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在论述社会现代化时普遍认为,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法治的水平是衡量~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学者布莱克认为,如果没有高度组织化的法治,要使现代国家的功能相对合理化是不可能的。日本学者也将建立起“法的支配关系”,排除人与人关系中的姿意的支配和从属关系作为研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四个标准之一。实践也不断地证明着、任何国家在向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法治的现代化进程,而且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快慢,又直接制约着一国社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行政法治作为一国法治系统,从而也是整个…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这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一项研究课题。七十年代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较为系统地对这一课题作了探讨。近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出现了非常活跃的气氛。据笔者所见,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罗荣渠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和《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993年出版),章开沅先生主编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汪熙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化问题》(复…  相似文献   

3.
政治现代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起,西方学者开始从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评价标准、动力来源、必备条件及其阶段划分等方面入手,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中国学者对政治现代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路径上与西方类似。但大多把政治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并对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鉴真在日本受到“奈良旧教团”的排挤打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对唐代东渡日本的高僧鉴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鉴真百折不回东渡邻邦的事迹,以及他在日本受到欢迎、敬重的史实,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公认。六十年代初,日本有的学者在研究鉴真时,为促进中日友好,曾指出奈良时代,日本有个别僧侣不尊敬鉴真,并为此表示遗憾。日本友人借古喻今,表示对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愿望,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自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界有人就上述观点加以发展,认为鉴真在日本曾受到“奈良旧教团”的冷视和打击。对此,谈一点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群体主义对我国现代化的利与弊刘俊杰面对市场经济和西方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效应,许多中、外学者想从东方传统文化寻找济世良方,儒家文化从而受到青睐。有的学者把儒学归结为一种集团主义、群体本位主义,认为它更适合大工业时代。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和...  相似文献   

6.
一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是与对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分不开的。社会现代化是当代世界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社会各个领域具备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特征的过程。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是学者们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在对现代化内容的研究中,人们强调得最多的是经济的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工业化主要被理解为经济与技术发展。有些西方社会学家把社会现代化几乎与经济增长和科技革命等同起来。这虽然有很大片面性,但也不是毫无原因的。因为工业化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动…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承担着"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的使命,那么,近邻日本则是这一使命所诉诸的重要场域。在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作家是鲁迅和莫言,这两位作家衔接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一百年。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作品被翻译的最多,也拥有着最广泛的读者群。研究从鲁迅到莫言中国现代文学留在日本这一特定域外的某种镜像,对理解以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的文学活动肇始的这百年中国文学乃至百年中国历史,其现代化发生与世界传播及接受,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个以“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为题、有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地学者参加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于3月25日—27日在海口举行。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广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会、广东省社科联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今就会议研讨的状况谈点体会。一首先,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故在研讨内容上,不少学者侧重于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探讨,而在这一方面,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力图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特点。方行认为,在整个中…  相似文献   

9.
对于鲁迅与进化论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一直以来在方向上集中于鲁迅与严复或与《天演论》的关系方面,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严译《天演论》对鲁迅有绝大影响.这是对鲁迅进化论来源这一重要问题研究的欠缺.事实是鲁迅在留学日本之前,并没有通过严复真正达到对进化论的理解.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主要来自日本学术思想界对达尔文学说的引介,通过日语阅读日本学者介绍的进化论,特别是丘浅次郎的《进化论讲话》,鲁迅才真正达到了对进化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把大庆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向全市人民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顺利进行,大庆市社科联于2000年11月21日,组织全市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及部分行业和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召开了大庆市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理论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在深入学习刘海生同志负责的课题组撰写的《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推进对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联系的相关行业和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本行业在建设高科技现…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以来,涉及到对外开放的思想在国际上有四大理论:即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的“西化”论、斯大林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发展中国家依附理论中的“脱钩论”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在这半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中,这四大理论对国际社会和不少的民族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导致了不同结果。(-)涉及开放问题上的国外三大理论及其主要缺陷西方现代化理论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它以西方的一批学者为代表,其理论旨在总结西方文明的历史经验,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经验和指导。这一派学者在民族国家开放的问题上提倡一种“西方化”的…  相似文献   

