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留心观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教路有四: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写话机会,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写话素材,锻炼写话能力。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朱丽娟 《新天地》2011,(9):153-154
本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笔者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进行了探索:在生活中理解词语、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在生活中品味美句;在生活中感悟情感、将学校活动“语文化”、将课余生活“语文化”、将社会实践“语文化”。将语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具备得心应手的语文能力。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精神实质,才能充分认识在当今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类解放包含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三大有机历史发展过程;取得了阶级的政治解放基本胜利的国家,必须把“经济的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放在首位并长期坚持下去;邓小平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开辟了我国经济的社会解放的现实性道路。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的理论和纲领。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和“女性主义小说”是张爱玲小说的两个代表特征,也是她笔下一段段残缺婚恋的关键词。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女性主义小说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女性主义小说的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性对精致细腻生活的刻意追求;能体会到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市民阶层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能清晰而又模糊地看到都市中欲望对人的驱使与人对欲望的放纵。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是昊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伦理型塑了吴地人的性格,渗入吴地人的生存方式中。吴地人生活在“去恶向善”的佛教氛围中,具有“善”的品性,表现为吴地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知足”。吴地人对世间的一切都能抱持知足的心态,具体体现为:不比较、不计较;不贪求,不铺张;有节制,善于精打细算;有理性,善于在夹缝中生存。  相似文献   

7.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面向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一生活的就是精彩的,精彩的习作源自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新文学中个性解放主义者的悲剧焦素娥,陈政“五四”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个性大觉醒、大解放和大发扬的时代。但是由于以混灭人的个性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封建宗法专制主义力量的异常强大,以及个性解放主义者缺乏韧性的战斗精神和被庸俗生活所侵蚀,使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政治的理论概括为以下十一个方面:国际政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生产方式对国际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国家的目标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和交换关系决定的;无产阶级国家依然是民族国家,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不可分割的;民族殖民地人民必须进行解放斗争;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是紧密相连的;和平是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平等是各工人政党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工人政党应把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划分历史时代;最后,号召工人阶级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好比七彩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多姿多态,而我们一些学校的学生几乎天天生活在“两点一线”(学校、家庭)范围内,阅历尚浅,生活面窄,导致写作素材匮乏,每写作文往往感到无米下锅。即使勉强作文.总凭过去积累的素材,吃老本,结果写来写去仍是那几件老掉牙的事,几个面孔熟悉的人。学生一写作文就感到枯燥,毫无兴致。因此,解决学生素材缺乏的问题迫在眉睫。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写日记的习惯外,还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的大海洋中,积极去搜集挖掘富于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正为广大群众所熟知。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生物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例如,根据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人们注意到了土壤干旱会引起植物萎蔫;一次性施肥浓度过大会引起“烧苗”;不直接把植物种在盐碱地上;学会了用盐腌制蔬菜等等。 因而,在生物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理解,从而掌握应学的知识。尤其是生物实验,更需要注重直观性,形象性及操作的简便易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九年教育三年制…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一个涉及到当代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各层面的重要范畴。“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邓小平认为,和平和发展,乃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整个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经济学研究发展,探索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形式和速度;社会学研究发展,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理论”,揭示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后果;自然科学、综合科学也研究发展,目的不仅在于推动这些学科自身的发展,还在于进一步揭示发展一般本质。例如摘理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总体上具有四种倾向:对苏联模式的法治反思;对超越自由主义模式之实质法治的探求;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代阐释;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学院主义。依照与历史唯物主义相适应的“人的解放辩证法”,法律发展遵循着“情境-普遍主义”的逻辑:法律具有以促进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为旨归的政治哲学承诺,同时这种政治哲学承诺又具有基于具体社会历史实践的制约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一大启示是,马克思主义要积极回应“卢森堡-诺依曼问题”,即在民主法治的观念和制度平台探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其学院主义倾向明显与中国法律发展的实践约束条件相抵牾。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作”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写作时是无话找话,完成任务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其实,只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融人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5.
陈桂香 《新天地》2011,(11):21-21
传统的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大多体现在对好人好事的颂扬方面,较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这无疑能增强学生向“善”的情感,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避“害”的缺陷。诸如郑州某大学生被拐卖,刘思影、陈果痴迷法轮功等。为趋利避害,培养学生较强的明辨是非本领,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并从中吸取教训。下面就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生成的“开山斧”,“实践──社会─—人”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是这一文化哲学的理论根基和理论特质。从“实践的批判”入手,探求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是:“人的感性活动”和人的“感性世界”;“人就是人的世界”和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社会主义运动中几次思想大解放作了历史回顾,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了具体论述。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启示作了理论总结,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批判教育学由保罗·弗莱雷创始,其哲学基础是哈贝马斯提出的人类兴趣三分法中的“解放的兴趣”。批判教育学将教育视为“自由的实践”。试图消除社会及教育中的种种不平等而使人得到解放。本文通过对批判教育学理论的阐释,针对外语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批判教育学对外语教学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思政应以挖掘课程内在育人元素为主,结合情境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贴标签”、“两张皮”和“硬融入”。固体力学边值问题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固体力学类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思想为“平衡”、“协调”、“本质”、“自由与约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结合教学情境,去影响学生追求卓越而不失衡的人生,卓越是目标,不失衡是底线;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使之不发生“裂纹”;面对外界的干扰、诱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懂得敬畏规则和红线,懂得自律即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