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目前在国有控股以及对银行核心领导人事任免的绝对行政控制约束下,国有银行能否形成高效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仍需要在本文的理论解释框架下探索中央政府可能最佳理性介入的新形式,这就是“内部市场化”创新,即仿效一些国有企业对治理结构的探索经验,在银行内部培育市场,加强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绩效竞争、协调与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2.
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然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转换经营机制,健全银行公司治理才是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内涵出发,以契约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设计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2004年年初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向中行、建行注入450亿外汇储备充实资本金,加快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金融业一次全新的改革实践。由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过程十分艰巨和复杂,任何宏观经济的调控都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产生很大的影响。出于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储蓄资金下降和资金体外循环、通货膨胀等目的,中央银行于10月28日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产权角度再论我国转轨时期的银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企关系是金融产权的产物 ,而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产权具有产权国有和市场垄断的特征。在垄断性国有金融产权的安排下 ,银企关系在项目选择、经营效率、利率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等多个方面表现出其内在缺陷。相应地 ,重塑银企关系的关键应是改革垄断性国有金融产权 ,即在增量方面推进民营经济的内生性融资方式扩张 ,在存量方面实施国有经济分类的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给亚洲国家造成痛若的同时 ,也提供了一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益的经济教训。回顾金融危机 ,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有着特别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安排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选择——金融自由经和金融管制的利弊分析和评价 ,揭示金融管制和传统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由于其内在的缺陷都可能累积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使行金融自由化成为必然和趋势 ,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自由化理论。同时 ,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提出了经济转轨时期金融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有内部管理体制的绩效已经丧失,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要求的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转型经济过程中,金融漏损的"反哺"效应是推动金融抑制政策下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我国国有部门金融漏损存在的客观性导致出现金融漏损的"反哺"效应,其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居民收入提高与国家财政和国有银行的资金供应,然而这种"反哺"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效应远大于外部经济效应.减少金融漏损,一要加强对国有部门的金融监管与约束,二要拓宽非国有经济融资渠道,放松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因素看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电子化改革中的问题大多与国有金融体制和特殊的金融制度安排有关,而国有金融制度改革又表现出与我国渐进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渐进性。金融电子化中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赖制度安排使之完全变成微观主体的内在自主行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金融电子化的问题还必须通过银监、银联等机构的干预。近期的选择应该是逐步统一规则和标准、统一软件开发、规定统一的硬件口径;而长远的选择则将集中到国有金融产权多样化和大量的非国有金融产权安排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9.
陈春光  郭琳 《东岳论丛》2003,24(2):40-42
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着不同于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和演进路径 ,其风险的形成机理和实际的防范化解方式都呈现出有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独有特征。为应对入世后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完善和改革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众多发展中国家在走向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实行了金融压制政策,从长期观点看,抑制了经济增长。我国在转轨经济中的金融改革,并未走出金融压制,利率、汇率管制及信贷配给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效应逐步显现。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金融竞争,金融深化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