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他一生的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他歌颂爱情、吟咏自然,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精髓和生命,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是他诗歌"美"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在他的诗中大量创造和使用梦意象,这一意象具有多重内涵,它常常用以寄托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也用来象喻生命的失意与幻灭,是现实人生在其心灵世界的投影和折射。  相似文献   

3.
论李白的用世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仗剑任侠,放情山水,追求个性解放,但他并没有潇洒得忘情世事。本文从李白一生的经历和他的诗歌创作两个方面,论证主导李白一生、贯串李白一生的是他对理想的高歌和深切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热衷于政治,迫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始终在奋斗和失败中生活.一生都处在痛苦和幽愤之中.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就是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悲剧的一生.李白顽强而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是在追求自己的特殊价值和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中有许多鲜明的意象,如山、水、月、酒、柳、船、云、星等。这些意象描写生动,寓意深刻,是诗人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越生命体验的再现。通过对李白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星"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国古代星象学的联系,进而剖析"星"意象与诗人的人格意识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6.
李白对建安以后的诗歌采取总体上否定,具体上肯定的态度。他对鲍照特别推崇,常自比鲍照,古人对李白与鲍照诗歌的继承关系多有提及。李白领悟鲍照诗歌豪迈深沉的气势,受鲍照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影响。鲍诗写妇女题材中有气骨;鲍诗的语言奔放流畅,自然俊发;鲍诗的结构起句突起、收句陡收,中间疏放;鲍诗想象奇妙,意象奇异。凡此种种,皆被李白继承。李白有不少诗与鲍诗的继承关系明显,更有不少名句从鲍诗化用而来。李白学习鲍诗是由于二人的性格相近,遭遇相近,有相近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山河,足迹几乎及于大半个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化给予李白不同影响,形成了李白诗歌风格多样化。描写、讴歌黄河的诗篇,使他的诗风显示出壮浪纵恣、豪放刚健、气象博大的鲜明特色。李白是古往今来抒写黄河意象最为成功的诗人,他对黄河意象的描写,成为这个题材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8.
雪莱一生热爱自然,其诗歌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抒情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而且再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雪莱试图通过再现美丽自然构建人类的理想社会。他还在诗作中以自然意象象征自己的品格和追求,反映黑暗的社会,也经常使用冷色意象象征死亡和内心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逸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大量的文学史料,证实明月意象是李白诗中最富诗情的超级意象,一种具有开风气价值的意象。作者认为李白的贡献在于他以出色的直觉能力,使明月意象的情感体验趋于深入和精妙。李白已把明月意象思维推向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一代诗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月意象的本...  相似文献   

12.
以梦为马--海子抒情诗的诗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 ,也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海子始终不肯放弃他的诗歌理想 ,为此不惜放弃世俗的幸福 ,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抒情诗中的孤独、痛苦、死亡意象源于其生命情绪的“悲剧意识”。他生活和成长的那段历史 ,使每个追求思想出路的人 ,都陷于希望与失望、呐喊与彷徨、悲观与乐观之中 ,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在杜甫诗歌中,燕子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动物意象,可以把它描述为政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杜甫在诗歌中对燕子的吟诵,勾画出了他在个人政治理想追求和士人道德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小说中的太阳意象,蕴含着作家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文化选择。太阳意象在表层的象征意义上包蕴着三个方面的内涵:追求意识,孤独感,理性精神。进而由作品的呈现模式体现出了张承志的文化选择─—对文化的混交与再生的期冀。不管是对原始生命强力的张扬,还是对原罪感、圣洁感、生命信仰的追寻,都鲜明地体现了边地文化对汉民族文化的不无益处的补充和矫正,包含了一种“重新铸造”的努力,以及寻找真实、永恒、超历史、超地域的价值的可能的意向。  相似文献   

15.
近代学者许思园认为李白天才至上的思想、抛弃和超越的热情以及独步千载的影响力,与西方浮士:德精神相通。但李白对生命和谐的追求、功遂身退的人生理想、酒与月的审美诗情,更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李白的宏大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放大与时代气象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象征诗人一生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是陶渊明诗歌中引人注目的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来探求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体现出其追求真朴的生命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歌的运动审美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对动态意象的选择和加工;他把握事物动静关系的新奇角度;他对杂言句式的不平衡组接;他对句子内部结构的着意安排。诗歌的运动气势有助于李白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精神人格和自我人格、生命人格和文化人格六个方面讨论了李白诗歌中的独立人格形象,并认为人格在李白诗歌中是统一的、复合的·具有内在性、整体性的特点,他以理想为导向,以现实为契机,以精神为制动,以自我为张力,以生命为指归,以文化为血脉,人格形象高出众表。  相似文献   

20.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的本体。早在明代,胡应麟就已经意识到了《古诗十九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微妙的、甚至是重复出现的意象。本文从意象的角度出发,探求《古诗十九首》生命主题的深刻历史内涵以及其艺术魅力的源泉。生命永恒、生命短暂、生命死亡这一组生命意象中融入了游子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与无奈。无法求得生命长久的游子们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从而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爱恋、追求与肯定,形成了对生命各个角度的思考。生命意象群与人生短暂的主题浑然一体,使《古诗十九首》达到了“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泣鬼神,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