12.
依照马克斯·韦伯等西方学者的观点,儒家文化中的家族制是形成现代经济组织的一大障碍。然而,在对江苏昆山市周庄镇农户进行的家庭结构调查中发现,该地区存在着一种受到当地人普遍认可的入赘婚家庭模式。这种家庭模式可以和日本的招女婿婚俗相比较。日本家庭的招婿制曾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组织结构起过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江村地区的这一招婚制的分析,也将阐明它是该地区乡镇企业这一类型的经济组织如此发达的一个前提条件,以此表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三大突出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这对于克服把社会主义原则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明确社会生义的重要本质特征就在于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从而指导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可是,在现实中,出现了对生产力标准的片面理解甚至歪曲理解,在一定程度加重了经济生活中的混乱。这是必须澄清和克服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敦煌研究起步较早,五十年代一雄、山本达郎等学者为敦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已作出巨大贡献,现在仍有许多学者利用敦煌资料成了各个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但日本却没有敦煌研究学会。中国的敦煌研究文革以后正式展开,特别是1983年成立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为推进后来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1988年11月,作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分会,中国吐鲁番学学会已宣布成立,但直到1990年5月在吐鲁番召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才广为人知。在敦煌研究的组织化方面,中国走在了日本的前面,而在吐鲁番研究的组织化方面,日本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1987年…  相似文献   

15.
政治现代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起,西方学者开始从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评价标准、动力来源、必备条件及其阶段划分等方面入手,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中国学者对政治现代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路径上与西方类似,但大多把政治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并对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以来,日本存在两种对华政策,一种是以华为友的政策,一种是以华为敌的政策。在以华为敌的政策主导下,日本先后发动了多次对华侵略战争,日本中国学研究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通过歪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侵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舆论;利用中国传统儒学文化资源,为天皇制政体服务;炮制文化“方策”,为侵华战争政策献计献策;直接参与文化侵略,掠夺中国的文化资源。日本侵华战争准备如此之充分、延续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影响如此之广、民众卷入如此之深,原因固然很多,但日本中国学的“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反过来,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又刺激了日本中国学的畸形发展,成为日本中国学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把日本引向战争歧途,使日本早期现代化取得的成果葬送在战争的烟火之中,这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历史教训。在这一时期,日本中国学沦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工具,正是这一教训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至1951年9月,美国在对日本单独占领时期,采取强硬措施,对日本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不仅消除了来自日本的战争威胁,使日本成为一支和平力量,更重要的是还消除了日本社会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顽固存在的二元结构———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从而使日本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民族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美国的改造,战后日本最终与中世纪一刀两断,跨入现代国家的行列。日本的现代化终于有了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略论现代化     
略论现代化刘永佶社会科学界在现代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明确的学说体系。目前,在这个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西方学者的有关学说,对其中的积极意义自当肯定,但对其偏颇和错误,又必须批判。我们是立足于中国来研究现代化问题的,既要探讨人类一般性的现代化趋向...  相似文献   

19.
理性的反思     
对整个现代化,尤其是早期现代化历程进行全面的理性反思,周积明教授的新作《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值得一读。在早期现代化理论构建上,周著自成体系。就启动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模式而言,目前史学界有冲击反应说、依附说、边缘说等,周著吸收了前人成果,提出了冲击——主体积极回应说。20世纪50年代,费正清等西方汉学家提出了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东方国家现代化属后发外生型,是在外力强制下启动的。这一模式不乏合理成分,但由于过分强调外因而遭到中外学者的批评。周著提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迅速兴起的一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什么是现代化、衡量社会现代化的标准等,学者们还有不少争议.本文仅就社会现代化标准问题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及成果作一简要概述.一、主要观点较早着手研究现代化理论的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