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的尊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强 《文史哲》2006,(1):155-162
从法理学的角度区分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尊严观的不同价值取向,厘清维护人的尊严与尊重人的主体自决权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有效维护人的尊严的前提。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必须履行之义务时,应避免由于禁止行为人自损尊严之行为,而对其主体自决权构成的不当限制或侵害;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自治意志之权利时,应明确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以保障该权利受到侵害后能够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2.
安全价值优先是指在个人信息处理的全周期中,法律的制定及其实施应当优先考虑并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个案反思、实践问题及未来挑战三个维度考量,将安全价值优先确立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个人信息保护或利用的根本目的 均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与自由,我国立法实践中已经构建起了体现安全价值的总体性法律框架,将安全价值优先确立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唯此,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个人信息的数据流通价值方可充分发挥,进而保障并促进人的尊严与自由.  相似文献   

3.
该道德观主张抬高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突出人的个性,荻取人的自由,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反对极权主义;提出人即存在,存在即自由,以及人即自由、自由就是否定、超越和自为的存在的思想;主张用行动替代说教,用民主反对极权,用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让每个人都能挣脱旧的传统和场域的枷锁,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从而确立人道主义的生命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道德上的自我实现是指人通过道德生活彰显、实现自己的理性本质或道德自我,从而实现人道德上的价值与尊严.人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开始于人与自我层面,展开于人与他人层面,并最终完成于人与自然层面.这就是人道德上自我实现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在人格尊严概念的使用上,伦理学与法学既有不同侧重,也有内在联系。伦理学从道德意义出发,强调通过人所应具有的自尊及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获得人的尊贵与庄严;法学从权利角度出发,认为人格尊严是一种以人的精神利益为内容并受法律保障的权利,希冀通过对个人应得待遇及精神利益的保护达至人的尊贵、庄严与不可侵犯。伦理学强调人格尊严的自为性,鼓励人们通过道德人格的完善获得内在的尊严;法律强调人格尊严的客观性,希冀通过法律的保障实现人的外在尊严。对人格尊严的真正实现而言,两者缺一不可。道德意义上的人格尊严是法律意义上人格尊严的观念基础和价值追求,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尊严是道德意义上人格尊严的法律表述及制度保障。两者的有机统一,才是人格尊严完整而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正确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所谓人生价值指的是一个人一生的存在和发展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人的潜能、知识、能力、德行及其一生所作所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自我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自我价值指的是人的能力和活动对于自身生存、享受、发展、完善、自由、幸福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质在于使自我(德、智、体、美)充实、完善和完美,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个人生…  相似文献   

7.
人的尊严是人的自觉.人的价值与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尊严始终是一个核心因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人的尊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公民本位、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是坚持主权在民的民主政府,是服务公共利益、捍卫公民尊严的公共政府,更是权力受到约束的法治政府与有限政府。相对于管制型政府与发展型政府而言,服务型政府更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更有利于捍卫公民的尊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类凭借自主性和自我目的性这样一种主体身份而享有尊严。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作为主体来对待、相互尊重彼此的以自主性为核心内容的尊严,就构成了人际一切规范之约束力的根基。因此,保护个体的权利主体性,便成为国家合法使用暴力的终极根据,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意志,是法律和道德秩序以及法治国家最核心的建构性要素。而官方酷刑则直接摧毁了人的尊严中不容触碰的核心要素,故绝不可能得到道德或法律上的认可与辩护。但是,酷刑这一话题是复杂的,它既触及现代生活伦理维度中人的尊严这一核心要素,也关涉无辜的受害者的生命保护以及国家的安全保障这一整体性的方面。在国家由于法律的限制无法通过酷刑来阻止类似国毁人亡之灾难的时候,就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这场攸关民众生命与国家安全的伟大拯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治自由,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我认为,政治自由包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但不仅仅表现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 自由,就其本来意义来说,就是自我决定、自己作主。人的本性决定了人总是追求自由的,总是希望摆脱种种限制而达到自我决定、自己作主。因此,自由是人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联系之中。因此,一个人追求自由的活动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由他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自由,那就必然要与他人追求自由的活动发生冲突,或者侵犯了他人的追求自由的权利,或者自己追求自由的权利受到了他人的侵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劳动,离开个人同他人、集体、阶级、社会的关系,抽象谈论“人的价值”,甚至模仿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时使用的词句来批判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对立起来,说什么“人的世界不断贬值,物的世界(包括权力)不断增值”。这种观点混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人的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 一 “价值”这个概念,本来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随着近代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学说的兴起,西方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反对宗教神学的禁锢,宣扬人的高贵,人的尊严,从而也把人的价值纳入人道主义的命题之中,纳入伦理学,认识论以至美学的范畴。他们把人的价值这个概念作为人道主义的中心内容,一切以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极力鼓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平等等等。而在人的价值问题上又着重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即所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按照他们的说法,以为人和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就在于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  相似文献   

