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精神富裕需要以个体心理和谐和社会心理和谐为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中用心理和谐解读《孟子》,发现和开掘《孟子》中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使传统经典文本的意义得以创新和转化。孟子的心理和谐之道内涵非常丰富,把它作为当代培育和建设个人及社会心理和谐的资源,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精神富裕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的孝道思想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行为上的"能养";心理上的"敬";礼节上的"无违";时限上的"三年无改";空间上的"泛爱众"。站在历史与时代的视角审视《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其道德教育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纲领性的文件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应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论语》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蕴藏着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所利用的巨大优秀文明成果。孔子认为:为政首先要为政以德。重读、深读《论语》"为政以德",吸取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裨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哲学思想、德治思想、礼治思想和倡导社会公平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孔子的和而不同观、诚信道德观和节约道德观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去汲取智慧,从而去寻找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片金钥匙,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焦循对《论语》的研究,是为补充邢昺的《论语注疏》而作,其特点是重义理而轻考据.他对"一以贯之"、"异端"等孔学真谛作出了新的诠释,提出了以《论语》来阐发《易传》思想,又以《易传》来印证《论语》之说,从而正确地把握孔子的思想脉络,给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学启示.另外,通过对《论语通释》原稿本与定本之间关系的考辨可以看出,《论语补疏》是研究焦循《论语》学的最为完备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语》"公冶长"篇、"雍也"篇有许多章句在古今众多注解中存有疑义,甚至被误读,对我们研究《论语》及领悟《论语》的思想造成障碍。本文将在质疑古今权威注解(分别基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此两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重新解读,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7.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8.
《论语》结集和传授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今天我们见到的通行本《论语》仍然存在诸如逻辑不通、多字少字、断句歧异、文字重出以及语意接近等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从文本出发,重新发现和梳理这些问题,不仅是解读和阐释《论语》的前提,而且在《论语》学研究中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心理和谐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启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应明确思政工作和心理和谐教育的密切关系,把握思政工作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正名"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阐明了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与系统观,对我们解读"中国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乐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一种人格教育和政治教育,儒家将乐教看做是促进人格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为了发挥乐的教化作用,必须对乐有所选择和限定。儒家认为,并非所有的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只有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和”的精神的“德音”,才能对培养和谐人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实现天人和谐发挥积极的功能。继承和发扬儒家乐教思想的精华,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乐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儒家思想中的精髓。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意义非同一般。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需要运用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从三个方面努力实现校园的和谐:一是校园的人际和谐,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二是校园的环境和谐,即校园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和谐;三是校园的管理和谐。践行儒家和谐思想,可以达到实现整体校园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儒家思想中均有所见。“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可为今所用,为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全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应该成为高校共青团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实施"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凉山"的发展战略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是实现"和谐凉山"美好愿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心灵的和谐是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基础.在理性主义至上的思想影响下,人的理性与情感严重失调,人的情感世界荒漠化乃至产生畸变;而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情感之链越来越难以承受生命之轻.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心灵和谐完满的人,是向"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及和谐社会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立足和谐社会构建的情感教育应该是回归生活世界、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师道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章是历代儒者阐发、建构师道的重要文本依托。自汉至清的经学家,透过字句诠解、文献互证、义理建构等方式对“温故而知新”章的内涵作出了诸多解读,从教学义、尊德义、治事义三种视角探讨师道,使“温故而知新”衍生为学问方法、成德工夫、政治殷鉴三种不同形态。相应地,“师”被诠解为学问之师、德性之师、治事之师。历代歧解虽建立于不同的学理预设之上,然皆旨在说明儒者何以为师,并因之以建构理想中的师道。  相似文献   

18.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要想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世界,可以从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中去寻求答案。因为这种“仁”的思想对处理家庭关系、搞好管理工作和正确结交朋友都有借鉴价值。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世界,从个体自身角度出发,需要掌握孔子关于修身的一套原则和方法,即自律克已、自省向善、勇于改过。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对人类寻找健康和谐的人际世界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