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阐释王安忆小说文本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现状,以及对人的精神状况的回眸与重建,亦及通过对其文本的解读来探索王安忆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意识、社会生态意识、精神生态意识。由此而体现出的当代作家对社会以及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投注的人文关怀。从而积极地引导人们精神世界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有她自己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对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使女性意识的发展实现了两次突破.她最先把"性爱"引入女性文学,以自觉的性别意识建立起自己作为女性审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她自觉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女性话语的抒写,进行女性主义文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刘堃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9):108-114
王安忆是中国新时期为数不多的在海内外都享有广泛盛誉的女作家。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译介她的文学作品,至今已成为对她作品翻译数量最多、研究范围最广的国家。因此,美国的王安忆译介研究,可视为海外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接受和影响的坐标。研究者们以王安忆译介到美国初期作品的寻根意识为发端,逐步向她后续作品中的地域书写研究推进,并在纵深挖掘中又贯穿着女性主义研究,探析西方文学场域对她作品的接受因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典型性意义与关照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元论世界观源于人类主体意识的确立,也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内在倾向.但二元论所确立的心身对立的世界图景使得意识或者以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或被完全否定而消失于无形.具身现象学通过考察“行为”的性质而揭示出的心身同一论,不仅超越了二元论及其结果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而且代表了一种以有机生命为着眼点的意识研究的趋势.从二元论到具身概念兴起的过程,是人们对意识范畴的否定之否定的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6.
日本由前近代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历史意识勃然兴起,一部部以“万国史”冠名的教科书和历史书籍鱼贯而出,载述着知识分子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甲午战争后,日本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这一政治观念支配了知识分子看待世界历史的眼光,他们亟需改写“万国史”,将日本史纳入世界历史,阐发日本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与“帝国日本”的崛起相伴而生的,是日本人愈加汹涌澎湃的“世界史”意识。他们将“国家”的历史与“世界史”连接起来,通过解释“世界史”来争夺历史的主导权和文明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论价值意识     
韩东屏 《江汉论坛》2012,(10):78-83
价值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人的意识不应被定义为"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而应修改为人脑的信息性活动。而信息可界定为存在者显现的媒介。人脑的信息活动不仅有"反映",还包括感想、反思和想象,四者都是人脑的机能。含有价值信息的意识可谓价值意识,在意识的四种形式中,除"反映"不是价值意识之外,后三者都会是价值意识。其中,"感想"是价值意识的必然形式,"反思"和"想象"则是价值意识的可能形式。因"感想"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所以价值意识也有理性价值意识与非理性价值意识之分。非理性价值意识包括欲望、情感、意志和价值直觉,理性价值意识包括价值知识、价值观念、价值理想和价值智慧。这些形态的价值意识,都对人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源泉,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化表达。要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做出较为完整的理解和阐释,应该把握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客观现实世界、意识世界与无意识世界。  相似文献   

9.
赵华  刘新生 《齐鲁学刊》2004,(5):151-153
王安忆小说创作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从而不得不承受守望生命存在的人生孤独,其小说中的生命个体虽然表现出走出孤独的种种努力,但挑战孤独的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王安忆的小说守望孤独而并不绝望。  相似文献   

10.
理性、自我意识、进步等现代性观念建立在一种线性的、以当下性为核心并向未来开放的世俗时间意识的基础之上 ,它所反叛的是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末世论的时间观念。海德格尔把以黑格尔时间观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的时间意识视为流俗的时间意识 ,主张在一种四维的立体时间意识去体悟存在、解构传统形而上学体系 ,从而开启了后现代性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除蔽祛神,由贞字的人文向度探求易卦的逻辑起点,从猜测甲骨文( )(贞)字为图,到发现( )为人寓其中的六合结构,为六爻的生成找到了直觉的明证;从揭示卦爻与点、线、面、体共同的空间背景,到发现卦象是介于形数之间的独立形态,为取象运数的卦爻作了"把握世界的原发方式"的定位;最后以西学为参照,重申了六合以及八卦六十四卦的公理性,提出卦爻是生生不息的终极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细读路遥小说《人生》,从主人公高加林的悲剧中,深思其"无为"的行为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农村时代政治话语下的隐在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源于作家的"选择",路遥纠结于政治和道德话语的挣扎,呈现出道德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姚雪垠不但积极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界的思想解放,而且致力于扭转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方向,反对《红楼梦》研究重思想轻艺术的倾向。在促进"红学"的研究方法"转轨"的基础上,辩证地把握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小说,既分析和研究了《红楼梦》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也分析它的不足之处。姚雪垠在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时没有停留在"红学"上,而是要求"红学""探索产生一个伟大作家或伟大作品的若干规律"。姚雪垠还提出了宏伟的红学史观,这种红学史观是姚雪垠的"大文学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庄子·逍遥游》中"摶"、"扶摇"、"羊角"应辨析为:"摶"有聚积、卷起的意义;"扶摇"应指巨大的暴风、疾风,而不是旋风;"羊角"主要用来描摹大鹏的飞行状貌。据此可以对"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宋代"妖言"罪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文龙 《河北学刊》2002,22(2):125-129
中国古代法律多以“妖言”罪名钳制思想 ,严厉打击妄言天命行为。唐律将其区分为涉及国运休咎和人命休咎两大方面。宋代“妖言”罪名内涵扩大 ,北宋早期禁“夜聚晓散” ,后期禁“吃菜事魔”。明清时期开始有了“邪教”的称呼。  相似文献   

16.
《韩诗外传》与《吴越春秋》中要离传奇的文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诗外传》与《吴越春秋》中的要离传奇在文本上有着明显的前后继承痕迹。从文本分析上看,《韩诗外传》在情节上多想像、虚构成分,影响着《吴越春秋》中的情节,使之表面合理而实荒幻,最终有别于史而成其为小说;在叙事结构上,《韩诗外传》的故事时序为早期的初具形态的历史演义小说所接纳,并在叙事时序上有所超越;在叙事情境上,《韩诗外传》的作者叙事情境为后来的讲史话本、历史演义小说所采纳,《吴越春秋》则在局部情节中以人物叙事情境之名而行作者叙事情境之实,开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全知全能型人物叙事情境的风气之先。《韩诗外传》的文学性,对早期历史演义小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俊成 《殷都学刊》2009,30(4):9-12
爻族为殷商重要的族氏,文章通过分析古文字材料及传世文献认为爻族和攸族分属商代不同的族氏,非一族一地.山东滕州一地和爻族地望有很大联系,滕州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商代爻族居住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8.
曹禺和姚一苇曾一度在隔绝状态下进行各自的戏剧创作,然而他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多方面的一致:姚一苇接受了曹禺的深刻影响;曹禺和姚一苇都是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走上剧坛;他们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悲悯的戏剧情怀和相似的诗化的戏剧美学。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渗透,引起了人们对祖国边疆的高度关注。姚莹的《康輶纪行》是其贬官四川后为解决藏僧纠纷两次奉使乍雅途中的札记汇编而成,以全面介绍藏族考及藏外印度、尼泊尔以及英、俄等国情况为基本内容,对西南地区边疆形势进行了考察,揭露了英国侵略者对西藏的觊觎,为加强祖国西南边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姚鼐的学术思想是其文章理论、文学思想的基石,集中反映了桐城派文人的思想、学术观念。他以理学为宗,非常尊崇程、朱,同时又能吸纳汉学考据之长,进而提出义理、考证、文章相结合的主张,以宽容的心态兼收各家学说,其所为远非那些严守门户、固步自封的理学家可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