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实践哲学的立场上看,自然观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内蕴于人类生活实践之中.人类生活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则意味着自然观的三个层面.因此,从人类生活实践的视角,克服对自然观的片面理解,将自然观理解为一种"复合自然观",是挽救环境危机的一个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4年至今有关民族理论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民族研究的旨归及学科建设,民族研究的范式转换,民族研究的理论视角,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议题。近年来民族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色,但是在学理建设上稍显不足;第二,西方理论话语体系占统治地位,理论本土化方面还不足;第三,民族理论百家争鸣,但是学术开放性和兼容性尚不足。文章建议从观照现实,发挥实践智慧;加强西方民族基础理论引进来,本土理论走出去;强化民族历史研究,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加强知识积累,做大文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民族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看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文学,可以把"沙"作为"基本象征物",将其总体特征提炼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文化的沙漠特质:扩张、包容与吸纳性;二、诗人的沙漠性情:性格的多变性与极端性;三、作品的沙质结构:颗粒化、松散化.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阿拉伯文化与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阿拉伯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真正要加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应当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的"民族",对于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8.
民族分层是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综观中西方研究,从"民族"概念入手,多角度地理解民族分层的概念内涵,有助于拓展和明晰我国民族分层研究的视域。目前这一领域主要集中于民族分层的原因解释、对民族分层结构的宏观研究或经验分析,以及有关分化演变趋势的研究。研究者常用的操作化测量指标可以基本归纳为客观、主观及文化行为模式三种。然而,"民族"作为社会分层的视角或维度,仍面临许多挑战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国内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集中于国际少数人权利保护视角的阐释,第二阶段则集中于有关该政策发展取向上的探讨,表现为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与"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理论论争;此外,从"差别权利"来探讨优惠政策是近年来研究的新路径。国外研究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及部分社群主义对少数族群的阐述,在具体问题方面,主要集中在反歧视以及公共政策效果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快速发展不断打破原有相对封闭的社会空间,民族文化以不断"再生产"的方式完成自我更新与超越。文章以文化再生产与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从物质文化维、制度文化维、精神文化维三个维度切入,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社区民族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民族文化的空间形态,动态揭示了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并指出"文化的空间生产"是民族旅游开发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上丰富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合理利用的研究体系,从实践上增强空间行为主体尊重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导向意识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发展到政策引导的初步探索阶段。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如何保留"乡愁",留住好山好水,已经成为从行政管理机构到城镇居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民族地区"乡愁"实际上就是文脉、地脉和人脉三个角度解构了无形文化、有形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之总和。基于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乡愁"保留的各种困境,从旅游业发展的本质需求、旅游开发、旅游经济和旅游产品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得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中"乡愁"的保留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维持是实现城镇化建设中"乡愁"保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冯特作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而为人们所熟知,其早年建立了科学主义取向的个体心理学。多年研究之后,冯特意识到仅仅研究个体心理并不能对人类心理形成完整理解,因而冯特在其晚年转向并建立了人文主义取向的民族心理学,他认为民族心理学研究是对个体心理学研究的补充和延展。冯特民族心理的基本宗旨在于考察人类群体心理及其发展过程,其研究方法为文化产品分析法,主要是对团体生活和人类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冯特民族心理学思想的特点在于注重文化在民族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人类心理的群体性,注重人文主义取向的研究范式。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思想对当今心理学研究的纵深发展与跨学科延伸具有历史性的理论价值,对促进我国民族心理学发展与心理学内源性本土化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者们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在本文里,为着同样的发展和创新的大目标,我们试图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重新阐释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以期发掘民族文学实践和研究范式应该关注的新问题,同时也提出民族文学和研究应该采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不能用族群代替民族,民族是由语言、文化心理素质和经济生活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划分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尤其是文化心理素质,即民族意识是不容易"淡化"和消失的。民族政策要与时俱进,进行调试,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不能"去政治化",而必须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各个时期国家的民族政策,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分支交叉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基本话语体系、学科建构等方面尚待深入和取得共识。中国美学本土化学科建设的困境与研究误区、民族美学研究力量的分散和后继研究队伍培养的部分断层,是影响民族美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视角,既要建立各民族审美文化的主位意识,避免在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整体中"缺席",又要避免"自说自话"而忽视人类审美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一词从日本被转引使用到中国,但是两个国家在民族及相关概念的理解上是存在差异性的。这需要对日本学术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和官方机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来分析日本关于"民族"及相关概念在政治和文化意义的理解争论,并采用音译等方式来防止理解歧义。研究发现,日本官方机构的文件等对先住民族使用"民族",对外来移民使用"族群",其背后有更深层的政治内涵,其目的是运用概念本身的差异性来区别对待不同的群体以及相应权利。这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相去甚远。我们需要在这样的背景和国情下思考"民族"及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7.
“跨界民族”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跨界民族的研究中存在着概念多样性的尴尬局面,虽经学界多年的论争,仍无法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对于基本概念的模糊,不利于学理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入.因此笔者列举出跨界民族研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跨界人民"、"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无国家民族",并通过对以上语义相近的概念一一进行辨析,以使人们对跨界民族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西方关于"民族"的概念有很大差异。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可以叫做"文化民族",近代以来伴随"民族国家"崛起而形成的"民族"可以叫做"政治民族"。任何现代国家不论姓"资"姓"社",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由传统"文化民族"向现代"政治民族"过渡的必经过程,国家应采取种种措施去建构作为"国族"的"政治民族",而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去建构"国族"。民族问题"去政冶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的主张者以否定民族集体权利、建立同质化的"公民"或"国族"的构想是违背"民族平等"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是违反中国国情和当前世界潮流的,如实施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不能采取"同化"或"融合"的方式,而应当按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思维去"整合"建构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民族——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把共生哲学拓展到民族学研究领域,构建民族关系研究范式,是实现民族关系研究从传统的、经验式的、定性的探讨转换到逻辑的、量化分析的一种范式创新。基于共生哲学的基本理念,通过探讨民族共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建立民族共生关系的逻辑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把民族平等、成果共享、互惠合作、共同进化的理念诉求,落实到具体、可以量化的现实层面,为分析、评价、调控民族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范式支持。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化的研究方向是要打破学科画地为牢的偏见,突破学理层面的反复论争,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文从心理主义、功能反观结构和"体育人"构念切入,分析体育文化存在心理结构的可能性,又从反心理主义、方法论困境和强范式与弱范式分析视角解析了可能性限度,以此为体育文化实证化和结构化研究做理论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