12.
在康德哲学中,尊严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康德分别在"源始的尊严"和"实现了的尊严"两种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前者是人因其自由和理性平等享有的;后者是人因其德性享有的,即配享尊严的问题。与之相应,在权利问题上,一方面,康德主张尊严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他权利的前提,因此应坚决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配享权利,使自己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保有尊严。  相似文献   

13.
护法,就是主动地维护法律尊严,捍卫法律权威,切实保证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教育和法律行为,因为它要求人们必须在思想上尊重法律,树立法制观念,接受和维护法律的强制性,自觉地同违法现象作斗争。在党的建设中提出“护法”问题,是时代的呼唤,是形势所迫。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际国内以及党的建设都面临着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挑战,为了提高执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统一意志,十分需要强调护法问题。一、护法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开始于…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史上,康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仅仅是手段"层面上的人之尊严命题,然而,正是这一尊严观支撑了他的报应主义死刑的法律立场,由此形成了康德尊严理念的悖论。坚持平等至上,或者说对于平等的偏爱和过度强调,是悖论的认识论根由。二战后德国《基本法》对于人的尊严的宪法确认及其相关司法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康德悖论。中国宪法的尊严规范应该定位于尊严的宪法价值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哲学判断。  相似文献   

15.
甘绍平先生从人的尊严和人权理论的关系出发,认为“尊严从本质上讲就是不受侮辱的权利”.该定义将“不受侮辱”与“获得尊严”直接等同,忽略了尊严理念作为一种绝对价值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尊严的层次性以及带有超越性的实现形式,大大缩小了尊严的适用范围,不利于现实中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实现.文章在分析其尊严概念局限性的基础上,给出多维度、系统性的尊严概念.  相似文献   

16.
论浅草-沉钟社的个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在十余年的活动时间里始终高扬着个性主义的思想旗帜。同仁们以自我、个性为立足点,强调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和自我发展;并且从维护自我的个性出发,积极鼓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和敢于坚持的意志力,表现出了坚持个性主义思想的彻底性。在对个性主义价值的理解及其思想来源上,他们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既将个性主义价值观的建构当作终极性的目的,又在接受本色的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比较充分地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了有益的思想资源。这是他们的特色所在,也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自我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的自我尊严杨千朴自我尊严作为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信念和品行的特殊心理机制。启发和强化人们的自我尊严,不仅对个人的自身完善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整个道德建设也有突出的意义。一“尊严”一词除用以表达人的庄重、威严、独立而不可侵...  相似文献   

18.
论人性尊严保障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尊严乃人权的最高价值,亦为人权保障的基本核心。实现并保障每个人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是宪法保障基本人权的主要目的。而行政法乃人性尊严之具体化,尊重与保护人性尊严应作为行政法的一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在我国古代优秀诗文中,蕴涵着对生命和谐性的礼赞、对生命独特性的张扬、对生命超越性的追求,所有这一切都可启发人们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作为确立和保护国家民主的基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它维护和捍卫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授予国家权力并严格界定各种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为保护公民权利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规定了基本原则。对十年“文革”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建立法治、维护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法治的第一要义便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即依靠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宪行事的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总和,是宪法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