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疯女人伯莎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形象的表层意义是构成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的障碍;其深层意义是伯莎作为一个不幸的女人、弃妇的代表,同简·爱一起,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攻击,由此也使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形象得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夏绿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界英国杰出的女作家 ,《简·爱》是其颇有影响的代表作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简·爱这个孤苦伶仃、为争取自由、幸福和人格平等而勇于抗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形象。在这一具有坚强、自由、激越的个性形象身上所展现的蕴藏在人类内心高尚而美好的人性力量 ,贯彻全书始终 ,成为深深吸引广大读者的永恒魅力。正因为如此 ,本文主人公简自然而然成为读者关注的中心 ,而对于另一个与简·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伯莎·梅森 ,由于其在书中出现的次数较少 ,作者在她身上着的笔墨也不多 ,甚至没让她开口说过一句话 ,…  相似文献   

3.
《简·爱》和《廊桥遗梦》相隔近一个半世纪,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婚外恋故事.小说中二位女主人公在婚外恋中充当的角色不同,但是她们都不得已而放弃了自己的恋人,忍受着分离之苦.现代社会在对简·爱反叛的彻底性提出质疑的同时,却非常欣赏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百年以后的现代人在婚姻道德观和对情感的追求上有着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女性出走是女权主义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题,从简·爱的三次出走分析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心理轨迹,其次将简·爱出走后的命运和另两位作家易卜生和伍尔夫笔下的女性出走后的命运作对比,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既追求平等的爱情,又重视物质财富的婚姻理想;挪拉的出走旨在宣扬一种“人的精神的反叛”,并不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朱迪斯则是16世纪的英国社会现实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从“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切入话题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对此人进行专门评说,而是要通过这个写实性而非象征性的人物与罗切斯特、简·爱所建构的三角关系对《简·爱》进行重新解读,力图使分析更加贴近文本底蕴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1 847年问世后轰动文坛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和小说《简·爱》的故事梗概及设想的几种故事结局 ,评述了夏洛蒂的财富均衡与人格平等的观点 ,及其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9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不少不朽之作。其中那些女作家尤其突出。她们的一系列爱情故事小说表达了她们对恋爱婚姻的理解和解释。她们一致认为:幸福美满的恋爱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同时,她们也有完全不同的观念。简·奥斯丁揭露了门当户对恋爱婚姻观;夏洛蒂·布朗特认为男女在爱情上是平等的;爱米莉·布朗特则把爱情写成矛盾的漩涡,更有人不慎失足于其中;而乔治·爱略特强调女性要循规蹈矩,甘于平凡。她们充分表达了19世纪女作家的形形色色的恋爱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简·爱》这部小说的问世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因其“太多的情节剧式的夸张和不可能的情节”受到历代评论家的批评,但它又以其清新的创造,“生气勃勃的个性”,健康、真挚的热情,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其一席之地。而这种个性的展示,感情的流露,则完全取决于人物的选择和刻画。 《简·爱》中的人物不多:披着宗教外衣的布鲁赫斯特,才智超群的谭波尔小姐,虔诚无比的海伦·拜斯,善良迟钝的费尔法克斯太太,轻薄傲慢的白兰奇小姐,等等。这些人  相似文献   

9.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与圣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平行结构、比喻象征、幻觉的独特表现手法及圣经典故的应用,揭示圣经文体对《简·爱》的影响及其文体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唐山市 1976年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唐山震后出现的“三座城市”的不同的作用,新唐山 规划布局“三大片”、原地和异地重建之利与弊。这些,对于受灾后的城市重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高等学校包含了人、物、环境三个维度,它的和谐即这三个维度的和谐。由于高等学校是包括人在内的广义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因此,用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机制指导构建和谐高校的实践,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传统职能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高等学校“第四职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激烈的讨论中形成了改造社会说、文化交流(交往)说、创造新职业说、国际合作(国际化)说、技术创新说、社会良知说、社会阶层再生产说七种主要的观点。高等学校“第四职能”的讨论应首先确立一套评价标准,第四职能不应是对三大传统职能简单的拓展或细化,而应是与其同位的关系。高等学校“第四职能”应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多样化将成为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体现了三个矛盾关系的关照,即人道化的技术世界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个人感官快乐与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矛盾、技术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技术与文化的矛盾。马尔库塞从这三个矛盾关系入手,对技术概念本身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的内涵。当今社会值得人们对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加以重视并对技术发展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 2 1世纪所提出的治党方针 ,是 2 1世纪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它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升起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纲领 ,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代表”是方向 ,是希望 ,是力量 ,是新形势下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因而“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教育、文化与人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包括三个议题:教育与文化、技术与课程、心理与社会。其中教育与文化细分为中小学教育、教师发展、教育原理、文化与人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五个方面;心理与社会细分为认知与道德、社会与心理、教学与心理三个方面。在181篇会议论文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有50余篇,这些论文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立体化教学法的指导下,开展"一个核心,两个主体"的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突出预设阶段立体化、课堂教学立体化、小组研讨立体化、反馈立体化,可有效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一些党员干部 ,甚至个别高级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 ,思想产生了动摇 ,出现了种种腐败现象。究其根源 ,都是因为缺乏理想 ,放松了“三观”改造的结果。因此 ,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就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陕西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及三次产业结构内部特征.研究中发现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却相对较小;并且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同时发现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最后对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由于政府和大学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偏好,当前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越来越成为大学社会职能的中心;社会服务职能正努力向中心移动;人才培养职能有迎合与妥协于社会服务职能的趋势,其地位正在向边缘化发展。大学的社会职能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学的职能应体现时代特征和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