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自然物的人化而言,梅花的人化在中国是最普遍的,梅花的人化是最全面的,人化后的梅花具有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也具有其他植物所没有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梅花被人化的程度是最高的,梅文化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内涵最深刻的一种自然物文化。  相似文献   

2.
当代壮族的聚居区与历史上实行壮族土司制度的区域是一致的.壮族土司文化之歌圩文化、社庙文化、审美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各有特点,可以将其打造成为广西3个旅游文化圈过渡地带中最闪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在苏轼人生的后二十年,贬谪流寓成为其主要的生存状态和特殊境遇。在此过程中,苏轼既有与自古贬谪流寓士人或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的一致之处,又有比很多失意文人更加清醒和彻底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转变,这最突出且最集中地体现在苏轼对文化的高度自觉和积极作为上,堪称最高典范。他所自言“平生功业”在黄州、惠州、儋州,不只是一般研究者认为系其自嘲自慰的牢骚之语或故作旷达的自我标榜,而是在几个贬谪时期,实实在在取得了文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并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是其主体地位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它受客观政治文化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党内民主与和谐。文章试从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理论视角,探讨已成为我党新鲜血液重要来源的大学生党员的党内参与的特性,分析其主体能力“缺失”原因,并提出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5.
唐代最善于博采外来文化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其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和世界性。唐代既善于归纳和发展前期中国文化的成果 ,又主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进而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服饰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服饰的共赏性、直观性 ,有完全呈外共睹的特点 ,便于更直接 ,形象地交流学习。唐装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服饰中最具特色 ,丰富多彩的服饰 ,是因其融入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胡服。胡服的流行极大地丰富了唐代服饰的内容 ,进而使唐装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 ,以至于从总体来看 ,历代服饰都难以逾越这座高峰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是物的文化,人文文化是精神文化,人是物质实体与精神主体的统一体。所以人类既有科技文化,也有人文文化。人的物质实体是动物体,所以人始终具有动物性,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人文文化的最根本的价值是超越人的动物性。在自然生存中,系统的科技文化尚未形成,人文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技术生存中,科技文化成为极其强势的主导文化,人文文化受到“挤压”。物本主义盛行,要对两种文化进行协调。未来将是艺术生存,人类彻底超越了动物性,成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英国公民教育作为国家课程,从2002年9月起,已经成为中小学校的必修科目。其教育目标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四个方面的潜能;其中,道德发展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
湖北恩施枫香坡侗寨是一个在几乎没有原生态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新型民族村寨。其建构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带动村民参与的自上而下的引导性文化建构,建构后的村寨是一个异地采借、原样照搬、简单组合、局部生成的凝固的文化产品,因此,其尚未根植于本地文化土壤之中,更未能与本地文化有机结合,成为村寨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其未来的生命力值得省思。  相似文献   

10.
组织文化成为一个组织最关键的竞争要素在于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独有的特征,文章就高职院校组织文化的定位与构建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始自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文化观念、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进行理论创新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因而,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神话维度、剑桥神话仪式学派和弗莱神话原型理论的关联性、还有方法论方面去探究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历史起点及其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学术界在探讨中国文学人类学历史起点问题中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既造成了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人类学”多元性研究的遮蔽,也造成了介绍台湾“文学人类学”研究状况时的某种“偏狭性”认识。中国文学人类学历史起点问题的探讨内蕴着“文学人类学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对“文学人类学”的内涵做出较充分地解释,才能最大限度地划定其对象、疆域及范围等,中国文学人类学历史起点的问题才能够在逻辑上自洽,理论上被言说,被讨论。这就须注意“中国文学人类学”历史生成的思想史语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历程与历史性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基本历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要通过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转化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周易哲学思想中对于历史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先民特有的历史哲学观。作为儒家思想渊源的周易,其价值取向也有诉求德行之特质。周易历史哲学体系中的君子观,将君子视为历史主体的同时,也将先民对历史发展的愿景,融入到历史之变中。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历代史志著录看《尔雅》归类的逐步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占有特殊地位的文化典籍 ,在西汉时开始被收入史志目录。本文就汉至清代史志目录对《尔雅》的归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尔雅》在历代史志目录中不断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进而说明它的归类是逐步向科学化迈进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学科化发展和女性问题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转向学术化。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较80年代更加全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女性主义哲学两个视阈呈现出来,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局限性和新时期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应用中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与英语拼音文字作比较,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被用作汉语"拼写工具"时无法回避同音字太多、字义混淆不清这个历史难题急需解决。为实现《语文法》赋予它的新时期历史使命———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完善并修订《汉语拼音方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哲学是超越客观历史经验的 ,对历史的一种哲理和理性的思考。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在史学伊始之初便产生了。人们对远古洪荒时代的记忆 ,几乎都是通过神话传说反映出来的。而神话传说本身就包含着神意的历史观。神意史观毕竟是一种肤浅的、非理性的历史本体论。到西周时 ,神意史观逐渐让位于人本史观 ,历史哲学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迟到《春秋》问世时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单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将它们发放到一个大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至此已经明显地显露了出来。从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中 ,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痕迹———重人伦、重道德、重现世。神意史观虽然存在 ,但在历史哲学思想中占的比重很轻 ,其他的 ,不是以“人”为中心 ,便是以人的伦理道德为重。这种传统思想对历史哲学的渗透 ,一方面形成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遏制了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使历史哲学思想在中国很难形成系统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