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受“教育工具论”主导 ;第二个时期为 1978年之后的 2 0年 ,“工具论”遇到挑战 ,但仍没有摆脱“教育工具论”的制约 ;第三个时期为跨世纪时期 ,农村教育开始向“主体论”回归。农村教育从“阶级斗争的工具” ,到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这是农村教育从“功利性”到教育性回归的质变 ,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觉醒  相似文献   

2.
苗族生成哲学是中国海洋文明的产物,在海洋文明时期,非天命观哲学就从史中分裂出来,到《事物生成共源根》就已形成了生成哲学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3.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桐城开创者的文气论,二是桐城中继者的文气论,三是桐城后学者的文气论。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予以考察。上述三个阶段与三个方面,标示出我国古典文气论发展到桐城派文论家手中。其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 ,社会组织、制度、秩序的最高的普遍原则是正义。他把城邦的公民分为三个等级 (治国者阶级、卫国者阶级、劳动者阶级 ) ,把个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 (理性、激情和欲望 ) ,得出了社会正义论与个人正义论。此种理论与朱熹的“理气”论中的理一分殊、格物致知、道心、人心之论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热”中,文艺学界在引入“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之后不久即引入了“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使得新老三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并置。正是因为这一并置,学界在对“方法论热”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中,“新三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本文对“新三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文艺学引入“新三论”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突破了美的静态的、固定的本质,使美及审美成为一种历史化的存在;建立了以创新为主导的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人们由实践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按照认识机制的不同和认识程度的高低,应该分为几个基本的认识阶段?对此,我国哲学界近年的讨论意见纷纭,各言其是。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意见。一种是“两阶段”论,即第一阶段为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为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理性—实践”。另一种是“三阶段”论,但具体分法又各不相一。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知性—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直觉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直觉—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检验与发展认识”,写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体系,而“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构成这一科学体系的“主构架”。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之所以对“三形态论”、特别是“五形态论”以及科学地划分历史发展阶段与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形态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产生种种误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忽略了对“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所致。本文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旨在求教。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9.
词的发展步履艰难,先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涵养,最后才乘着西蜀和南唐两艘小船,在风雨飘摇中,摆渡到了宋代社会这个“大海洋”中.经过宋代词人的推陈出新和苦心经营,终于蔚成大国,跻身于姹紫嫣红的宋代文坛.那么,宋代词人又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指导思想支配之下迈着艰难的步伐去完成时代所赋于的“任务”呢?从总体倾向上看,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其一为自歉、自谦、自嘲和自责式的词体论,其核心是“词为小伎”和“词为诗余”论;基二是“自是”式的词体论,其核心是“词别是一家”和“倚声”说;其三是“自尊”式的“词为诗之苗裔”论.这三个系列各有秋千,鼎足而峙,所持的见解和代表的倾向各不相同,构成了宋代词论家有关词体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成熟化,对党的社会号召力的研究也愈加完善和聚焦。学界针对党的社会号召力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现实境遇及提升路径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学理性探讨,虽在生成基础、基本特征和现实意义等维度达成局部共识,但也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内涵界定上分为“单向影响论”和“双向互动论”;构成要素上分为“四要素论”和“五要素论”;现实挑战上分为“内源论”和“外源论”;提升路径上分为“主体论”和“四体论”。未来,应在增强研究内容的全面性、优化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及提升研究视角的多元性等方面进行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的一大传统。这一外交传统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即“美国例外论”和“天定命运论”。美国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可分为非进攻型和进攻型两类。按照这两种类型理想主义的相互关系,可以把美国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考察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发展演变:两类理想主义并行的阶段;两类理想主义冲突阶段;进攻型理想主义为主导的阶段。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传统,至今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13.
最近 ,周德义同志的学术专著《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册在手 ,仔细通读一遍后 ,感觉到此书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湖南省著名社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凯麟先生作了序 ,并认为该书“不乏真知灼见” ,“这一可喜的研究成果的问世 ,对我国‘一分为三’理论研究的深化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朱有志院长也作了序 ,认为 ,“一分为三来源于几千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 ,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今天来探讨它 ,确实具有极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方法论特色。文章分三部分:一,把辩证唯物论作为“特色论”的出发点;二,把历史唯物论作为“特色论”的基本点;三,把唯物辩证法贯穿于“特色论”的始终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同生产力、社会物质变换关系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唯物史观的两大理论构架,“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所依据的是这两大理论构架,这“两论”之间所具有的同构性和互补性使其方法论功能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明确“两大理论构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三形态论”与“五形态论”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18.
会计的本质,历来成为会计“百家”争鸣的理论焦点。我国会计界就有通常所说的三“论”:一曰“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是用来记帐、算帐的工具”;二曰“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三曰“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各派观点自成体系。从时间上看.50——7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工具论”,80年代至今则主要是“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之争,各种观点水火不相容。我以为,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恰恰忽视了会计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会计是在一定的客观历史环境(称之为会计的社会环境,或称会计环境)中产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物感论维面的承传;二是兴会论维面的承传;三是“兴”与“感”相结合论维面的承传。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轨迹,呈现出梯度拓展、充实和不断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三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几乎同时崛起的一组新兴科学理论,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在科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三论”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教育科学家之所以对“三论”发生巨大兴趣,反复探索把这些崭新科学引进教育学,就因为他们看到了它赋予教育科学以新鲜活力,找到了推动教育理论跨进现代化门槛的阶梯。本文从“三论”与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相互关系方面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