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群体差异,为教育者和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2所医科大学?2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生进行生殖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健康相关知识36个选择题的均分是(23.64 ± 5.95)分?在回答“女性性交时没有性兴奋是否会怀孕”的问题时61.5%选择有可能,3.6%选择无可能,选择不知道的人仍有34.9%?避孕方法中避孕套的知晓率最高,达91.0%;其次是口服避孕药知晓率,为87.5%;皮下埋植知晓率最低,只有17.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性别间,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不够系统全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尤其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采用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方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肇庆学院在校大学生902人进行营养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男生营养知识的得分与女生相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学科分布看,术科学生得分最高,其次为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得分最低,不同学科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14%的大学生认为了解营养知识对健康有助益。65.96%的大学生认为合理膳食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应对他们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力求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3.
未婚青年生殖健康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展示了对南京市玄武区部分单位856名未婚青年进行的关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的结果.结果提示.对未婚青年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并提供咨询服务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按年级采取整群抽样,抽取一至四年级615名大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1.8%,具备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为15.4%、0.7%、36.7%。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基本上与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年级、学业成绩等有关。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下,高校应对健康素养的调查和研究给予充分的重视.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标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政策.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在校270名2011级初中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科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平均知晓率由55.02%增加到71.70%;饮食行为明显改善,平均正确饮食行为比率由46.11%增加到53.65%,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转变饮食行为状况;女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提高、饮食行为改善方面优于男生,营养教育效果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太仓市农村487名已婚青年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江苏省太仓市农村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其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说明青年人群对生殖健康服务有很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因病理性上网引发的后遗症,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安徽省本、专科两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其就“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大学生病理性上网发病报告率(13.7%)高于女生(9.3%),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上网的主要内容、目的不同,性剐气质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网络使用情况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生理因素、性别气质和社会文化是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病理性上网的程度以及性别差异表现,可为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粤西高师女生体育卫生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女生的身体素质是构成其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为促进高师女生的身体素质及职业素质的研究.对高师女生体育卫生意识及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7 %的女生认为需要提高身体素质,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41 ~46 % 的女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及双休日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循证护理角度探讨健康教育对.陧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影响。方法:检索主要医学数据库。按一定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从遵医行为、圣·乔治呼级系统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检查、知识掌握、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就诊次数、6分钟步行测试等8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遵医行为、SGRQ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FVC%)、住院天数方面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肺功能检查(FEV1、FEV1%)、知识掌握、住院次数、就诊次数、6分钟步行测试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医护人员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在有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还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不同年级新生入学时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方法:对我校02、03、04年级1408名大学本科新生不同年级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总HBsAg阳性率为5.54%;HBsAg阳性率02、03.04年级分别为6.65%、6.35%、3.95%,ALT异常率02.03、04年级分别为0.89%、1.18%、0.53%;02、03、04年级男生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普遍高于女生,但04年级男生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有接近女生趋势.结论:江苏教育学院大学本科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一般人群平均水平,男生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高于女生,但04年级男生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有接近女生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作为测试工具。对某医学院校65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各种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阳性标准≥180分的有68人.占10.6%。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成年人水平,优于江苏省大学生水平.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敌对。不同年级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经济来源、和周围同学关系、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与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尚属理想.但也有小部分贫困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年级、成绩等特点,有层次、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医学院校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某高校女大学生的经期保健、妇科检查、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避孕知识掌握等方面调查,发现她们对于生殖健康和保健方面的知识掌握尚欠缺.影响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教育因素、角色期望和医疗保健因素等,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众传播教育、自助小组同伴教育,建立女大学生保健中心及相关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体系,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师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湛江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第一类、二类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6.36%和25.95%;总分分布主要集中在低分段,在0~4分处达到峰值;新生的主要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人格问题、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障碍;总平均分存在学科、性别和考生类别之间的差异。结论:新生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须引起关注。建议:从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主的部分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知识比较缺乏,对性生理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避孕知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大学生的性观念呈多元化倾向;大学生仍很看重"贞操",但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又持宽容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大学生获得性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学,通过书刊、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与同龄朋友的交流,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性教育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用人单位、大学生员工、大学毕业生以及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差异的调查发现,这四个群体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存在多方面的不对称:用人单位更重视工作态度、领悟力等软素质,而毕业生则更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家庭背景等硬素质;相对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教师都不够重视领悟力、可塑性、社交礼仪、面试表现、性格等素质。只有缩小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素质供求差异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心理学教育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 ,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之间 ,以及文科生和理工科生之间对心理学教育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 ,应该根据大学生对心理学教育需求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某综合性大学和某医学院校为例,比较两类学校学生在无偿献血认知、献血参与态度及献血动机方面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及焦点小组评分编制调查问卷。认知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态度和动机差异采用t检验。综合性大学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较低。医学类院校学生在献血参与态度方面的得分较高,二者在献血感受上无差异。献血动机方面,医学类院校学生献血的利他性得分较高,在两校暂未献血人群中,医学类院校学生自我效能型和献血奖励型动机得分更高。需加强对综合性大学学生献血知识的普及,根据态度及动机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献血宣传及招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通过民汉对比、男女对比和文理科学生对比,在民族交往意愿、对待民族间通婚态度、不同民族学生间信任关系以及维护民族关系的行为等几个方面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当前新疆高校民族关系总体较为乐观,然而在交往意愿、对待通婚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类差异。我们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渗透到各类教育之中,以形成高校团结友爱的共同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生育任务的直接承担者,生理的特殊性形成了女性有别于男性的生理周期——经期、孕期、围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已婚妇女“五期”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村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卫生战略目标差距较大。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乡镇医院医疗环境条件的改善,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对农村妇女进行教育引导,变“要我检查”为“我要检查”: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提高丈夫对生殖健康的认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殖健康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