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管子非一时之书亦不出于一人之手太史公云予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曰详哉其言之也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是汉初已家有其书太史公所读牧民山高等篇必管子之本书也刘向叙录云九府书民间无有山高亦名形势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据此则汉初世多有之之管子至西汉末已多散失刘向称其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则向所校录者必皆纯正无疵可  相似文献   

2.
启功 《学术界》2002,(2):175-176
启功周岁丧父 ,先母抚育 ,备历辛苦。稍长受业于吴县戴绥之先生 (姜福 ) ,获闻江都汪容甫先生 (中 )平生学行。新春在厂甸书摊上得《述学》二册 ,归来披读 ,其中有关经、子之作 ,尚不能句逗 ,而略堪口诵韵文。及读至《与剑潭书》 ,不觉泪涔涔滴纸上 ,盖汪先生亦早年丧父 ,汪母抚育子女 ,其艰苦殆有百倍于吾母者。此后不仅反复诵读先生遗文 ,又从影印《兰亭》帖中得见先生书迹 ,更于日本平凡社版之《书道全集》见册页一开 ,皆录自作短文 ,知先生并不多录习见前贤名句也。约三十年前 ,在展览会中见天津周叔世丈所藏汪先生手书一幅论冠子者…  相似文献   

3.
<正> 顷读翁方纲《金石录》本,其跋语有三,兹录后:“辛卯春,就刻本影抄此本,癸已夏借汪氏裘杼楼所藏旧抄本,是朱竹垞先生手校者,悉用墨笔过录于此本。庚申是先生入翰林之明年,中有一处疑非先生手笔:辄记其旁云:此条疑是另一人之笔。然通前后观之,始知是先生数次所校,则亦先生手笔矣。盖彼时犹未有刻本,故其珍重如此。”“七月一日又以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左传》一书,晋杜予之旧注由于望文生义,多有失笔之解,如不知“伯、子、男”为三族之亲对“郑伯男也”及“伯姬来朝其子”之失解是一类;由于断句之误,如“单公、子愆期”读为“单公子、愆期”,又是一类。还有其他之误,笔者已各有专题的考释,论证过,不在本篇里一一列举了。本篇主要的是择出录笔志音之字,对此旧多以“同声假借”为解,而注释者杜予氏有时却有所疏忽,为这种录笔所误,在这里举出几例,说明读古代典籍不能尽信古解,读者须独立思考,始能求其古旨真义。  相似文献   

5.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在文字录校上尚存疏误错讹。有未据重出互见诗校补文字者,有曲解诗意,臆录误校者;有避难就易,滥施空围者;有照录失校,以误传误者;更有臆录者。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东华录为清代编年史上之要籍,计有蒋良骐、王先谦、潘頣福、朱寿朋诸氏四种。蒋氏东华录起太祖终雍正。王氏东华录亦起太祖终雍正其起乾隆终同治者曰东华续录。潘氏朱氏者,亦曰东华续录。惟前者限於咸丰朝,后者限于光绪朝。四者之中,蒋录取材有较为早期之处,惟失之简略潘录则因氏削稿未竟而卒颇多疏漏朱录则杂糅而多不得要领。故以王录为最。王录取材较为慎重有选择范围亦较广。其书原系病蒋录简略而作,故史料不啻增加十倍,内容可谓无所不包,即如人口方面,王录亦有记载:於每年年终,附以该年全国人口之总数,即民数是也。蒋录朱录不详,潘录有而不过王录之转载。故人口之记载以王录为主。此项记载,在东华录中,不过每年寥寥数行而已。然为中国人口方面之最主要史料,而为中外学者之所重视者也。  相似文献   

7.
深入浅出史家绝唱──读《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李正中由史学大师顾颉刚教授口述、教育家何启君先生整理的《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增订本)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此书是顾老于1965年冬到1966年春,在北京香山疗养院期间,为同住在疗养院...  相似文献   

8.
偶读《一瞬录》,发现这部著作颇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志怪或集趣的笔记小说,是以记录各地风物为胜,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 作者周际华,字石藩,贵阳人。清嘉庆三年举于乡,六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七年选授遵义府教授,道光二年任辉县知县,后调署陕州知州、高淳知县、兴化知县、泰州知州等职。 《一瞬录》刊于道光十九年,其写作目的据作者序云,“自来骚人墨客癖嗜溪山,寄怀清旷,搜奇揽胜,以自写其讴歌,以自多其闻见,于是有畅游之举。”说明该书系作者为官生涯中亲身所见所闻。其中有些条目,反映作者所到之处,尤其是家乡贵州的农事、物产以及社会状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滇文丛录》(《云南丛书》之一种,秦光玉辑成于1938年,194 5年印成)有《李卓吾先生祠记》,在所见及的李贽研究资料中未有收录此文者。该文出自李贽弟子陶 之手,兹将全文加标点抄录于下。李卓吾先生祠记陶  先生去姚距今四十年,其卒于长安又距今十六年。余纵观守是邦者,凡有德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高宗弘历发现收入《四库全书》的明人李清所著《诸史同异录》内有记清世祖与明崇祯帝相同四事一条,使他大为恼火,指斥为妄逞臆说,任意比拟,下令将收入《四库全书》的李清所有著作(包括《诸史同异录》、《历代不知姓名录》、《南北史合注》、《南唐书合订》四种)“掣出销毀”。同时,严命对《四库全书》重新检察。结果,同年八月,发现了周亮工的《读画录》有“违碍”之处,下令照签撤改,但还没有把  相似文献   

