀来释放被“阉割”的痛苦。小说家班克斯对人性及社会黑暗洞察入微,小说通过对弗兰克性格变异以及人生悲剧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父权制度下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现代人的身份困惑和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8.
赫索格悲剧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赫索格的个人悲剧与整个西方社会的关系。首先阐述了困扰小说主人公的深切的身份危机感 ,并挖掘了危机感产生的根源。其次 ,围绕着西方文明危机的本质 ,阐述了赫索格个人悲剧与人道主义及传统道德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简·爱的小说叙事声音所构建的女性权威与小说内部的文化意识形态之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性。女性化的叙事声音表面上挑战男性叙述传统所构建的话语体系,实质上却通过通俗情节模式的叙事本身认同了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所认可的男性价值;而小说文本中所潜藏的种族和阶级意识共同构筑了西方中心的身份主体;男女主人公的不朽爱情也只能是通过叙事而铸造的属于中产阶级白人男女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