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文广 《社科纵横》2006,21(8):47-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才能够确保乡镇政府不会有吞噬建设资金的机会主义行为。财政压力引起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变迁,解决乡镇财政利益相对独立和上级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既要满足乡镇政府的财政利益,又要加强对乡镇政府的财政约束。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从财政视角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猛 《社会》2009,29(4):59-78
本文以东北某农业乡镇--特拉河镇为例,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财政结构的变化,以及在这种结构之下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税费改革之前,乡镇财政主要是一种“向下要”财政结构,乡镇政府主要是通过向农民征收税费的形式来实现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税费改革之后,“项目财政”成为乡镇政府增加本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种财政收入的获得是乡镇政府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来实现的。通过对特拉河镇大鹅养殖项目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乡镇政府项目申请过程中,镇政府将大鹅养殖产业链条上的每个流程都包装成为项目,以此向上级政府申请资金,并且通过虚报数量、宣传、政绩化等手段来提高项目申请的成功率。笔者认为,“向上要”财政结构决定了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规则,它规定了人们行为选择的范围和方式.制度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这种路径依赖既可能使区域经济沿着正确的路径发展下去,形成良性循环,也可能将区域经济锁定在低效率状态中,陷入恶性循环.“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经历了制度的巨大变迁,同时也显示出明显的双重效应,其成绩与代价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传统时期的辉煌、转轨时期的低效与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制度安排和其嵌入的制度环境是否耦合、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均衡、是否存在路径依赖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建议适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蓝本,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强化政府的制度供给责任,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走出路径依赖,走向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两委“一肩挑”制度是加强党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村基层两委“一肩挑”制度经历了萌芽探索、政策提倡、全面推行三个阶段,从地方自主探索到国家顶层设计,逐步规范化、全面化,研究其历史变迁、把握村两委“一肩挑”制度的演变逻辑可为其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历史经验。采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从深层结构、路径依赖和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对农村基层两委“一肩挑”制度的历史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农村基层两委“一肩挑”制度的演进受到政府体制、经济发展与观念认知的深层结构影响;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效应影响变迁路径,形成路径依赖;党的领导强化、地方探索经验累积和基层治理需求扩张提供动力机制。未来,农村基层两委“一肩挑”制度应重塑制度环境,完善村级选人用人机制,做好“一肩挑”干部培训工作,健全权力叠加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诺斯的观点有价值之处在于:把制度变迁同经济发展绩效直接连在一起,并指出了两者的正向因果关系;提出了经济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与闭锁;指出了政府或国家在经济变迁中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责任。指明制度变迁理论新的发展方向,即共享心智模型,只有形成共有信念的制度沉淀下来以后,才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如果制度不能作为共有信念,就不可能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一个新的共享心智的模型就把行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主要思想都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杨梅枝 《探求》2009,(1):49-52
制度变迁是制度交易的动态表达,制度除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外,它还有其独特的制度物品特征即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而要摆脱低效率的路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可以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Land Finance and the Tax-sharing System: An Empirical Interpret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区域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发掘。地方政府行为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尤其受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集中财权使地方政府逐渐走向以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为主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了土地财政;利用省级的年度数据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如何评价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与财政包干制相比,分税制都是一个理性化的制度变革,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稳定互动框架,而以土地为中心的城市扩张模式是这次改革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9.
谢伟 《探求》2010,(2):36-41
我国乡镇政府工作和乡镇政府职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因此,提出乡镇政府职能要由全能的"无限责任政府"转变为"有限责任政府"、要由忙于应付的"任务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政府"、要由错位的"权责脱节型政府"转变为"权责对等型政府"的转换路径,并从行政体制改革、组织设置、队伍建设、财政改革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经济职能是一种贯穿于社会经济运行始终的政府行为方式。在不同经济体制模式下或在同一经济体制的不同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发挥作用的程度和范围是不同的。为描述这种景况,本文着力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形式展开分析,认为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着主次性,其随着经济体制模式的转轨而出现调整。以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而论,这种主次性调整便和分税制实施过程中的财政转移支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对这种密切联系的某些重要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国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在农村实行政社分设、组建乡(镇)政府。为了保障乡镇政府能有效运作,乡镇财政同时被建立。从近20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乡镇财政在公共物品提供及激励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乡镇财政收入不足,支出得不到有效监督,其职能没有界定清楚,以及上级政府的挤压,乡镇财政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农民强征强收,导致农民负担日趋沉重,干群矛盾日趋尖锐,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加。乡镇财政问题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由此产生了系列文献。本文从乡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乡镇财政与上级政…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国政企关系的变迁主要受到政府追求主导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驱动以及主体嵌入之中的结构环境约束。正是在这两种合力的作用下,政企关系的演变机制可以从政府为实现主导目标和适应结构环境而做出的各项制度安排来加以理解。由于制度安排所具有的路径依赖特征,所产生的非意图性后果,加之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影响,政企关系的发展变迁在微观层面取决于政府与企业具体、持续的互动。从而,只有在梳理中国政企关系变迁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关系变迁的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才能理解这种复杂多变的关系变动逻辑,进而总结和提炼出某些具有经验性的成份。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土地财政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全面审视中国渐进性制度变迁过程,分析了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激励和政府行为选择,并以广东省的实际数据佐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因此,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最后提...  相似文献   

14.
郑春勇  张苏敏 《创新》2010,4(1):83-86
党报经营制度改革是传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政治经济学看来,党报经营制度改革的起因是制度供求不均衡,党报经营制度变迁的模式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相互作用,党报经营制度变迁的轨迹表现为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融结合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度环境的约束并反过来作用于制度的变迁。初始模式的选择及其效率的重要性,决定了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是进入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经济绩效。对此,文章具体分析并指出影响产融结合模式变迁的主要因素——路径依赖因素及反路径依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将技术的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对于理解中国近代以来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度的框架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式和内容,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决定了与中国近代技术发展过程相伴的制度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记忆”。在中国两千年“官僚集权”的社会中,“官—民”二重结构的基本制度环境始终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重农抑商”政策下的“禁榷”、“官工业”等制度安排“暗示”了洋务运动中的企业制度和技术激励制度的内容;官本位的文化积淀决定了技术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能力配置。制度壁垒导致中国近代技术引进的低效率。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今天和未来做出正确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羽 《南亚研究》2013,(4):20-32
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实质上也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建立在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制度、环境等因素基础上的路径依赖已经将印度锁定在“逆工业化”这条路径上。要想破除锁定,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分析印度产业结构中产生路径依赖的各种因素,比如报酬递增、利益集团、初设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思想观念等,实现路径创新,增加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的。这一思路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财政体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制度,关乎改革的全局,为此,文章试图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背景、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梳理,从而进一步探索继续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于“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不能仅定位于压缩财政层级或县域政区财政脱困的权宜之计,必须将其提升至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高度。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文认为,应逐步通过解除市领导县的管理体制,重新整合县域行政辖区,以及必要的省级行政区划的调整,在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地地方行政管理层级架构之后,方能营造出构建相对合理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可能性,进而使得“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降英 《浙江学刊》2004,(5):178-180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性.本文以正泰集团的制度变迁为例,指出从私人作坊--股份合作--现代企业集团公司的演进路径决定其对家族制的依赖,进而分析了家族化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从建立开放的多元化产权结构、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培育职业经理人、实施品牌战略等角度探讨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