11.
王恺六王恺六。衡阳人自定稿和甘蔗生遣兴诗序夕堂戏墨卷二云。今春有杜鹃花。不觉到铁墙坳。王君延入新齐。为他和石灰泥壁。忽拈一帙诗。没其所自得教。认取谁家笔仗。卒读久之。乃知是跛汉王君。笑指石灰桶说。寻常谓道人认得行货。今乃充此物经纪。眯著眼看枰斛耶者。是十三年、借山在灵溪所作于是次韵和之。按年谱刘氏毓崧曰、按六十自定稿、己酉有效柏梁体寿王恺六诗云、铁墙坳头录凤楼、此序  相似文献   

12.
读《莺莺传》的同时,比照着看《读<莺莺传>》,也看寅恪先生其它一些有关文章,以及近年来国内学人研究《莺莺传》的文章,颇有感想。其中有一些是对寅恪先生观点的疑问,特录之如下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薛宗保 《江淮论坛》2010,(5):84-85,185
达州所属之太平县,今万源市,其地有"万倾池"的地名最早见于北宋。尔后,多有地理典籍、方志引录。清《太平县志》对万倾池有详述。把春申君故里与万倾池联系在一起的始作俑者是王存等人,其所据《图经》为孤证,且无出处,不足为信。明代引录者对此即有质疑。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全集》(上海中华书局版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九辑所收为龚氏的编年诗,共录《破戒草》《破戒草之余》及集外未刻诗等计二百八十八首,原系王佩诤先生校录,为至今为止收集最完备的。但此辑所录各诗,自《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园有寄》以下,共五十七首,其编年颇多可疑。当日编集者未曾详考,遂有明显可知其误者亦未能订正。其中除《哭洞庭叶青原昶》、《饮少宰王定九丈宅》二首近年已见专文指出并予纠正外,就笔者所考,尚有五首(三题)编年明显有误,即《太常仙蝶歌》《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及《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三首)》。兹申述理由,订正如下,并以就正海内高明。(一)《太常仙蝶歌》旧系于道光七年(丁亥),误。应改系于道光二年之后,三年之前。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地区文管所于1984年12月,在哈拉和卓古墓区发掘了一座唐墓,出石质墓志一合。据墓志,墓主人为生前曾任北庭副都护、卒任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的高耀。此墓基本情况已见该所《唐北庭副都护高耀墓发掘简报》(载《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四期。以下省称《简报》)。墓志拓本照片,已制为图版随《简报》刊布,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新疆历史文物陈列》中公开展出。笔者每读《高耀墓志》(以下简称《耀志》)录文,颇疑其释文有误。读之愈细,疑之愈深。近因工作关系,亟需借助《耀志》,乃反复审读展出之拓本照片,终于发现录文中某些明显的失误。例如:9行中“解褐”之“解”,误释作“辭”;11行末之“以□”实为一“简”  相似文献   

16.
晚清湖南风气从"守旧闭化闻天下"到"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的扭转,除与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影响密切相关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亦是导致其"风气厥开"的有力工具之一。从《湖南时务学堂学生日记类钞》所录相关内容,可知时务学堂是以《明夷待访录》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从《湘报》所存文章及广告,亦可知谭嗣同等主讲的南学会与《明夷待访录》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以叶德辉等为代表的守旧者对维新派的批驳,无形中助长了《明夷待访录》在湖南的传播,并由此唤醒了一大批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  相似文献   

17.
马嵬诗辨     
李义山《马嵬二首》,向被视为讽谕玄宗荒淫误国之作。其七律,尤为诸选诗家所喜录。最新出版之《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仍守此法,并做注云:“原有两首,都讽刺唐玄宗。”由是观之,马嵬诗之旨在讽谕,乃世所公认。 然近读《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见载有秦似同志《李商隐诗》一文,  相似文献   

18.
廖燕生于清顺治元年(1644),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本名燕生,广东曲江人.十九岁为诸生,旋弃诸生籍,改字梦醒,后字人也,号柴舟.廖氏厌恶科举,不事干渴,但抱负宏远,绝非甘于隐遁遗世者.他善读"无字书".即使读"有字书",亦当读其无字处,读其经世济民者.他尊孔子为" 千古大圣人",于孟子有微辞,程朱更非所喜,而受王守仁"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影响甚深.他追求个性解放,社会批判亦激切震荡,议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就明末李贽往往亦未能到.然平心而论,偏激则有之, 狂诞则未也.  相似文献   

19.
李焘《长编》,为治宋史者常加检阅。阅读之际,因有点校本,方便多矣,然不免偶见其误,笔而录之,置之箧中。今先就二至六册之误合而计之,约六十一则,予以刊布,以就教于宋史学界。一孔之得,非敢言必,尚祈识者指正之。一、刊误第六册167l页,大中祥符三年五月丁亥:如已有条贯看  相似文献   

20.
李剑国先生在《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一书中认为唐小说《许生》四鬼中言语瞻视疾速者、少年神貌扬扬者、长大少髭髯者分别为王涯、舒元舆、李训。笔者对其论据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言语瞻视疾速者、短小器宇落落者、少年神貌扬扬者分别为舒元舆、王涯、贾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