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其一是"民族单义性"的范式危机,指出民族是多义的。近代有一个从民族国家思潮转变为"多民族共和"政体的过程,此乃当今中国国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其二是"民族问题化"的范式危机。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民族"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单元,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无问题,民族文化无问题,问题在民族之外,这是理解"民族"的基本原则。其三是"去民族"的范式危机,重要的不是"去民族",而是要让民族"去问题",避免让民族成为冲突甚至战争的牺牲品。通过阐释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在学理上澄清上述民族研究范式危机,思考对民族研究和民族实践的合适研究范式,为民族研究及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出基本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学和中国的现代性、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学等三个论题,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史,对中国民族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性质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思。其中,对民族学知识中国形态的发展及其学术价值所作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现代性和殖民主义在中国民族学发展上的影响所给予的分析和评价,对理解中国民族学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沿着跨国民族问题从边疆到边界到边域的历史变迁进程,反思和考察跨国民族研究的理论视角问题,提出了边域建设的模式及其对和谐世界的建构意义,并探讨了跨国民族研究的思路创新与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6.
崔明德 《东方论坛》2005,(6):9-11,21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及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他们对民族及民族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由于"民族思想"具有深邃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对象及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民族思想的学科地位,将其明确为一门学科,即"民族思想"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思想"是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和思想史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个新兴学科,可以暂时将其作为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划入民族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的主流话语脉络有三:其一为"民族国家"语境下的20世纪初期日本"满洲"研究,表现为非正义性与非理性;其二为由拉铁摩尔"农牧对立"观引发的"征服王朝"研究及其在战后日本学界的发展,其核心观念是将辽、金、元、清等王朝视为独立于中国史之外的游牧政权史;其三为"内亚史"与"新清史"研究,其特征是以"内亚"视角观察中国东北边疆,认为边疆影响中国。此三类研究,其本质特征都是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话语解释中国古代东北边疆,甚至直接割裂了中国与东北边疆的关系。从根本上看,这些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面临着两个基本矛盾:"民族国家"话语的普适性危机与西方"边疆"观念在中国的不确性。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几度变化。文章通过对60多年来学科发展当中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学科模式的变化、方法上的新发展、理论创新的难题、发挥学术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历史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把握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时代,拓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发展道路,创建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上的中国学派等设想。  相似文献   

9.
翁乃群教授追溯了他进入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术经历及其与国内学科发展历程的关系,并且以纳日(纳、摩梭)人社会的田野研究历程为例,讨论了"地方"概念的多元性;在反思"地方"和"田野"的基础上,指出人类学的根本仍然是经验研究,而且西南作为一个富于差异性和区域相似性的民族学、人类学场城和田野基地,对中国人类学的整体发展具有很大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界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历时已久,在民族概念的认识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在民族概念研究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一是引用相关材料来证实“民族”一词是中国古代文献固有的名词;二是认为现代民族概念是中国本土民族概念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三是对当前出现的“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开始超出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关系范畴,这就为中国民族学研究不断拓宽学科的“国际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民族综论》正是紧扣这一时代脉搏所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具有研究框架综合、研究内容新颖、点面分析结合等特点,在将民族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国际民族研究和深入了解世界各民族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边政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应运而生。国立西北联大组建后,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应对民族危机,关注边政问题,进行了关于边疆问题的一系列学术考察活动;积极组建边政学系;成立边政问题学会及主办学术专栏;并撰写、出版了大量关于边政学的论著。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研究为边政学的奠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及现代学术的建立具有开拓与示范意义;并对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学史的回顾,讨论中国民族学学科在追求世界性学科规范与倡导本土学术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及人们的思考.20世纪前半期,从学科规范的确立开始,中国民族学家创建了符合国际学理的学科体系;此后与应用政治实践相关,学术规范出现了向苏联模式的转型;至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的相关争论依然不断,并使两种对立倾向蕴含其中,在应当相辅相成的学术规范和本土发展之间却出现了种种对立的认识和实践.本文就此进行梳理,主张用一种新的立场和策略来处理学科世界性与学术本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学的学术渊源、整合历程与当代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学是直承西方民族学而来,从学科特征上来说,它与西方民族学有着学科上的一致性,但中国民族学由于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本文在对中国民族学的学术渊源、整合历程与当代开展等三个时代或三个方面作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一个新兴的民族学派———中国学派,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中国的学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学科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中国多民族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民族经济学于1979年创建。这门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学科理论建设、学术成果积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经济学是大学民族学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经济学迅速增容。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的介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综合多位学者相关论述与笔者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部分内容合理组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学者试图借乡土社会把握中华文明以来,中国本土学人面对中国农业社会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危机,以"乡土关怀"为核心,形成了各有差异的理论视野或概念框架。其间,中国社会人类学的乡土研究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学术的反思、传承与超越,中国社会人类学的乡土社会研究必将突破各种理论和范式的束缚,迈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在西南民族研究方面建树卓著,是中国民族学界具有跨时代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围绕李绍明先生如何定位与表述"西南"以及怎样推动"西南研究"等问题,对中国西南民族研究进行了学术回顾,思考当代中国民族学的西南研究如何在前人开创的区域研究传统上,获得研究视野和范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经济学研究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虽然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诸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根源在于,迄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怎样有机结合这一难题。民族学与经济学可以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民族学为主,二是以经济学为主。过去20多年的理论探索表明,民族经济学采用以民族学为主的研究思路,难以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问题,难以建立起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民族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总体研究思路从民族学范式向经济学范式转变,民族学与经济学、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应当是经济学框架内的结合。民族经济学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三大目标之间的最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学根据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系,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MPA民族班专业硕士学位点。全院现有教职工2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4内蒙古大学根据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系,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MPA民族班专业硕士学位点。全院现有教职工2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职人员6名。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成立以来,本着质量、特色和创新的办学理念,通过梳理现有资源,凝练出八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民族学学科的北方少数民族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蒙古族宗教现状研究、蒙古民俗与口承传统研究以及生态与生计研究;社会学学科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与文化变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制度变迁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方向的确定与建设,为学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和法国汉学家葛兰言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方法都涉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但是两位学者并未依附于某种已有理论,而是以文化人类学为研究视角,反思中西话语对文明与野蛮的建构。闻一多对中国"神话与诗"的主位阐释与作为"他者"的葛兰言的"中国文明"研究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然而前者的民族自我表述常陷入现代性和民族性的矛盾之中,这一特质在与西方学者的比较中更易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